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對才行,教你幾招同房技巧,提高懷孕幾率?。▋H限成年人查閱)
2023-01-24
更新時間:2022-08-07 09:06:15作者:佚名
最近這大熱天的,一度成為我?guī)蕹鋈サ摹皵r路虎”。
看著家里一會兒擺弄玩具、一會兒踩著凳子翻冰箱的娃,嗯,不能不遛。
想想哪合適呢?超市必須榜上有名吧。
雖說每逢帶娃逛超市,孩子無外乎兩種情形:
要么要這要那,不給買就滿地打滾兒;要么跑東跑西,滿超市追著娃跑~
當媽的“心理陰影”,有沒有?
沒個好的體力,沒個好耐心,誰能hold得住這種“極限運動”啊。
但是呢,我還是會時不時帶娃逛逛超市。
并非想不開故意找罪受,而是超市可謂是“早教圣地”,不帶娃去才真是遺憾呢。
DD從6個月開始就被我?guī)е涑辛恕?/p>
別的不說,就最簡單的,很多蔬菜、水果的名字,他都是在超市認識的。
可是省下了我一大筆早教錢啊。
是的,只要你有這個意識啊,就會發(fā)現(xiàn),隨時隨地,哪怕是超市買東西,也能讓寶寶“玩中學(xué)”!
一、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
3歲前的娃,正處于好奇心旺盛、探索欲強、大腦迅速發(fā)展的階段。
這時候帶娃去超市,簡直是恰到好處地幫寶寶開發(fā)和拓展認知能力。
在我看來啊,超市琳瑯滿目的商品,就是一個真實的大繪本,還是立體三維的呢。
帶娃走進超市,豐富的感官刺激是少不了的。
我最常帶DD去的是蔬菜水果區(qū)。
看一看:西紅柿是紅色,黃瓜是綠色,柚子是大的,橘子是小的……
摸一摸:西瓜滑滑的,哈密瓜好粗糙……
聞一聞:菠蘿香甜香甜的,榴蓮有點臭臭的……
和家里的繪本相比,超市里這種身臨其境的觸摸,更讓寶寶感興趣,也更能鍛煉他們的觀察力。
逛超市,還是一個很好地進行數(shù)學(xué)和文字啟蒙的好機會啊。
比起認知卡片上的文字,商品包裝上的可能要更花哨,對寶寶來說更有吸引力。
比起硬教寶寶數(shù)1、2、3來說,逛超市的時候告訴他,我們要買3個蘋果、4根香蕉,可能要更直觀。
無形當中,就拓展了他們的認知范圍。
而且,超市里無時無刻不在熱鬧,音樂聲、人聲……對寶寶來說,都是語言的“輸入”。
咱們早就說過,語言能力早期啟蒙的黃金準則,就是:確保“輸入”。
你看,這不就悄無聲息地開始啦?
每次帶DD逛超市,我都會帶他認識熟悉的食物、玩具……來進行詞匯量的積累。
比如:
“我們到海鮮區(qū)啦,你看那里是不是好多條魚在游?”
“DD喜歡吃火龍果對嗎?是誰每次吃完后都變成‘小臟人’的?”
“阿姨在幫我們稱重,這樣就知道我們買了多少啦!”
我總是盡可能地描述超市里看到的一切,在娃小時候,只管“輸入”,等娃對大一點,就開始引導(dǎo)交流了。
對寶寶來說,在超市里所有的親身感受,都是提高認知能力過程。
二、強化寶寶的自主意識和規(guī)則意識
3歲前的娃,大腦正以每秒產(chǎn)生700個新的神經(jīng)連接的速度緊張發(fā)展。
整天充滿不理智的情緒,咱們擔心的寶寶在超市哭鬧的情況,多半都發(fā)生在這個年齡段。
這個階段的小娃,自我意識萌發(fā),特別盼望自己做主。
在超市里,我們就可以給寶寶一些“自主權(quán)”。
我通常有2種方式:
一來呢,在超市買東西的時候,適當“示弱”,拿出兩件大差不差的物品,跟DD說,媽媽選不出來了,你幫我選一個吧。(讓娃嘗試取舍)
二來,事先列購物清單的時候,可以讓寶寶自己決定1-3樣想買的東西,只要不過分,我都會答應(yīng)。(讓娃自主選擇)
這樣,我們既能在不知不覺中幫他完善自我意識,還能在整個過程中給寶寶建立規(guī)則意識。
比如:不買的東西要放回原處、同樣的東西可以只買一種、結(jié)賬時必須要排隊……
寶寶需要體會到,面對很多東西是要做取舍和選擇的,我們是按照定好的計劃做事情的,規(guī)則可以定,但要遵守。
這么一看,去趟超市是不是收獲滿滿?。?/strong>
三、鍛煉寶寶的社交能力
眾所周知,論人多的地方,超市絕對占有一席之地。
人一多,自然就要有交流!
記得有次帶DD逛超市,我選個東西的時間,就見DD盯著經(jīng)過這里的導(dǎo)購員,說:“糖,棉花糖……”
導(dǎo)購員小姐姐也是反應(yīng)了一下,才知道這是找棉花糖呢,給DD指了個方向。
咱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認出導(dǎo)購員的,反正這波找糖以成功告終。
我發(fā)現(xiàn)寶寶在需要的時候,其實是樂意社交的。
于是之后,我總是會有意無意來引導(dǎo)寶寶:
比如,讓他開口問一下價格啊、幫忙把香蕉拿去稱重啊……
當然前提是我會教給寶寶像你好、幫幫我、謝謝之類的簡單的口頭語,方便他開始對話。
超市,絕對是一個很好的理所當然進行社交的場合。
問價、稱重、結(jié)賬……都是適合寶寶表達的情境。
這看似簡單,但對鍛煉寶寶的表達和社交能力來說,功不可沒。
四、對寶寶進行金錢教育
說起金錢教育,應(yīng)該是很多媽媽在早教里容易忽略的一部分吧。
即便咱們平時好像無時無刻都在花錢,但卻很少跟寶寶談錢。
但其實,2、3歲的孩子就需要對金錢有一定的了解了。
還有什么比超市更適合“談錢”的場所嗎?
我們不一定要讓孩子學(xué)會什么,而是要讓他們知道錢的作用:我們今天買的這些東西是花錢買到的。
一個小tip:結(jié)算的時候,可以使用紙幣,這樣孩子了解地會更直觀。
等到寶寶再大一些,對文字和數(shù)字的認識多了,就可以漸漸引入金錢了。
比如,在寶寶看商品包裝的時候,告訴他,這個10塊錢,這個只要9塊錢。
再比如,在寶寶數(shù)蘋果的時候,告訴他,這3個蘋果可能8塊錢。
另外一方面,開篇咱們也說了,娃逛超市時,最讓我們頭疼的一個問題就是,娃見一個要一個,什么都想帶回家。
其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對金錢的認識,他們不知道錢是有限的。
也就是說,他們還不明白,選擇是有限的,有些是需要的,我們必須要買;但有些是想要的,可以不買。
那逛超市,就是一個很好的區(qū)分“需要”和“想要”的時機。
平時逛超市,我常常會引導(dǎo)DD思考:我們是需要還是想要這個東西?
蔬菜大米,是我們需要的,沒有這些,我們會餓肚子。
巧克力、冰淇淋,是我們想要的,沒有這些我們也不會挨餓。
最終買或者不買,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學(xué)會區(qū)分需求:必要的支出,肯定要留出足夠的錢;想要的東西,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做出取舍。
錢是有限的,所以你必須去選擇,除了我們“需要”的必備品,還要學(xué)會選擇什么是心中最渴望的那些東西。
C媽說
我經(jīng)常說,早教不一定非要在早教班才能進行。
家里、公園里、旅行里……只要方法得當,都是適合早教的地方。
當然,還有超市里。
今天說到的,全都是我?guī)D逛超市時切切實實會做的事情。
相信對任何一個老母親來說,讓孩子在娛樂中早教,都是最好不過的了。
還是幾乎免費的呢,這樣的早教機會一定要利用起來啊。
CD爸媽:“中國父母學(xué)習(xí)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yī)科大學(xué)碩士,三甲醫(yī)院醫(yī)生;C媽-報社育兒主編,《家長好脾氣 才有好教育》作者。
養(yǎng)育CC&DD兩姐弟,公益普及嬰幼兒喂養(yǎng)、睡眠、疾病、心理知識,讓更多父母加入科學(xué)養(yǎng)育的大隊伍,一起少走彎路,一起做“中國好父母”!原創(chuàng)公眾號“CD爸媽”( ID:cd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