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sub id="dxmnt"><ol id="dxmnt"></ol></sub>

      1. 美國刺激計劃導致世界經濟惡化 ,中國應吸取教訓

        更新時間:2022-07-18 08:08:22作者:未知

        美國刺激計劃導致世界經濟惡化 ,中國應吸取教訓

        導讀:7月16-17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主辦宏觀形勢論壇夏季年會,探討當年全球經濟變局、重塑與發(fā)展。 本文整理自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思義先生的演講,已經本人審核。

        【演講/羅思義】

        世界經濟形勢正在顯著惡化。

        增長放緩和通脹高企——這些都是構成經濟“滯脹”的要素。而中國也將不得不受到全球負面趨勢的影響。因此,有必要清楚地了解世界經濟形勢惡化的原因。對世界影響最為深遠的趨勢是美國同時出現(xiàn)經濟放緩、通脹上升的情況。

        自2020年底以來,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從1.4%飆升至9.1%。同時,美國GDP環(huán)比增速從1.4%降至-0.4%。


        美國通脹爆表創(chuàng)40年新高,截圖自CNN

        美國把世界經濟形勢惡化主要歸咎于烏克蘭戰(zhàn)爭的說法并不符合事實。烏克蘭戰(zhàn)爭始于2月24日,但通脹飆升早在烏克蘭戰(zhàn)爭爆發(fā)前就出現(xiàn)了。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從2020年1月的2.5%升至2022年1月的7.5%——這是烏克蘭戰(zhàn)爭之前的水平。也即是說,超過四分之三的美國物價上漲現(xiàn)象發(fā)生在烏克蘭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即便烏克蘭戰(zhàn)爭使形勢有所惡化,但它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一趨勢。

        是什么原因引發(fā)這輪通脹狂潮?答案在于美國為應對新冠疫情引發(fā)的經濟衰退而推出的經濟刺激計劃。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刺激消費,其具體方法是通過大規(guī)模借貸來為預算赤字融資,以及大規(guī)模擴大貨幣供應量。

        先說預算赤字。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預算赤字占GDP比重升至26.0%。這是此指標在美國和平時期的最高水平。美國預算赤字大幅上升的同時,美國貨幣供應量也迎來了和平時期的空前增長。2021年2月份,美國M3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27.1% ——這在美國和平時期歷史上前所未有。

        在這些刺激計劃中,美國政府大幅增加了“轉移支付”。即政府向個人支付的款項,比如因疫情導致公司倒閉而支付給員工的收入損失補償金,以及政府發(fā)放的失業(yè)補助金等等。2020年第二季度,這些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9.1%。與此類轉移支付相比,政府最終消費支出(教育、軍費支出等)占GDP比重和政府投資均未顯著增長。


        從數據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刺激計劃對消費的影響:2019年第四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美國總消費增長24080億美元,而美國凈固定投資僅增長890億美元。也即是說,96%的美國GDP增長源于消費,4%則源于凈固定投資。因此,美國的刺激計劃幾乎完全是為了提振消費。美國經濟刺激計劃的后果是完全可以預見的。如果美國經濟陷入衰退,那么消費刺激計劃創(chuàng)造的新需求可能會通過盤活閑置產能來獲得滿足。但是,2019年第四季度美國GDP同比增長2.6%,明顯高于其長期年均增速(2.0%)。

        因此,美國經濟刺激計劃以提振消費的形式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的需求側,但未提振固定投資,令經濟的供給側幾乎沒有增長。需求大幅增長但供給卻無顯著增長的結果——通脹急劇上升,是完全可以預料的。美國的通脹率從2019年12月新冠疫情爆發(fā)前的2.3%飆升至2022年6月的9.1%,為近41年來的最高水平。但通脹高企的同時,2022年初美國經濟增長急劇下降。

        美國的這輪通脹潮必然會蔓延到全球大部分經濟體。最明顯的反映是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反映全球大宗商品走勢的CRB商品指數(路透商品研究局指數)從2020年4月21日的低點112.9飆升至2022年6月9日的峰值(351.2)。大宗商品價格在兩年內上漲了三倍多,給整個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通脹沖擊。

        因此,到2022年4月,全球四分之三的經濟體的通脹率均超過5%。

        最后,談一談上述趨勢對美國經濟增長的長期影響。

        表1為大家呈現(xiàn)2019年第四季度(疫情前最后一個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美國GDP構成變化。


        最顯著的特點是:

        居民消費占美國GDP比重增長1.0%,總消費占美國GDP比重增長0.9%; 凈固定投資占美國GDP比重下降0.2%。

        因此,特朗普/拜登的刺激計劃著眼于消費的特點顯而易見。

        這種結構性變化與美國經濟加速增長所需的恰恰相反。

        如表2所示,按照10年移動平均線計算,凈固定投資占美國GDP比重與美國GDP增長之間存在最為強烈的相關性,相關性為0.66——相關性極強。消費占GDP比重增加,凈固定投資占GDP比重下降,將對美國的長期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總之,美國刺激計劃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

        它們引發(fā)了通脹,而且經驗表明,這種通脹將持續(xù)一段時間; 它們不利于美國未來經濟增長。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破壞性的政策出臺?中國應從中吸取何種教訓?弄清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中國將不得不繼續(xù)推出刺激計劃。

        顯然,關鍵問題是美國為何推出這樣一個幾乎完全著眼于消費的刺激計劃,以及為何會產生破壞性后果?

        美國錯誤的經濟政策出臺是由一些社會力量推動的,但是美國經濟政策也存在概念混淆和理論錯誤——部分中國媒體有時也會跟風犯這種錯誤。

        這是因為他們混淆了經濟的需求側和供給側。

        眾所周知,消費、投資、出口,是屬于經濟需求側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根據定義,消費不是生產投入。因此,消費不是經濟供給側的一部分。任何不是生產投入的東西都不能對生產增長做出任何貢獻。

        消費對生產增長的貢獻始終為零。資本、勞動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屬于經濟供給側,即生產投入。消費不是生產投入。一旦弄清經濟需求側和供給側之間的區(qū)別,那么就會明白美國刺激計劃會產生負面影響的原因了。

        由于消費是經濟需求側的一部分,而不是供給側的一部分,因此,消費大幅提振會帶來需求增加,但其本身并不會帶來供給增加。結果是通脹飆升。

        中國從中得出的結論顯而易見。面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形勢,中國將不得不刺激國內經濟。中國當前經濟形勢與新冠疫情危機之前的美國經濟形勢有著顯著的不同。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個月一直以低于其長期年均增速的速度增長,而2019年底的美國經濟增速高于其長期年均增速。因此,中國經濟需求側存在刺激的空間,其中可包括消費。

        但重要的是要弄清美國著眼于消費的刺激計劃存在理論錯誤,以及在實踐上會產生破壞性后果的原因。消費不是經濟供給側的一部分。因此,隨著經濟中的產能開始全部盤活,不僅有必要刺激經濟的需求側,還應通過提高固定投資刺激經濟的供給側。

        美國著眼于消費的刺激計劃對美國乃至整個世界經濟形勢都產生了破壞性后果,印證了這一經濟理論要點。

        謝謝!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本文標簽: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