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15 20:20:31作者:佚名
IT之家7月15日消息,據(jù)財聯(lián)社報道,大眾中國CEO馮思翰今日重申,從客戶價值的角度看,增程式混合動力是一項過渡技術,大眾集團不會追求這一點。
在去年理想宣布發(fā)展增程動力系統(tǒng)時,大眾汽車中國CEO馮思翰就曾表示:“增程式電動車從單車角度來看具備一定價值,但從整個國家和地球的角度來看,簡直是胡說八道,是最糟糕的方案”。值得一提的是,此后理想ONE的實際銷量超越大眾品牌大中型SUV銷量之和。
IT之家了解到,在問界M7發(fā)布后,余承東接受采訪時被問及有觀點認為增程式電動車只是過渡路線,他表示,這是胡扯,把增程發(fā)動機去掉,就是純電車。純電車增加了一個增程發(fā)動機,就是落后?余承東表示,即使把純電車的電池做大,但也需要充電,如果用完了沒地方充電怎么辦?大電池也成了負擔,同時電池能量密度也有瓶頸。在余承東看來,增程車用油發(fā)電相比燃油車更省油,因為燃油車在路上經常不停的離合換擋,發(fā)動機一直在低效工作。而增程車雖然發(fā)了電,但是電可以能量回收,就比燃油車效率高很多。
對此,魏牌CEO李瑞峰稱,打鐵還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后是行業(yè)共識,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詞。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13日,李瑞峰在社交媒體宣布其已提車問界M5,準備親自上手測試一下增程式系統(tǒng)。
至于增程混動是否為過渡技術,我們可以從車輛原理入手。增程式混動技術的原理是用電機去驅動車輪,用發(fā)動機去充電,發(fā)動機不直接參與驅動,而是靠消耗汽油用來發(fā)電,然后通過電池進行儲存,在行駛時再提供給電機。采用增程混動的知名車型有理想ONE、日產e-POWER等。對比純電車,增程混動在保證純電驅動的同時,擁有更長的續(xù)航里程。此外,增程混動可加油可充電、電池壽命更長。當然,增程混動也有自己的缺點,相較于純電車,增程混動增加了發(fā)電機,空間占用大,成本也有所上升。此外,跟純電車一樣,增程混動不善于應付高速路況,給用戶的感受是市區(qū)省油,高速費油。
因此,有觀點認為,如果把成熟的純電動力系統(tǒng)當做目標,目前的增程甚至所有混動都是不成熟的過渡技術,因為隨著快充和電池技術的普及,電動車或許有一天會替代所有車型。當然,如果再往遙遠的未來觀望,等以后氫能、核能或者其他能源成熟之后,純電技術也是過渡技術。所以說與其強調“過渡技術”,不如提升用戶體驗。
相關閱讀:
增程式汽車引發(fā)高管口水戰(zhàn),技術相對簡單就是落后?
來源:第一財經
繼大眾中國掌門人馮思翰之后,魏牌CEO李瑞峰成為又一位抨擊增程式混動的車圈大佬。
在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微博發(fā)文強調增程式技術的優(yōu)勢之后,李瑞峰在微博上激烈回擊了余承東:“打鐵還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后是行業(yè)共識,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詞?!?/p>
在相關的微博上,李瑞峰還手動加載了#智能DHT是全球更好的新能源技術#、#余承東稱增程車不夠先進是胡扯#兩個標簽。近期,李瑞峰還在微博上放出AITO問界的提車照片和車鑰匙。關于增程式技術是否落后的話題,還在繼續(xù)發(fā)酵。
從技術本身來看,無論是長城的DHT還是吉利的雷神Hi·X,還是現(xiàn)在大火比亞迪DM-i,其復雜程度要遠高于問界、理想所使用的增程式混動。在工作原理上,增程式混動屬于串聯(lián)式混動,全工況下均由電動機驅動汽車,發(fā)動機的作用僅僅是一個“充電寶”,有部分業(yè)內人士認為,油轉電效率較低,中間會有較大的能力損耗。此外,由于沒有發(fā)動機直驅模式,在高速工況下,受到電機特性的影響,增程式混動工作效率較低。
而串并聯(lián)式混動技術大部分使用離合器或行星齒輪進行復雜的動力流梳理,擁有直驅模式,高速公開下的油耗和動力體驗更好。由于需要對發(fā)動機和電動機的動力流進行梳理,串并聯(lián)式混動結構和工作邏輯遠比增程式更加復雜,需要車企在動力總成匹配、調校等領域有著較為深厚的技術積淀,而增程式結構和工作邏輯相對簡單,是理想、問界等新品牌采用增程式原因之一,也是部分業(yè)內人士抨擊增程式技術落后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技術復雜程度并不能和先進劃上等號。
當下無論是增程式混動產品還是串并聯(lián)混動產品,都有“純電化”的趨勢,包括長城旗下的魏牌摩卡DHT、理想L9等新車,均擁有超過200km的純電續(xù)航能力。在實際使用中,兩種產品都力求更趨近于純電動車,減少架構所帶來的差異。
此外,無論是增程式混動還是李瑞峰力推的DHT混動,兩種技術更像是同一理念下誕生出的“堂兄弟”。長安新能源科技公司CEO鄧承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增程式技術與DHT從動力技術路線上來講是"近親"。
兩種技術節(jié)油的核心理念都是通過電動機的介入和調整,讓發(fā)動機保持在高效工作區(qū)間,進而實現(xiàn)比純燃油汽車更低的油耗。為了進一步深挖潛力,兩種技術仍在持續(xù)優(yōu)化發(fā)動機技術。
公開資料顯示,比亞迪、吉利推出的混動專用發(fā)動機,已經將發(fā)動機熱效率提升至43%以上;近期推出的理想L9、問界 M7亦升級了內燃機技術,其中問界M7發(fā)動機熱效率達到41%,和此前豐田的Dynamic Force系列發(fā)動機相近。盡管增程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9年,但當下產品上的增程式混動,仍在不遺余力通過最新技術改善能耗表現(xiàn)。
鄧承浩認為,兩種技術路線各有優(yōu)劣,只是立場和出發(fā)點不同。
在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消費興起,但受制于電池、充電等技術的制約,充電難的問題仍未被解決,加上電池自燃等安全問題,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對于純電動車仍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混動汽車可油可電,并且切實降低了汽車產品的油耗。在油價高企的當下,不存在里程焦慮的混動汽車競爭力急劇提升。
但另一方面,對于新能源汽車,用戶關注的重點不僅僅在于油耗、補能費用,還在于智能座艙、自動駕駛,舒適性配置等方方面面。
威馬汽車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CEO沈暉在微博上寫到:“以硬性評判一種技術路線落不落后,不如去關注用戶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對用戶來說,好用的才是先進的,而‘好用’往往意味著滿足需求。從這一點而言,過于注重技術的先進性,而忽略用戶現(xiàn)實需求的技術都是沒有前景的,是走入了‘工程師思維’的歧途?!?/p>
從銷量上來看,采用“落后技術”的理想ONE月銷量已穩(wěn)居萬輛以上,問界M5月銷量也快速攀升至7000輛;而采用“先進技術”的摩卡DHT 6月銷量為1003輛。消費者已經用真金白銀對自己所需進行了投票。對于車企而言,與其在輿論上“開炮”,不如將精力放在研究變化迅速的用戶需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