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對才行,教你幾招同房技巧,提高懷孕幾率?。▋H限成年人查閱)
2023-01-24
更新時間:2022-09-03 09:05:25作者:未知
老話常說“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孩子和母親之間的羈絆向來讓人動容,從古至今也有很多母慈子孝的感人故事,但也有很多“白眼狼”的出現(xiàn),皆源于家長教育方法的不同。
所謂教育不只是讓學生學習知識,更要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后都有驕縱他的父母,或許在家長的心里是不舍得,但實際上得過且過遺留的后患是非常大的,等孩子犯了大錯再去糾正就晚了。
一位母親就將自己兒子的錯事分享了出來,言語之中多有無奈,但很多人卻發(fā)現(xiàn)了更深層次的問題,直言“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被4歲兒子鎖陽臺暴曬一下午,寶媽網上吐苦水,卻被人發(fā)現(xiàn)了大問題
夏季炎熱,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之下后果不堪設想,而一位寶媽就有了這樣無助的經歷,罪魁禍首還是自己深愛的兒子,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們先根據(jù)她的分享來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這位寶媽在家里做家務,就讓自己4歲的兒子看電視,但也難免嘮叨幾句,當她轉身抱著一盆衣服到陽臺上晾曬后,兒子為了能無拘無束地看電視,竟然將媽媽反鎖在了陽臺上。
陽光刺眼而灼熱,媽媽卻打不開陽臺門,在太陽下暴曬著著,多次敲門兒子都無動于衷,只能去喝水龍頭里的自來水,以防止自己因缺水而虛脫。
而接下來兒子的舉動才真的讓人心寒,在被鎖在陽臺上的這段時間里,奶奶曾三次打電話詢問孩子媽媽的去向,但男孩卻撒謊說媽媽在睡覺,直到晚上才被從陽臺上了放了出來。
但面對一臉無辜的兒子,她并沒有選擇動手打孩子,而是默默地隱忍了下來,還想著要感化他,尤其是看到孩子淚眼婆娑,抱著她承認錯誤后更不舍得懲罰了。
但是這段痛苦的經歷依然讓母親很難過,于是將其發(fā)到了網上,一來是發(fā)發(fā)牢騷,二來是希望能夠得到些安慰,沒想到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很多網友都覺得4歲兒子的想法很可怕,根本沒想到媽媽會不會生病,足以證明他本性就是壞的,也有人說是家長的想法出了問題,所以沒什么可憐的。
面對眾人的指責,媽媽卻說出了這樣的話,可憐之中又帶著些可恨
本想求安穩(wěn)卻引來了各種指責,同時還讓兒子擔上了“性本惡”的罪名,這位媽媽就有些坐不住了,出面回應眾網友的質疑,卻再次引來人們的關注。
這位媽媽表示雖然也覺得兒子的舉動是錯的,自己也很失望傷心,但是自己就這一個兒子,要去感化他,所以才沒有去責罵他,只是罰他第二天不能看電視。
而且孩子爸爸也提出了可以把他和兒子一起關在陽臺上曬,讓孩子長個教訓。話雖如此,通過這位母親的忍讓就能看出來,最終也還是會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其實在筆者看來雖然4歲的孩子還沒學到那么多知識,但該有的規(guī)矩也要有,不能因為認錯了就放棄了懲罰,這只會讓孩子生出僥幸心理,以為認個錯就可以敷衍了事了。
小錯不糾,大錯難改,家長心疼也要適度,該教育的時候不能心軟
俗話說“小樹不修不直溜”,學生都是在不斷犯錯再改錯中成長起來的,而家長做法的不同,就會培養(yǎng)出不一樣的孩子來,所以只有找對了教育方法才能引領孩子成人成才。
犯錯也是在所難免的,但家長不能得過且過,及時糾正才能不留禍患,現(xiàn)在的孩子很懂察言觀色,年齡小不是“免罪金牌”,家長應該明白“小錯不糾,大錯難改”的道理,從小就給孩子樹立規(guī)矩意識,做錯了事要接受懲罰,做的優(yōu)秀也要有獎勵,張弛有度才是好的教育。
所以當學生犯錯的時候,家長再心疼也不能心軟,該有的懲罰就要有,在懲罰之后再循循善誘,給予安慰和開導,這樣既不會損害親子關系還能立住規(guī)矩,未雨綢繆總比亡羊補牢要好得多。
【筆者寄語】“孩子還小”不是家長驕縱的理由,這位母親是多少家長的真實寫照,正是因為小時候各種嬌慣,長大了才不好管束,到時候再后悔倒不如從小就嚴加管教,所以家長的寵溺也要有個底線,以免因為自己太心軟而毀了孩子的未來。
今日話題:如果是你的孩子,這樣的錯誤你會如何懲治?歡迎留言分享與討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