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對才行,教你幾招同房技巧,提高懷孕幾率?。▋H限成年人查閱)
2023-01-24
更新時間:2022-10-29 12:06:44作者:智慧百科
"有哪個媽媽不陪孩子睡的?"
幾年前,聽家里的長輩說過這樣一句話。
表姐白天工作忙,為了晚上能休息好,就把半歲的寶寶單獨放到兒童房去睡,卻引來一眾親戚的指責(zé)。
當(dāng)時我聽到那句吐槽,還覺得特別氣憤:為什么一定要媽媽陪?媽媽就該這么辛苦嗎?
如今才知道,當(dāng)年我的想法還是太幼稚。
馬伊琍就曾自我反省過"育兒方式"不對,很后悔逼大寶"自己睡",結(jié)果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年初還有一件負(fù)面消息,也讓當(dāng)父母的人心里一痛:一個才3個月的嬰兒,在無知父母的錯誤的育兒方式下窒息死亡。
原因是孩子媽媽聽信了所謂的"睡眠培訓(xùn)",讓還沒有自主睡眠能力的嬰兒獨自入睡。當(dāng)孩子被床褥捂住鼻口,大聲啼哭求救時,愚蠢的媽媽不僅"不敢"進嬰兒房幫孩子一把,居然還在朋友圈和群里去求助。最后因為救助不及時,孩子被活活"悶死"。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心理學(xué)家表示:確實如此
除了一些悲劇事件,孩子跟誰睡,也影響著親子關(guān)系的建立。
也就是經(jīng)常聽人說的,"孩子跟誰睡,就和誰更親。"
還別說,這事還真有科學(xué)依據(jù)。
精神分析學(xué)家勒內(nèi)·施皮茨曾跟蹤拍攝過一群嬰兒。這群嬰兒由托管所的護士照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全都缺乏媽媽的長期照顧。
由于在0-3歲期間,缺乏和媽媽的親密接觸,無法建立良性的依戀關(guān)系,這些孩子跟媽媽感情都不親密。
犯罪心理學(xué)家李玫瑾教授,把這種情況說得更清楚:
"在孩子最初幾年,誰帶得多就跟誰親。對長期照顧的人,心理依賴更大。"
在很多中國家庭,都是由爺爺奶奶照顧孩子時間更長。不光白天要填補父母上班的空白,晚上也還要"加班"帶孩子。
孩子幾乎24小時都跟老人待在一起,怎么可能和父母親得起來?
3歲前父母不陪伴,再努力也白搭
根據(jù)兒童心理學(xué)的研究表明,孩子的早的心理發(fā)展會經(jīng)歷3個階段,對周圍人的關(guān)系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
丨0-1歲,親子依賴關(guān)系
這個階段的小寶寶,最需要父母的親密接觸。父母的擁抱、撫摸、親昵的說話,都能和孩子形成情感的締結(jié)。媽媽晚上親力親為照顧孩子,能讓更好地建立這種依賴關(guān)系。
如果父母及時回應(yīng)孩子的哭聲,孩子就會越有安全感。反之,就像馬伊琍的反思,對孩子的哭不聞不問,反而是一種錯誤的育兒方式。
丨1-3歲,親子游戲關(guān)系
這時的孩子能走能跑,不再是躺在床上不會動彈的小寶寶了。心理上的依賴需求不僅僅是肌膚接觸了,而更在意游戲玩伴。
換句話說,就是誰陪著玩得多,孩子就喜歡跟誰玩,更依賴誰。
如果父母白天要上班,晚上回來還不能擠時間陪孩子,也就不能怪孩子和爺爺奶奶更親了。
丨3歲以后,受同伴效應(yīng)影響
孩子上了幼兒園,就開始交朋友了。這時候父母不再是孩子唯一的世界。
如果等到這個時候,才想起來建立親密關(guān)系,恐怕為時已晚。因為孩子越大,受到同伴的影響也就越多。
所以這個現(xiàn)象就告訴我們:在孩子3歲以前,父母若不抓緊時間多陪伴,以后做再多努力也白搭。
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情是"理所當(dāng)然"。
孩子也不會"理所當(dāng)然"地就和父母更親密。只會因為父母給予了足夠的陪伴和愛,一切的回饋才會"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