啪對才行,教你幾招同房技巧,提高懷孕幾率?。▋H限成年人查閱)
2023-01-24
更新時間:2022-06-08 12:01:58作者:未知
文|凝媽悟語
《了不起的媽媽》真的是媽媽了不起嗎?別再給媽媽臉上貼金了,沒有強大的后援團,媽媽很難變得了不起。
朋友推薦看了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看了下目錄,其中有一集是《寶妮:辭職帶娃的全職媽媽后悔了嗎?》,我本身也是辭職帶娃的全職媽媽,一下子就被這個題目吸引過去了。
本來以為里面的全職媽媽展示的是帶娃的艱辛,遭遇的是各種不支持和冷言冷語,看了才發(fā)現(xiàn),全職媽媽專注培養(yǎng)孩子,把女兒培養(yǎng)成了理想的樣子,但她并非孤注一擲。
一位全職媽媽的成功
寶妮,33歲,原來也是普通上班族,但是看到周圍的孩子個個能力非凡,都比女兒優(yōu)秀,內(nèi)心有了壓力,決定辭職全心全意培養(yǎng)孩子。
女兒確實培養(yǎng)得很好,4歲開始練小提琴,3年級考入上音附小。這個學校每年只從全國招收7個孩子,可以說女兒是非常拔尖的了。
這位媽媽確實付出很多,每天要陪女兒練琴幾個小時,這基本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媽媽本身沒有學過音樂,但是學習能力非常強大,只是因為陪著女兒練琴,自己就練就了對音準的細微分辨力,能很犀利地指出女兒的錯誤。
媽媽在指導女兒練琴的時候,如果不滿意,會用執(zhí)教棒撒氣。女兒說打斷了24根,正在用的是25根。他們家買執(zhí)教棒都是一沓一沓地買,可見媽媽是多么嚴厲了。
女兒說,媽媽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低,大概率就是媽媽對她太兇了。她說媽媽是“恐怖娘娘”,光寫媽媽嚴厲的作文就寫了4篇。形容起媽媽嚴厲的狀態(tài),惟妙惟肖。
盡管女兒也有不滿,但是也能按照媽媽的要求去做,最終結(jié)果皆大歡喜。
女兒的優(yōu)秀,離不開強大的后援團
女兒雖然練琴很辛苦,也會埋怨媽媽的嚴厲,但看上去非常陽光、談笑風生,沒有被壓抑成苦大仇深的樣子。仔細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女兒的生活中,不僅僅有媽媽的光環(huán),還有其他家人的溫暖。
有多金又溫柔的爸爸。
爸爸是一個專業(yè)美術(shù)生,現(xiàn)在自己開一家廣告創(chuàng)意公司,可以為家庭提供豐厚的經(jīng)濟支持。女兒有兩位小提琴老師,課時費高達4位數(shù),是一般家庭所不能承受的。
雖然爸爸工作很忙,但是對女兒的愛一點都不少,經(jīng)常和女兒親密互動,一起做手工等等,可見是比較顧家的人。
爸爸本身性格特別好,很溫柔,一說話就帶笑,給人很溫暖的感覺,孩子一定也會被這種狀態(tài)所感染。
爸爸本身也非常支持媽媽的工作,認為媽媽的工作是很有價值的。他看女兒難過,也心疼孩子,但只是摸摸孩子的頭,不會拆媽媽的臺,分寸把握得很好。
有能輔導孩子作業(yè)的奶奶。
媽媽和爸爸坦誠表示他們都不是學習型選手,自認為輔導不了孩子的文化課,所以才為女兒選了一條音樂之路。但奶奶是大學退休老師,她會幫忙把各項學習整得明明白白,這樣會大大減輕父母的壓力。
有會做一手好飯又是搞笑擔當?shù)睦牙选?/strong>
姥姥住得很遠,但是疼女兒心切,每天會坐一個小時地鐵,到他們家做飯,打掃衛(wèi)生,從早忙到晚。女兒說姥姥是搞笑擔當,這樣應(yīng)該會讓練琴后凝固的氣氛變得更和諧一些。
在這些前提下,媽媽才沒有后顧之憂,專心按照自己的計劃教育孩子。
可以說,把孩子培養(yǎng)成功,不是媽媽有多么了不起,而是后援團太強大。不是媽媽一個人單打獨斗,而是一整個家庭的努力。
留給我們的思考
看了這個紀錄片,也許會有媽媽自責,為什么自己沒有能力把孩子教育得像人家一樣優(yōu)秀。也許會有爸爸指責,為什么別人家的媽媽這么了不起。這樣做,非常容易給媽媽帶來壓力,讓媽媽焦慮萬分。
看完上面的分析,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真相:想成就一個孩子,不僅需要甘心付出的媽媽,還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
這部片子帶給我們的不是方法,更多的是思考。我們不能盲目效仿,人家孩子學小提琴,我們就跟著學。人家媽媽嚴厲,我們也跟著嚴厲。要審視下自己,還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第一,媽媽超強的執(zhí)行力值得學習
曾看到來自北京四中的一句話,家長的執(zhí)行力,才是孩子逆襲的關(guān)鍵。是的,想要孩子堅持,家長首先要堅持。
想實現(xiàn)任何一個目標,都離不開艱苦的努力,孩子的承受能力比較弱,一旦感到累、感到難,就很容易打退堂鼓。這個時候,決定著孩子是否能夠繼續(xù)前行的動力來自父母。
執(zhí)行力強的父母,會帶著孩子披荊斬棘,最終收獲豐收的果實。而執(zhí)行力弱的父母,看到孩子累,就心疼,眼巴巴地看著孩子躺平。
寶妮自從決定讓女兒考上音后,就沒有退縮過,她說開工沒有回頭箭,不是考不考得上的問題,只是時間的問題。對于并非出自音樂世家的孩子來說,這條路很難,但她們做成了,這是對她們執(zhí)行力的最好報答。
第二,爸爸的默默支持
社會上普遍有一個聲音,就是“焦慮的媽媽,缺席的爸爸”,其實很多時候焦慮是爸爸給的。
爸爸沒時間支持媽媽的工作,卻對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還指望媽媽管教好孩子,對媽媽的做法又指手畫腳。
作為全職媽媽,常常會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只有孩子培養(yǎng)得好,才能證明自己有價值。所以,特別擔心孩子會表現(xiàn)不好,很容易焦慮。
如果爸爸能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可媽媽的工作,對孩子不要有過高的期待,那媽媽就不會太焦慮,而是放松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紀錄片中的爸爸對孩子的要求不像媽媽那么高,但還是很認可媽媽的,認為她的工作很有價值,評價她很果斷,如果不是她身上的一股狠勁,也可能完不成這個任務(wù)。
第三,整個家庭保持和諧的氛圍
《做自己的心理醫(yī)生》中提到,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很關(guān)鍵。一個溫馨的、幸福的、充滿笑聲的家庭會給孩子的心理注入陽光,有助于其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反之,孩子就很容易出現(xiàn)負面情緒。
孩子不僅要為目標而努力奮斗,生活中也不能缺少快樂和愛。和諧的家庭氛圍,會讓孩子在忙碌之余獲得最大的放松。
紀錄片中這個家庭,三代人擰成一股繩,大家一起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環(huán)境。所以,孩子雖然辛苦,但是同樣也非??鞓?。
寫在最后:孩子優(yōu)秀的背后,往往不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全家人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只不過分工不同,努力程度不同,每個人都是功不可沒。所以,我們不要過于強化媽媽的責任,需要大家攜手并進。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jīng)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干貨
歡迎關(guān)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