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對才行,教你幾招同房技巧,提高懷孕幾率!(僅限成年人查閱)
2023-01-24
更新時間:2022-10-09 12:05:37作者:智慧百科
看點我們常說,感知幸福也是一種能力。它能讓孩子即使身處逆境,也能樂觀生活。那么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種珍貴的能力,我們又該如何培養(yǎng)呢?或許,我們能從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及翻譯的巨匠——任溶溶身上,獲得啟發(fā)。雖然任溶溶已在近日離開了我們,但歷經(jīng)百年風雨的他,卻依然明澈純粹,樂觀灑脫,真正做到了一生童真、一生幸福。
文丨莊曉 編丨May
66年前的一個下午,在上海南京西路的咖啡廳,一位男子要來了一杯咖啡,鋪開稿紙,開始奮筆直書。
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nèi),僅靠一張紙和一支筆,他就在五彩斑斕的童話世界中,創(chuàng)造出了“沒頭腦”和“不高興”,這兩個經(jīng)典人物形象。
自此以后,做事馬虎、總會丟三落四的“沒頭腦”,以及別別扭扭、讓他往東他偏往西的“不高興”,就和一個個詼諧幽默的故事,成為了一代代孩子心中的珍藏。
動畫片《沒頭腦和不高興》(1962)畫面
66年后,賦予這兩位童話人物藝術生命的大師,也就是中國兒童文學泰斗、著名作家、翻譯家任溶溶先生,9月22日凌晨在上海的家中安詳去世,享年100歲。
任溶溶先生 圖源:上海譯文出版社
“任老離開,我的童話也散場了。”聽到任溶溶去世的消息,一位和“沒頭腦”與“不高興”共同成長的讀者,內(nèi)心不免感傷。
以靈動的想象力為紙筆,這位百歲老人為我們描繪出了妙趣橫生的童話世界,帶給我們太多溫馨的回憶。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作為最早把迪士尼介紹到中國、“一生快樂”的任溶溶,卻并非真的一生順遂,他也曾在百年歷史的洪流中,歷經(jīng)風雨、上下沉浮。
年少時,任溶溶遭遇日軍侵華,在炮火轟炸中從廣州逃難上海;
入伍參軍后,他卻又因病退伍,離開了他所熱愛的新四軍;
走上文學道路后,卻因政治風波,中斷了鍵入佳境的文學創(chuàng)作……
有人或許會在接二連三的挫折中陰郁消沉,但對任溶溶來說,這些困境反而促成了他自學俄、意、日等多國語言的契機,最終“誤打誤撞”,在兒童文學的世界中闖出一番新天地。
哪怕是身處逆境,依舊保持樂觀詼諧;置身低谷,卻仍能充滿學習的激情。任溶溶的這份詼諧和灑脫,不正是我們時下所說,向上生長的勃勃韌性嗎?
回顧任溶溶漫長卻又快活的一生,外灘君發(fā)現(xiàn),他骨子里的俠義和幽默,離不開古典文學的熏陶,更離不開父母對他甜蜜的“寵溺”。正是童年時期所獲得的愛和自由,讓他將自己的人生,也過成了永不褪色的絢爛童話。
童年的快樂治愈一生
隨著一聲清脆的嬰啼傳來,上海虹口閔行路一處沿街住宅里的人們,不約而同地松了口氣。這個臉蛋憋得發(fā)紫的新生兒,仿佛在降生的瞬間,就同醫(yī)生和家人開起了玩笑——他不愿意哭著來到這個世界。
最后,還是接生的醫(yī)生用最簡單的方法,把他像兔子一樣倒提起來,小在屁股上挨了幾下,終于,小孩不情不愿地哭出聲來,臉色也很快變得紅潤了。
“我的人生是從挨打開始的?!比稳苋茉@樣調(diào)侃。媽媽第一眼瞧見他,頓時產(chǎn)生了憐惜之情:這孩子身子骨太弱了。爸爸也給這第三個兒子起了個大名——任根鎏,這個原名也陪伴著任溶溶,度過了整個少年時期。
圖源: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兒童詩集《怎么都快樂》《如果我是國王》配插圖,插畫師:大面包插畫
出生后,任溶溶因弱得福,全家人都對他呵護備至。因為父親有三個妻子,所以任溶溶也有三個媽媽。在他的記憶中,大媽媽會在他小時,天天在他身上撓癢癢、講故事,陪他睡覺。
而親媽媽楊惠瓊,也愛他到了“偏心”的地步:每當?shù)搅送砩鲜c,任溶溶準備吃宵夜的時候,她總會悄悄端上一盆冬菇燉甲魚,坐在一旁看著任溶溶盡情享受。晚年時的任溶溶,常有朋友來拜訪。每當朋友當著媽媽的面前夸獎兒子時,任媽媽總會看著滿頭白發(fā)的兒子,笑著說:“你們別這么稱贊他,他會翹尾巴的?!?/p>
盡管90多歲高齡,任媽媽還很揪心這個從小就飯來張口的兒子:“如果我不在了,你不會燒飯怎么辦呀!”為了讓媽媽放心,70多歲的任溶溶,還特意學會了燒菜。任溶溶曾無限感慨道:“在媽媽面前我永遠是個孩子?!?/p>
任溶溶與母親楊惠瓊
媽媽的溫柔呵護,也沿襲到了任溶溶的學習上。4歲時,任溶溶剛入私塾便主動“棄學”,媽媽聽聞一笑便依了孩子的請求。
幼時,任溶溶和家人搬了幾次家,也換了三個私塾??赡苁桥f日里更偏重長子的習俗,任家大人對于幼子任溶溶的學業(yè),卻沒有更高的要求。
父母在學業(yè)上的“松弛”,也讓任溶溶的“頑童”心氣一發(fā)不可收拾:平日里,任溶溶每日看著連環(huán)畫、學者畫公仔,快樂地玩無錫阿福;到了周六,他還會和四叔公一起,在廣州吃茶樓、玩觀音山;周日更是自由活動的換了時間:看電影、逛書店,甚至自創(chuàng)電影說明書、跟風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幾乎是任溶溶怎么快活,就怎么來。
任溶溶少年時期廣州留影 從左至右:1929年剛到廣州;1935年讀小學四年級;1937年6月小學即將畢業(yè),拍照時特意在頭上抹了發(fā)蠟
這是一段非?!吧⒙钡耐晟睢!盁o人管教”的任溶溶,讀了大量的雜書,尤其喜歡“人物打來打去”的舊式武俠小說、滑稽搞笑的《濟公傳》,以及張?zhí)煲淼摹镀婀值牡胤健?。在歡快明艷的日子里,任溶溶幾乎做了所有小孩能做的事情,直到戰(zhàn)爭的到來。
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軍的轟炸機很快飛往廣州。年幼的任溶溶,只能蜷縮在紅木八仙桌下,躲避數(shù)次空襲。轟炸結束后,任溶溶發(fā)現(xiàn),以往熱鬧的市區(qū)成了一大片空地,到處都是火光和黑煙。
半個多世紀后,在回憶散文《在南海過暑假》中,任溶溶難免留下了只言片語:“那爆竹聲也先是尖銳的嗚嗚聲,最后是沉重的噼啪聲、轟隆聲。這些喜慶的聲音卻讓我想到過去悲慘的日子,我想想實在難過。”
日軍轟炸廣州
在任溶溶最為驚恐和不安的時候,爸爸任翰臣卻用笨拙深沉的愛意,盡力撫平著兒子的創(chuàng)傷。
等兒子從廣州乘船逃難到上海后,這位爸爸迫不及待地帶著剛下船的兒子,做了兩套最高級的西裝——這還是任溶溶有生以來“第一次做西裝”;
緊接著又帶兒子到南京路大三元,與當時中學的老師共進午餐,解決了入學的事宜;
在得知兒子的衣服有些“老土”后,任爸爸又大手筆地給兒子去南京路ABC服裝店,買了一套時下最流行的學生服:襯衫和工裝褲。
顧不得惶恐和感嘆,來到上海的第二天,年輕的任溶溶就帶著全新的行頭和希望,去新學校上學了。
雖然任爸爸保留著“老式”的作風,從來沒有親手抱過兒子,但這位從小就從廣東老家出洋謀生,后白手起家在上海閔行路開了家洋紙行和木器行的任爸爸,用自己的擔當,為兒子撐起了一片天。
任爸爸買的這兩套西裝,任溶溶只有一套穿過一次,另一套根本就沒穿過,但任溶溶卻始終記得:“爸爸就是這樣愛我的”。
圖源: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兒童詩集《怎么都快樂》《如果我是國王》配插圖,插畫師:大面包插畫
滋養(yǎng)在父母的愛意下,陪伴任溶溶百年記憶的,不再是戰(zhàn)爭的苦難,更多是家人輕松愉快地相處。這不僅成了任溶溶創(chuàng)作的沃土,也使得今后哪怕遇到再大的風浪,他都能以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渡過。
文革中的任溶溶,也曾被關進牛棚。但樂天派的他,卻總是能從“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告示里,發(fā)現(xiàn)了趣味。他覺得這些告示就是一幅幅優(yōu)美的書法作品,“如果保存下來,如今拿到拍賣行很可能賣出好價錢呢!”
即便是被安排到人人避之不及的干校飼養(yǎng)廠,任溶溶也從不怨天尤人,雖然每天喂豬食、收泔水要出很多汗,但當時,任溶溶的媽媽特意翻出了廣東人的舊云紗衫,給任溶溶改成了“速干”背心,陪他度過了艱辛的勞作歲月。
蘇霍姆林斯基說:“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這不是對未來生活的準備時期,而是真正的、燦爛的、獨特的、不可重現(xiàn)的一種生活”。
盡管我們現(xiàn)在的孩子們已經(jīng)難以體會到那段艱苦歲月,但是溫馨的家庭氛圍、以及美好的童年回憶,對于人一生的成長來說,都有著重要的作用,而這恐怕也是任溶溶在紅塵之中,得以修煉出不老童心的根本所在。
圖 源: 浙江少年 兒童 出版社 2019年5月出版 兒童詩 集《怎么都快樂》 《如果我是國 王》配插圖,插畫師:大面包插畫
學習是沒有底的
很有意思的是,雖然曾中斷學業(yè),但是在廣州崇文尊古的社會環(huán)境中,年幼的任溶溶,還是早早迎來了蒙學生涯。
在連續(xù)換了兩家私塾后,作為最后一批讀私塾的學生,幼年時的任溶溶在也開始了規(guī)律正常的作息:每天清早四五點,還在睡夢中的任溶溶,就被家人從床上托起來,頭上蓋著一塊包袱皮,由著他堂兄,把他抱到老師家里去。
先是向孔老夫子叩頭,再向老師叩頭。接著,這些小蘿卜頭們,就一個個輪流站到老師桌旁,背誦前一天教授的新書。
接著,老師們再教授沒有標點符號的經(jīng)文,一面教一面在書上用朱砂點句。私塾的老師們,并不一句句解釋,只要求孩子們能認識和讀得出每個字。
春去夏來,孩子們很快就能和老師學者對對子了,甚至還能跟著平仄,湊合幾句“歪詩”。盡管不贊成私塾刻板的啟蒙方式,但任溶溶不得不承認,這門功課,也是他最為感激的課程,因為這讓他“一輩子喜歡唐詩,享受到讀唐詩的樂趣?!?/p>
圖源: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兒童詩集《怎么都快樂》《如果我是國王》配插圖,插畫師:大面包插畫
三年私塾讀下來,等任溶溶再轉到正規(guī)小學讀一年級時,他已經(jīng)會用文言文寫文章了。顯然,這段文言文的學習生活,讓任溶溶“幼小銜接”的功底非常扎實,小學六年,就連任了六年的班長。
得益于古典文化的熏陶,任溶溶對語言和文字有著天然的敏感。進入大夏大學中文系學習時,任溶溶在老師的授課中,很快明白了漢語詞匯可分可合的黏合作用,并在之后推動文字改革的工作中,嘗試編寫廣州話詞匯、也出過廣州話拼音方案。
大夏大學舊照
他對中文鉆研越深,也越發(fā)助益他對其他語種的學習?!澳銓W會一門語言,你再去學其它外語,就會容易得多。”沒有走出國門的任溶溶,在之后的歲月里,還成功自學了英、俄、意、日等四種文字。任溶溶覺得,語言學習需要天賦,但更重要的是用心去記,用心去悟,“學習是沒有底的”。
讓他影響最深的,還是意大利語的學習。沒有老師,也沒有教材,還在牛棚中的任溶溶,就通過一本意大利語版本的《毛主席語錄》,反復誦讀。白天他在艱苦勞動間隙搶時間休息,晚上就搶時間在家里學意大利文,把生字和語法規(guī)則抄在薄紙上,留待白天邊勞作邊背誦。在這幽暗的歲月中,他學會了意大利語,甚至還有閑暇,開始了日語的學習。
“摔倒了就從地上抓把沙子”,這句廣東諺語對任溶溶影響頗深。不確定的時代,盡可能抓住自己擅長且感興趣的東西,這樣不管身處怎樣的境遇,人們都能有所收獲。
在翻譯了國外諸多經(jīng)典兒童文學故事后,任溶溶越發(fā)覺得語言的博大精深。身為編輯,他更明白兒童讀物的特殊性——既要有趣味,同時也負有對兒童進行語文教育的任務。每當翻譯到兒童故事中,最常見的文字游戲或某字語義雙關時,任溶溶都要停下來,好好想一想。
在譯文出版社編《外國文藝》
在《寫在譯稿背面的詩》中,任溶溶把自己翻譯創(chuàng)作的過程,形象比喻成了打仗:
“字就是字,死死板板,到了文中卻有了情感,或者變成溫柔細語,或者變激昂吶喊。作家——他就是字的司令,所有的字聽他差遣。書里寫的那場戰(zhàn)爭,只打了三個月,可是翻譯這本戰(zhàn)史,我卻花了整整三年。紙上用兵同樣不易,也查地形,也查地點,三個鐘頭定局得仗,我在紙上打了三天?!?/p>
任溶溶覺得,“譯者既要對得起讀者,也要對得起作者,要務使外國作家有味的文字不變成無味的文字。這不是件容易事?!?/p>
肩負育人的使命感,從23歲翻譯第一部兒童作品開始, 任溶溶做了一輩子的兒童文學翻譯工作。
據(jù)統(tǒng)計,新中國成立的十七年中,全國出版的外國兒童文學譯作有426種,而任老一人就獨當30多種。像《彼得潘》、《木偶奇遇記》、《長襪子皮皮》、《夏洛的網(wǎng)》等經(jīng)典童話背后,都有任老辛勤工作的身影。
任溶溶先生的部分翻譯作品
翻譯的文字多了,任溶溶難免萌發(fā)了創(chuàng)作的欲望。在《我叫任溶溶,我又不叫任溶溶》的散文中,他如實記錄下了內(nèi)心的想法:“我一直翻譯人家的東西,有時感到很不滿足,覺得自己也有話要說,有時一面翻譯,一面還對原作有意見,心想,要是讓我寫,我一定換一種寫法,保管孩子們更喜歡?!?/p>
于是,他用小本子記下生活中的片段并嘗試自己寫些活潑的故事。他還試著在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中融入童年時熱愛的戲劇、音律,以兒童的視角,說些兒童的日常。
因為當時剛有了女兒,心生歡喜,所以當碰到自以為得意的作品時,他也會寫上女兒的大名“任溶溶”。自此,那個從小就喜歡讀閑書的小男孩,順理成章地打開了文學的大門。
余生中,他寫了《我是個美國黑孩子》、《丁丁探案》等小說,童話集《沒頭腦和不高興》,還寫有兒童詩集《一個可大可小的人》《小孩子懂大事情》《給巨人的書》等,也榮獲了陳伯吹兒童文學獎杰出貢獻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特殊貢獻獎、宋慶齡樟樹獎、國際兒童讀物聯(lián)盟翻譯獎、亞洲兒童文學獎等諸多重量級榮譽。
最后,“任溶溶”也成為他和女兒共有的名字。
可以說,他用自己的創(chuàng)作,踐行著半個世紀前,寫給自己的小詩:“發(fā)白紅心在,豪情似舊時,愿窮畢生力,學寫兒童詩?!?/p>
縱觀任溶溶一生成就,不難發(fā)現(xiàn),正是從小打下了堅實的中文根基,讓他敏于語言的學習,在學無止境的追求中,促成了他和兒童文學的幸運相遇。
好的教育要把孩子從小“騙”到老
不管有沒有看過“沒頭腦”和“不高興”,但人們總對這兩個名字,耳熟能詳。
那些年,“沒頭腦”設計的“沒電梯的摩天大樓”,“不高興”扮演的“打不死的老虎”,讓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大呼好笑過癮。但這簡潔的故事背后,卻并不僅是簡單的戲謔和熱鬧。
連環(huán)畫《沒頭腦和不高興》
深究其中,“沒頭腦”和“不高興”其實就是“考慮不周”和“情緒化”這兩類問題的具象化,但故事中,任溶溶卻并采用說教的方式,而是把這些小缺點寫成了人物,運用幽默的方式進行善意的批評嘲諷,這或許也是任溶溶,給總嚷著“不開心”的孩子們,開出的心理藥方。
“批評他們吧,他們總是不服氣,認為這是小事,我就想干脆讓他們帶著他們的缺點就變成大人去做大事,出點大洋相?!比稳苋芑貞浧稹稕]頭腦和不高興》的由來,也不乏他一以貫之的豁達。
為了引起孩子的興趣,任溶溶將幽默就變成了一種柔化劑,讓小讀者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優(yōu)越感”,沉浸在妙趣橫生的故事中,去學習和觀察。這樣,孩子們既能從中照見自己身上的毛病缺點,又能在笑聲中愉快地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動畫片《沒頭腦和不高興》(1962)畫面
“讓他們自己看、自己想”,注重生活體驗,卻又循循善誘,成為任溶溶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核心,曾被世界溫柔以待的他,又希望能讓孩子們,感受這些美好的,既現(xiàn)實又非現(xiàn)實的故事,滿懷希望地去遙想未來。
而這也恰好符合了兒童心理學的觀點:幼兒期的許多記憶容易被置換、遺忘、但幼年時形成的兒童想象力,以及與想象力有關的審美習慣等,都將作為一種思維結構或形式,保留到他們成年之后。
因而,任溶溶堅信:“兒童文學當然要給兒童快樂,同時又是一種陶冶。兒童要長大,長大了也不會忘記小時候讀過的好東西的?!庇猛挕膀_”小孩一時是故事會,“騙”大孩一世才是藝術家。
2017年任溶溶先生手寫卡片
為此,他始終堅持“一張紙,一支筆,一把椅子和一張桌子,一頁一頁‘爬格子’?!睍r光荏苒、筆耕不息。即便是晚年翻譯創(chuàng)作時,任溶溶的手頭都總放著一本字典,經(jīng)常翻閱。他以一生所愛,傳遞給孩子們最好的文化浸染。
筆耕不輟的任溶溶先生
有人說,任溶溶是孩子最合格的導引者,是兒童的好朋友。他使我國的兒童文學變得不再勉強負載教育意蘊的沉重,通過文學給孩子以快活。
曾擔任任溶溶專欄的助理編輯陳丹燕,還記得90年代初,她和任溶溶一起去一個地方開會。當時大家都坐在《兒童時代》派出的小汽車上。車子路過一個亂紛紛的街道,任溶溶看著窗外,突然感慨說時代是變化的,每個時代都會有受益者和失意者。“他有一種接受自己命運的坦然,但也不喪失對這個世界的愛?!?/strong>陳丹燕回憶說。
這或許正是任溶溶為我們傳達的信念:坦然面對命運,樂觀去生活。一個人能擁有一顆童真的心態(tài),是生命的幸運與豁達的饋贈。歲月能帶走少時的年華,卻帶不走永遠年輕的心。
作家梅子涵曾贊揚任溶溶:“他一生最成功的作品,便是寫成了他自己的百歲童話。他真像安徒生筆下的老月亮,看他一眼,心里便明亮?!?/p>
無憂無慮、著迷讀書,愿意嘗試各類新鮮事物,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怨天尤人。在童年愛的滋養(yǎng)下,任溶溶一生渾然純粹。
而答案,可能就是不吝外溢的愛意表達,以及對幸福的簡單認定。雖然如今,任溶溶已然遠去,但他身上的純粹明凈,卻依舊在生動地告訴著我們,被愛深深滋養(yǎng)過的孩子,命運不會太差。
未標注圖源的圖片來自網(wǎng)絡
關注外灘教育
發(fā)現(xiàn)優(yōu)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