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對才行,教你幾招同房技巧,提高懷孕幾率?。▋H限成年人查閱)
2023-01-24
更新時間:2022-06-24 12:06:12作者:佚名
FOCUS ON US
點擊藍字關(guān)注,一起做成長型父母
問題來了
孩子交上了一個有壞習慣的朋友,我們總是會忍不住擔心。
不僅是怕他受欺負,更怕的是孩子跟著學壞。
但是,在小朋友的社交環(huán)境里,難免會遇到幾個“問題小孩”。當我看不慣孩子的社交時,我該不該干預(yù)呢?到底該怎么做才好呢?
為什么?
這的確是個很棘手的問題。
小D幼兒園時,也有過這樣一個好朋友。兩個人在一起總能玩得很瘋。但那個小女孩,太興奮就會吐口水、打人、踢人…
我第一次看到后,也是忍不住擔心,怕小D跟著學,心里當然是想要干預(yù)的,但我并沒有直接這么做。
原因很簡單,我就是將心比心,當年父母不允許我和某個同學玩,不允許我和某個人談戀愛,這些我聽了嗎?并沒有啊,他們越說,我越偷偷摸摸去做。
三四歲以后的孩子,處于自我意識萌芽,社會規(guī)范和心智還不成熟的階段,正是屬于“你越說不可以,我越要做”的時候,直接的干預(yù)根本沒用。
可以這樣做
1、正面了解
如何做到不干預(yù)卻能守護孩子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歡迎,以最大的熱情去了解孩子的好朋友。聽聽孩子喜歡她的理由。
當時小D和我說喜歡這個小女孩的理由:
她很好玩 她總會想出各種玩的點子 我和她在一起很開心
雖然很簡單,但這些理由我是認可的,那個小女孩的確是個創(chuàng)意無窮、能量無窮的孩子。
這樣的對話不僅讓孩子意識到,我們對她“喜愛”的感興趣,其實也是幫助我們更好地全面了解孩子的朋友。同時也能教給孩子全面客觀地看待每一個人。
2、側(cè)面教育
那么對于我們無法忍受的那些“缺點”,怎么辦呢?
我的做法就是側(cè)面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把一些不好的行為拿出來和孩子聊。
情景再現(xiàn)
比如,當時在進行角色扮演時,我故意拿著一個小娃娃對她的北極熊玩偶進行一樣的“攻擊”。
小D就會和我說,不要這樣,打人很痛的,吐口水太沒禮貌了。
這時,我就發(fā)現(xiàn),我們家庭教育里的規(guī)則她其實是理解的。
那么這時要做的就是進一步強化規(guī)則,告訴孩子,為什么這樣做是不對的,把原因再次強調(diào)。
而如果你發(fā)現(xiàn)孩子并沒有特別回應(yīng),可以試試看讓她換位思考,“如果小娃娃總是打北極熊,你覺得北極熊會怎么想?”
規(guī)則這件事不是遇到問題了,我們覺得不對了,就開始當場教育,沒人喜歡在玩的興頭上被喋喋不休的。
好的教育不是發(fā)生在某個時刻的當下,而該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浸潤。
我從小D 3歲多就開始玩一個游戲叫“好的選擇還是壞的選擇”。
睡覺前吃糖是好的選擇還是壞的選擇? 生氣了打媽媽是好的選擇還是壞的選擇?
這個游戲的好處是,讓孩子開始建立一個意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自由,選擇可以不同,但有好壞之分。
這種意識就能影響到他們的交友,我們可以仍然愛我們的朋友,但是朋友的某些行為是可以有更好的選擇的。
3、制止行為
看到這里,肯定會有朋友問,那么我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模仿那些不好行為了怎么辦?
我們要知道,學齡前的孩子進行模仿太正常了,這本來就是他們一個“學習”的模式,想想他們學習其他新技能不都是這樣?
遇到孩子在模仿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及時制止,說明原因,如果孩子“屢教不改”,那就需要讓他自食其果。
那么問題來了,當我們?nèi)ブ浦购⒆?,他們通常會發(fā)出一個靈魂拷問——為什么他可以,我就不行?
小D也問過我“為什么她可以打人”,我會回答“在我們家打人是不被允許的”。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的是,關(guān)于行為準則,我們有一個自己的底線,并不是因為其他人可以做我們就可以,而是這件事違反了我的處事底線。
如果小D仍然一意孤行,那么我就會告訴她之后的結(jié)果,“如果你仍然打人,那么我們就必須提前回家了,打人是不被允許的”。
“如果你太興奮了,可以過來,媽媽抱你一會冷靜一下”。
和任何管教孩子一樣,有時小D可以改正,有時不行。但不管任何時候,我的反饋讓她清楚了,我們的原則和底線在哪里。
與其嚴防死守,不如從根源上幫助孩子建立規(guī)則意識和交友觀。
父母的職責不是給孩子一個虛假的完美環(huán)境,而是帶著孩子去接觸真實但不一定完美的環(huán)境。
會“感染”,會“跌倒”,那這個過程本身也是孩子社交免疫力的產(chǎn)生。
給云閨蜜的話:
話題索引
搜索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