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對才行,教你幾招同房技巧,提高懷孕幾率!(僅限成年人查閱)
2023-01-24
更新時間:2022-07-06 12:06:02作者:未知
提起磨蹭和拖延,很多家長都氣不打一處來:
“叫起床叫了半個小時,都不動一下?!?/p>
“一讓他寫作業(yè),就要喝水、吃東西,好不容易坐到書桌前,又開始扣橡皮?!?/p>
“起床催,吃飯催,去學校催,連睡覺都要催!”
“一天到晚地催,對他一點用都沒,我看我早晚要被他氣死!”
孩子磨蹭是無數(shù)家長的隱痛,甚至還有家長想: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問題,不然怎么拖延成這樣?
(圖片來源:愛兒康原創(chuàng))
今天,柚子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孩子磨蹭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0 1
孩子為什么會磨蹭?
磨蹭是心理和能力的一種外化表現(xiàn),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01
氣質(zhì)類型不同
此氣質(zhì)非彼氣質(zhì),這說的是一種心理特征。
氣質(zhì)分為四類,分別是多血質(zhì)、膽汁質(zhì)、粘液質(zhì)、抑郁質(zhì),大多數(shù)時候,孩子的氣質(zhì)是其中兩種的混合,先天形成又各不相同。
例如,有的孩子好動愛哭,有的孩子敏感脆弱,有的孩子少動愛笑,也有的孩子生來就比較容易磨蹭。
(圖片來源:愛兒康原創(chuàng))
粘液質(zhì)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緊不慢,有條不紊的,看似拖延,實則心里有數(shù),屬于典型的踏著上課鈴進班的同學。他這種不算拖延,只是有自己做事的習慣。
抑郁質(zhì)的孩子有著高感受力,很多他人認為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會讓他們的情緒產(chǎn)生波動。這種氣質(zhì)的孩子行動上也有些遲緩,遇事容易優(yōu)柔寡斷。
02
大腦還沒發(fā)育好
額葉對控制注意起著關鍵性作用,當一個人的額葉沒發(fā)育成熟時,他就很難集中注意力,也很容易情緒失控。
(圖片來源:愛兒康原創(chuàng))
也就是說有些孩子之所以出現(xiàn)磨蹭、拖延、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他故意搗亂,而是額葉還沒發(fā)育成熟。
知道這點之后,家長要尊重孩子大腦發(fā)育的特點,對他們多一點耐心。
03
產(chǎn)生逆反心理而磨蹭
對于某些家庭來說,拖延是孩子的無聲反抗。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孩子在幼時沒有自我意識,這個時候,家長的催促可能是有效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覺醒,孩子想自己做主,但又不知道正確的方式,故而形成逆反心理:
“你讓我干什么,我偏不干什么。你催我寫作業(yè),我偏要慢悠悠的寫,你催我上學,我偏要磨磨蹭蹭,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感受到自主權。”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就像某位專家說的那樣,拖延是孩子的一種被動攻擊,用來反抗別人對自己的控制。
04
目標太大而磨蹭
有目標是好事,但目標太大,容易讓人無從下手。
例如,你讓孩子走1000步,那他很愉快的就能走完,若你讓他走10萬步,他就很難開始。因為這太難做到了,他覺得自己不行,沒辦法,只能拖著。
以至于到最后,1000步都走不到。
05
害怕自己做錯而磨蹭
柚子在參加孩子幼兒園的活動時,曾遇到這樣一件事。當時是自由表演環(huán)節(jié),小朋友可以去舞臺上表演自己的才藝。
其中一位媽媽想讓女兒去,小女孩看著舞臺,有些期待又有些害怕,女孩媽媽接著又催了幾次:“趕緊去呀,你不是也很想去嗎?”
之后,另一個小女孩登上了舞臺,女孩媽媽看到后說:“讓你去你不去,別的小朋友去了吧,磨磨蹭蹭的,什么都干不好?!?/strong>
(圖片來源:愛兒康原創(chuàng))
女孩想去嗎?想的。為什么不敢去呢?因為她害怕自己做不好,害怕自己會犯錯,所以她猶豫不決、思前想后,用逃避和拖延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0 2
如何應對孩子的磨蹭?
孩子磨蹭的原因有很多,一味地催促除了讓自己生一肚子氣,讓孩子產(chǎn)生叛逆心理外,沒其他用。想解決娃磨蹭,還得用以下方法解決:
01
讓他體會到磨蹭的后果
家長的催促并不能讓孩子產(chǎn)生緊迫感,只有他自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才能從根本上有所改變。
例如有些孩子早上總喜歡賴床,家長催起床、催吃飯、催出發(fā),一路上不停的趕才能在上課鈴前把孩子送到學校。
(圖片來源:image.baidu)
那家長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為什么你那么著急,孩子卻一點都不著急呢?答案是家長知道遲到的后果,孩子不知道。
針對這個問題,家長能做的就是不催孩子,讓其遲到一次。當他意識到后果很嚴重時,自己就知道注意了。
02
一起制定計劃表
孩子的自制力都相對較弱,為提高孩子的自制力,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個計劃表,讓孩子清楚某個時間段應該做什么。
一開始時,孩子或許不習慣、會超時,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會越做越好。
當然,計劃表也不要制定的太嚴苛,把必要的時間計劃好就可以,其他時間交給孩子自由支配。
03
適當允許孩子慢一些
對于忙碌的家長而言,幫孩子系上鞋帶比等他自己系好鞋帶更快,也更省事。
但家長的這種做法在心理學家岸見一郎看來就是:家長在剝奪孩子的課題。反復干涉孩子的課題,會導致孩子什么也學不到,最終還會失去面對人生課題的勇氣。
(圖片來源:愛兒康原創(chuàng))
孩子自己系鞋帶是慢了一些,但這是他學習的過程,熟練后自然就快了,望家長對孩子多一點耐心。
嘚吧嘚
有句話對柚子的感觸很深,也分享給大家:
教育孩子就像是牽著一只蝸牛走,家長催著、趕著,希望他能快一些,但卻忽略孩子像蝸牛一樣,已經(jīng)用了全力。
孩子真正依賴我們的也就那幾年,何不耐心一些呢?畢竟,孩子得慢慢成長不是。
制作團隊
文案 | 柚子
插畫 | 枯顏
審核 | Kristen
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許可,請勿轉(zhuǎn)載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