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對才行,教你幾招同房技巧,提高懷孕幾率?。▋H限成年人查閱)
2023-01-24
更新時間:2022-08-02 12:05:59作者:未知
點擊上方 ▲ 關注「歐茜醫(yī)生」了解更多育兒知識
“記得取中段尿”——相信每個去做過尿常規(guī)的人,都被護士這般囑咐過,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完全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例如,什么是中段尿?為啥“前后段尿”不行?怎么取才能不臟手?還有,這么高難度的動作,成人尚覺艱深,小朋友又如何做到?
這一連串疑問,今天就簡單給大家解答下。
為什么要取中段尿
怎么取
所謂“中段尿”,指在排尿過程中,棄前、后時段排出的尿液,以無菌容器收集中間時段的尿液。以水龍頭為比喻,相當于打開水龍頭后先不接最先流出來的水,片刻后把杯子挪過去接水,接到差不多再把杯子挪開,不接最后流出來的水。
圖源:微博@果殼
這是為了盡可能留取足夠干凈無菌的尿液,以備微生物培養(yǎng)。就像一段時間未清洗的水龍頭出口存在灰塵一樣,人的尿道口和外陰也存在著細菌、黏液等雜質,前后段尿易沾染雜質,直沖而下的中段尿會干凈一些。
當然了,這樣的“中段尿”取起來確實是有難度,非常容易灑到手上。
為了方便取樣,除了用于裝尿液的管子之外,護士通常還會給一個帶柄有尖嘴的一次性小杯。先用這個小杯來收集尿液,再把小杯里的尿液倒到管子里去。有些人初次采尿不懂小杯的用處,直接用管子接尿,那尿一手也是必然的了...
也有些醫(yī)院只給小杯接尿,讓接完交給護士,這樣就避免了混淆,但又會產(chǎn)生新問題。有些人不知道裝多少,直接弄滿滿一杯,怕灑了只得小心翼翼端過去,儼然一副“敬酒”模樣。其實,真不用裝那么多,大概一半多一點就夠用啦。
再說說很多人困擾的一個問題——尿到一半去接尿,真的很容易灑到手上啊。尤其是女生,限于視野和姿勢,難度更高。
然而很遺憾,目前對此還沒有比較好的解決方案,只能是建議盡量有意識地放緩排尿的速度,一方面防止噴濺,另一方面爭取時間找準位置。
有些人可能想到收縮括約肌暫停排尿的法子,個人覺得可行性不高,除非尿液少否則很容易失敗,后果經(jīng)常是控制不好方向,尿到手上...
怎么給孩子取尿
一般小孩子需要特意取尿,多是醫(yī)生需要評估孩子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的時候。
根據(jù)美國兒科學會2016發(fā)布的2-24月齡發(fā)熱嬰幼兒尿路感染臨床實踐指南:若醫(yī)生判斷發(fā)熱嬰兒發(fā)生尿路感染的可能性較低,則無需尿液檢測,加強臨床隨訪監(jiān)測就足夠;如果的確存在感染風險,則應獲取尿液標本進行尿液分析和培養(yǎng)。
此時,孩子的取尿方法就比成人豐富得多了,除了最方便的用無菌容器接,還有導尿、恥骨上穿刺、尿袋采集法、膀胱刺激技術等,這些方法有其特定的應用條件,適用于不同情況的孩子:
1、接受過如廁訓練的孩子
可采取和成人一樣取中段尿的方法,過程中注意清潔:
女娃——分開陰唇并用無泡沫的消毒液/溫和的肥皂清潔清潔會陰2-3次,排尿時把女孩陰唇展開以最大程度減少尿液與黏膜的接觸,用消毒過的容器收集中段尿液。
男娃——用相同的方法仔細清潔尿道口,如果孩子還沒割包皮,在清洗前要把包皮上翻,然后也是讓孩子的小便流出一段,再用干凈的容器接取。
2、沒接受過如廁訓練的孩子和嬰兒
國外主流推薦用導管導尿和恥骨上穿刺采集尿液兩種方法,污染率相對較低且安全性良好。
經(jīng)膀胱導尿采集
恥骨上穿刺采集
但很多家長會發(fā)現(xiàn),國內醫(yī)院用這兩種方法的并不多,更多是用尿袋采集。
尿袋采集法
所謂尿袋采集法,即對6月齡及以上嬰兒和兒童,用抗菌溶液廣泛清潔生殖器和會陰,再將尿袋粘在外陰或陰囊處放置好,直至有排尿再移除。簡單來說,就是洗干凈私處后粘個袋子時刻準備著接尿。
這樣采集的樣本,已經(jīng)沒什么棄前段尿、后段尿的講究了,相比前面提到的幾種方法,其樣本受污染的可能性較高(污染率達50-60%),而樣本污染則很可能會造成結果假陽性(假陽性率最高可達85%)。
遇上這樣的結果,許多醫(yī)生會經(jīng)驗性地用上抗生素(哪怕實際情況不必要),所以原則上不應常規(guī)推薦用尿袋采集法收集疑似尿路感染患兒的尿液樣本,醫(yī)生們也不應單純根據(jù)尿袋樣本的尿培養(yǎng)陽性結果來給患兒使用抗生素。
根據(jù)UpToDate臨床醫(yī)學顧問意見: 不推薦用尿袋樣本進行尿液篩查的兒童包括:存在泌尿道異常、近期接受過泌尿生殖系統(tǒng)手術、存在免疫缺陷、存在神經(jīng)源性膀胱,一般狀況差,或需要在采集完尿樣后立即使用抗生素。 不應根據(jù)嬰兒或年幼兒童清潔方式或清潔尿袋收集的排尿樣本陽性尿試紙檢查或尿液分析使用抗生素,因為這些方法的尿培養(yǎng)污染率高。
但是,由于年齡小孩子不能自主排尿、尿量少、排尿不規(guī)律、依從性差等緣故,導尿需要耗費的時間較長;而許多父母也害怕往孩子尿道口插管子會造成感染(實際上概率很低);再加上我國衛(wèi)健委2011年發(fā)布的《尿液標本的收集及處理指南》也明確可用尿袋采集嬰幼兒尿液標本,所以臨床上常用有其合理性。
事實上,特定情況下(孩子不需要頻繁導尿、父母不愿意讓孩子導尿),尿袋采集方法也是適用于一般狀況好的較大嬰兒和兒童的。
在AAP的指南中提到,對于確實存在感染風險的孩子,應獲取最佳樣本(如用導管插入或恥骨上穿刺采集取得的低污染樣本)進行培養(yǎng)和尿液分析;或者用最方便的方法(如尿袋采集)獲得尿液樣本進行分析,若結果提示尿路感染,則應通過導管插入或恥骨上穿刺再次獲得尿液標本進行培養(yǎng);若結果呈陰性,雖不能肯定排除尿路感染,但在暫不開展抗菌治療的情況下密切監(jiān)測病情的處理也是合理的。
歐洲泌尿外科協(xié)會 (EAU) 發(fā)布的兒科泌尿外科指南也提到:用尿袋法收集的樣本,經(jīng)試紙檢測白細胞酯酶和亞硝酸鹽均呈陰性,或用顯微鏡分析膿尿和細菌尿均呈陰性,則可避免需要導尿采集樣本進行尿培養(yǎng)。反之,若結果呈陽性,不排除假陽性可能,還是要用導尿法采集樣本培養(yǎng)確認。
除了尿袋采集法外,臨床還常用膀胱刺激技術(輕柔叩擊膀胱區(qū))采集尿液,相關研究顯示膀胱刺激技術和膀胱導尿獲取的尿樣檢測尿路感染準確性相似,污染率也相近。由于采尿時需要將孩子懸空抱持,所以更適用于年齡6個月以內的小寶寶。
不過,由于膀胱刺激技術可能帶來短暫不適,許多父母難以接受,而小寶寶疑似尿路感染又常需及時確診,所以比起膀胱刺激技術,≤6月齡寶寶更推薦導尿法。
以上就是小朋友取尿方法的一些基本情況了,實際上,選擇什么方法其實還是要按醫(yī)院的規(guī)則來。
臨床上若是用尿袋法,經(jīng)常是醫(yī)護提供指導,家長親自采尿(其實讓醫(yī)護來采更好);其他技術含量較高的采尿方法(如導尿、膀胱刺激技術),則必須由醫(yī)護人員來完成。這時,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來協(xié)助完成采尿呢?
基本上就三件事:
1、采尿前:做好相關準備。
和孩子提前講好今天要采尿,解釋為什么以及護士會怎么做,盡可能消解孩子的不安情緒。不建議事先什么都不說,這樣孩子可能會因感到唐突、害羞而格外抗拒。
提前20-25分鐘給孩子喝點水,年齡較小的小寶寶則喂點奶,幫助孩子醞釀尿意。
2、采尿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在醫(yī)護人員為孩子采尿時,家長可以和孩子聊天,或準備好TA喜歡的玩具、動畫片來吸引寶寶的注意,以免孩子掙扎,導致本次采尿失敗。
3、采尿后:對抗生素保持審慎態(tài)度。
前面提到,若用尿袋來采集尿液,可能有較高的假陽性率,可能會影響醫(yī)生的判斷,導致其誤用了不必要的抗生素。
若孩子病情是需要根據(jù)尿液檢測結果考慮是否使用抗生素的情況,建議在尿袋樣本呈陽性后,再行導尿法采樣培養(yǎng)確認。
醫(yī)生媽媽說在最后
簡單總結一下:
1、采集中段尿,可嘗試盡量減緩排尿速度,用一次性小杯適量采集尿液。
2、小孩子若疑似尿路感染,一般需取最佳尿液樣本進行分析培養(yǎng),接受過如廁訓練的孩子一般取中段尿,沒有接受過如廁訓練的孩子,具體取樣方法(經(jīng)膀胱導尿、恥骨上穿刺、尿袋采集等)由醫(yī)生根據(jù)情況判斷采用。
3、國內醫(yī)院可能更常用尿袋采集(>6月齡)、膀胱刺激技術(≤6月齡)。
尿袋采集樣本污染可能性高,結果可能呈假陽性,若呈陽性且疾病需抗生素治療,需要再用導尿法或恥骨上穿刺采集樣本進行尿培養(yǎng)再確認;若尿袋采集樣本篩查結果為陰性,雖可避免導尿做尿培養(yǎng),但要密切監(jiān)測孩子后續(xù)有無尿路感染體征。
膀胱刺激技術污染率和導尿法相近,但家長多不接受刺激帶來的輕微疼痛,操作成功僅一半,另考慮到小嬰兒尿路感染確診的及時性,條件滿足的情況下,≤6月齡的孩子仍首選導尿法。
4、孩子采尿過程中,家長可以提前安撫孩子,解釋采尿的原因,提供適量液體以幫助孩子醞釀尿意。若尿液檢測結果關系到抗生素的使用,保持謹慎態(tài)度,如有必要需再行膀胱導尿采樣培養(yǎng)篩查。
end
科學審核:肖彥,知貝醫(yī)療兒內科醫(yī)生
參考文獻:
1、UpToDate臨床醫(yī)學顧問:疑似尿路感染嬰兒和兒童的尿液收集技術
2、EAU:https://d56bochluxqnz.cloudfront.net/documents/full-guideline/EAU-Guidelines-on-Paediatric-Urology-2022.pdf
3、張彩鳳,羅毅,鄧永芳,余卓文,高艷,樂潔,李佳琦,胡肖銀.嬰幼兒尿液標本非侵入性采集技術的最佳證據(jù)總結[J].護士進修雜志,2020,35(23):2117-2123.DOI:10.16821/j.cnki.hsjx.2020.23.002.
4、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urinary-tract-infection/diagnosis-treatment/drc-20353453
免責聲明:本文數(shù)據(jù)更新于2022年8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醫(yī)療、健康、用藥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y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yī)學問題請及時咨詢醫(yī)生。對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議,請給我們留言。
注:封面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