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對才行,教你幾招同房技巧,提高懷孕幾率?。▋H限成年人查閱)
2023-01-24
更新時間:2022-08-08 13:38:31作者:未知
前段時間小D同學們一起聚會,孩子們在玩,家長們在聊天。
一位媽媽說,自己的育兒目標就一個,就是希望孩子快樂。所以對孩子沒啥要求的,想干嘛就干嘛,沒必要逼啊、雞啊,能快樂,心理健康最關(guān)鍵。
另一位媽媽說,心理健康肯定重要的,但“只希望孩子快樂”,絕對是碗毒雞湯。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總是讓孩子滿足于簡單低級的快樂,長期會損傷大腦。
原來還挺輕松的家長里短聊天,變成了一個關(guān)于到底什么是“好”快樂,什么是“壞”快樂的討論。
我覺得蠻有意思的,這不,聚會一結(jié)束就寫一下我的想法和你們分享。
01
大腦關(guān)于“快樂”的機制
大家看了第二位媽媽的觀點,“一直讓娃沉迷簡單的快樂有毒”,肯定會慌,那么先來說說我的看法。
的確有腦科學研究表明,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簡單快樂,不然對于大腦發(fā)展和性格培養(yǎng)不利。
什么是“簡單快樂”呢?就是很容易得到的短期滿足,比如刷抖音、吃個冰淇淋、打盤游戲,這些都是唾手可得的 。
但養(yǎng)娃這件事, 有個大原則大家千萬不能忘記,那就是別“反人性”。人都喜歡“快樂”,哪怕是簡單快樂那也是快樂。對我來說,我從不制止小D接觸簡單快樂,但我會刻意讓小D接觸其他“升級快樂”。
什么是“升級快樂”呢?這是我接下來要和大家分享的。但想要聊清楚這件事,我們首先要理解“快樂”是怎么在大腦里形成的。
從腦科學角度來說,大腦運作無非就是三件事:接收信息、處理信息、反饋行動。
當接收的信息發(fā)生變化,兩者之間產(chǎn)生了落差那就是“痛苦”,產(chǎn)生了富余那就是“快樂”。可見,“快樂”產(chǎn)生的條件是由“變化”決定的。
所謂的“簡單快樂”讓大腦受損,說白了就是長期易得的刺激,讓大腦接收信息能力變?nèi)?,它需要更強的刺激,才能感知到“變化”?/strong>
但從我的個人理解來說,并不需要去區(qū)分哪些快樂是更有益的,哪些快樂可以長久幸福,因為不太可能分類準確,每個人的大腦對刺激的感受都是不同的。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大腦運作機制出發(fā),更能幫助我們看清楚引導孩子的關(guān)鍵所在。
02
快樂多樣化
一件事讓我們快樂,但如果一直重復,那么這種快樂的感受就會“邊際效應遞減”,慢慢我們要么熟視無睹,不覺得它“快樂”了;要么就沉迷其中,來維持“快樂”。
這也是為什么,不少父母會害怕孩子“太快樂“從而沉迷,而人為限制快樂,不讓接觸。
但如果你理解了上面我講的大腦運作機制后,你就能明白,長期不“接收”這類的信息,一旦接收到,這種“變化”就會額外強烈,反而會出現(xiàn)反噬效果。
因此最好的做法是,正?;械摹翱鞓贰?,但拓寬孩子接觸的快樂的多樣性。
害怕孩子沉迷游戲/看視頻快樂的,不用非制止不許看,而是帶著孩子旅游、運動、逛街、看音樂劇/博物館、搭模型……
說不定哪個新的“信息”可以給孩子更“強烈”的刺激,那么這個孩子的“愛好”就多元化了。
害怕孩子沉迷冷飲/垃圾食物快樂的,不用嚴防死守,而是帶著孩子品味各種美食,大餐或者街邊都可以,再帶著孩子自己做……
那這些又是新的“信息”,可以讓孩子的大腦產(chǎn)生更多其他快樂的體驗。
一個孩子接觸的體驗越多,眼界越開,他攝取快樂的來源越多種多樣,他反而越不沉迷,而且還能持續(xù)穩(wěn)定幸福。
03
有對比,才快樂
前面大腦運作機制已經(jīng)提了,產(chǎn)生“快樂”的一大前提就是有“變化”,大白話說就是,有對比才能感知到“快樂”。
理解這點后,我們完全可以用來引導孩子,去體會“間隔式”的快樂。也就是追求快樂過程中的那些“辛苦和不快樂”,才讓最終的“快樂”更有意義。
這是一種更加高級的追求快樂方式,對比起前面提到的快樂多樣化,這是更具有自控力的方式。
所以,要用這個方式引導孩子的前提,也是需要先允許孩子去體驗更多樣的快樂。
舉個例子,孩子體驗多樣快樂后,發(fā)現(xiàn)特別喜歡跳舞。父母興致勃勃報了興趣班,結(jié)果孩子才上了兩節(jié)課就打退堂鼓了,覺得雖然喜歡跳舞,但不喜歡練習,太枯燥了。
這時候就是很好的幫助孩子體驗更加高級快樂的時機。
你們通常會怎么做?鼓勵一下,讓孩子再堅持,對不對?但通常沒啥用,孩子還是想放棄。
再次回到大腦運作機制,我們的鼓勵既沒有對孩子的“接收信息”產(chǎn)生作用,也沒讓孩子“處理信息”產(chǎn)生作用,那么自然無法對“反饋行動”起到絲毫作用。
真正有用的該怎么做?去再次激發(fā)孩子對于跳舞喜歡的場景和畫面,給她看跳舞非常好看的小姐姐的視頻,興趣班里老師的跳舞片段。
然后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她也可以做到,那個小姐姐就是從每天練習開始的。 這些就直接作用于“接收信息”端了,這時候孩子就會自己處理,我要不要為了這個“喜歡”而努力。
通常,我們讓孩子越具體想象到她“做到/成功”的畫面,那么她愿意努力的動機就會越強大。
當孩子愿意繼續(xù)努力時,我們可以記錄下來孩子進步的過程。那么下一次,當孩子又想放棄時,我們就可以給她看,她進步的過程。
為什么這么做呢?對,聰明的你們已經(jīng)知道了,這又是給孩子大腦的“接收信息”直接作用。
而直觀的進步過程,就是最容易讓孩子理解,我現(xiàn)在的辛苦,是為了接下來的“更好”。
03
“堅持一下”的快樂
一提到“快樂”,很多朋友都會想到延遲滿足。我個人是很不喜歡這個說法的,很早之前就寫過文章
還是回到我最開始說的大腦運作機制,孩子已經(jīng)可以“接收”信息了,我們?nèi)藶楦深A,切斷就是不給。
那大腦也不傻啊,本可以立馬享受到的快樂,被外人橫加干預,這樣的刻意訓練下產(chǎn)生的所謂自控力也是假的。
這一點不難理解,看看生活中多少人,父母在場特別乖,父母上班去了,就拼命玩游戲機、吃巧克力,這些所謂讓父母“延遲滿足”的東西。
可見,如果這件事不是孩子心甘情愿選擇進行延遲的,那么看似自控力的訓練實際上就是在增加孩子的匱乏感,被堵的欲望,只要時機合適,就會報復性反彈。
所以父母不要該滿足的卻“延遲”,倒是可以多幫助孩子積累“堅持”的成就感,這也是讓孩子去體驗,多等待一會就能更“快樂”的感受。
日常生活中可以給自己設(shè)置一些需要去堅持、需要去努力、夠一夠才能達到的小目標。
但這里要提醒大家,一開始不要給自己定不切實際的宏遠目標,這樣反而容易沮喪受挫。
比如,孩子不想騎自行車了,可以和他說,騎到前面紅綠燈就不騎了;自己不想學育兒了,可以和自己說,看完這本書做好筆記就不看了。
哪怕每次想放棄前,通過努力再堅持一點點,這也是對大腦有正向刺激的,可以促進內(nèi)啡肽這個化學物質(zhì)的產(chǎn)生,長此以往就對大腦產(chǎn)生正向影響。
慢慢地,這個孩子就更容易堅持,更愿意通過努力去獲得“更大”的快樂。
希望今天這篇把“快樂教育”真正講明白了,我從不覺得要咬文嚼字來談論快樂的意義,因為“快樂”就是主觀體驗,孩子當下快樂了那就是快樂,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但我們可以從根本上了解大腦這個黑匣子對“快樂”的運作,從而真正知道,怎么做才能讓自己和孩子持續(xù)穩(wěn)定的快樂。
多樣化的快樂防止我們沉迷,
間隔式的快樂讓我們愿意挑戰(zhàn),
堅持一下的快樂讓我們掌握主動!
大J叨叨叨
今天二條有一個公益項目,只需要大家轉(zhuǎn)發(fā)點贊,希望你們的參與,讓更多人關(guān)注這個群體。
沒想到昨天已經(jīng)立秋了,上海這邊還是很熱很熱。今年夏天,我習慣了T+短褲+拖鞋組合了,那天買了一件白T,隨手搭了一條半裙,發(fā)現(xiàn)也好看耶。
于是突發(fā)奇想拍了一條用白T搭配各種衣服的視頻,拍完后覺得傻傻的,但過程還蠻開心的,哈哈。而且發(fā)現(xiàn),白T真的蠻百搭的,下面這些都是家里現(xiàn)成有的衣服,結(jié)果都能搭配。
我今天把素材發(fā)給小伙伴們,讓他們剪輯,先分享一部分搭配花絮。
覺得文章有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