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23 17:40:09作者:未知
俄烏沖突造成歐洲能源緊張、食品價格飛漲,歐洲經濟復蘇步履蹣跚,歐元表現(xiàn)也十分疲軟。7月21日,歐洲中央銀行宣布加息50個基點,自本月27日起生效。歐洲央行既要在不損害經濟增長的前提下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脹,又要確保歐元區(qū)19個成員國中負債最重的國家不會因此陷入財務困境,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近期,歐元表現(xiàn)、歐洲貨幣政策調整和經濟前景備受關注。俄烏沖突造成歐洲能源緊張、食品價格飛漲,整個歐洲經濟復蘇步履蹣跚。歐元表現(xiàn)自然也十分疲軟,今年以來已經下跌約11.8%。歐元兌美元一直徘徊在平價邊緣,甚至在7月13日跌破該水平,成為罕見的象征性事件。7月21日,歐洲中央銀行宣布加息50個基點,自本月27日起生效。在實施多年超寬松貨幣政策后,這是歐洲央行11年來首次加息,并高出預期25個基點。
其實,無論是貨幣政策被迫調整,還是歐元近期的疲軟表現(xiàn),歸根結底反映出的是歐洲經濟面臨的現(xiàn)實壓力與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問題。
一是經濟增長乏力通脹高企。
歐盟委員會7月14日預測,2022年歐盟的GDP增長率為2.7%,而明年增長率僅為1.5%,低于此前預測值。高通脹是當前歐洲經濟面臨的首要難題,也是促使歐洲央行政策轉向的直接原因。歐洲央行預計,歐元區(qū)今年通脹率將達到7.6%,歐盟國家將達8.3%。歐洲經濟仍將受到俄烏沖突的嚴重沖擊,能源價格在可預見的將來仍會居高不下,通貨膨脹可能再創(chuàng)新高,再加上反反復復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及全球經濟的高度不確定性,都是歐洲要面對的挑戰(zhàn)。
經濟學家警告說,如果“北溪1號”斷氣,可能使歐洲經濟走向衰退。德國央行估計,這樣的沖擊可能會使該國國內生產總值下降5個百分點。歐元區(qū)6月份制造業(yè)采購經理指數(shù)(PMI)2年來首次下降,整個地區(qū)的訂單下降表明未來幾個月經濟下滑勢頭明顯,同時服務業(yè)反彈和擴張也開始放緩。由于燃料和食品價格飆升,6月份歐元區(qū)通脹率達到8.6%的歷史新高,預計今年入冬前還會持續(xù)上升。
因此,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如果天然氣供應進一步減少甚至中斷等情況發(fā)生,歐元價格將跌至0.90美元的低點。法國巴黎銀行對能源價格飆升時貨幣表現(xiàn)進行的分析顯示,歐元比其他主要貨幣更易受天然氣價格沖擊的影響,而今年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無法避免。
貨幣疲軟加劇了通貨膨脹問題。然而,歐洲央行不能冒險采取激進的緊縮措施,以免經濟復蘇出現(xiàn)逆轉。德國5月份出現(xiàn)貿易逆差,這是1991年以來的首次,投資者情緒已跌至疫情暴發(fā)以來的最低點。這給歐元區(qū)經濟敲響了警鐘。7月21日,歐洲央行結束了超寬松利率政策,將主要再融資利率提高至0.50%,并表示可能在9月8日的下次會議上進一步加息。即便如此,目前歐美利差仍然較大,美聯(lián)儲不會停止加息,歐元將何去何從?
二是內部分歧加劇。
歐元是一種沒有相應國家結構的共同貨幣,它不由某個國家創(chuàng)造或擁有,歐元區(qū)是一種經濟貨幣聯(lián)盟而非政治聯(lián)盟。然而,歐元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個政治項目。它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追求比較優(yōu)勢原則、加強競爭、利用規(guī)模經濟和加強經濟穩(wěn)定性,更重要的是,它加強了歐洲的政治一體化。
現(xiàn)實是,各成員國觀點或理念大不相同。以德國為代表的部分國家,特別重視規(guī)則、嚴謹和一致性,希望在規(guī)則框架內更好地協(xié)調國家政策;相反,法國代表的另一部分國家則尋求符合該國集權傳統(tǒng)的統(tǒng)一經濟政策。
一個巨大的結構性問題推動了不可避免的歐元危機。德國為歐盟提供資金,而意大利和西班牙是龐大的凈債務國。根本上講,歐債危機的威脅從未消失,特別是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些國家的債務越來越多,財政狀況也變得更糟。近幾個月來,歐元區(qū)債券市場越來越瘋狂,隨著加息預期明朗,德國國債收益率與意大利、希臘等周邊國家國債收益率的差距大幅擴大。這種利差擴大帶來的主要問題是,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在整個歐元區(qū)不再同步。
三是主權債務危機陰云籠罩。
10年前,歐洲央行前任行長德拉吉誓言“不惜一切代價”防止崩潰。沒想到現(xiàn)在歐元又到了危險時刻。
回顧歐元歷史,歐債危機是歐元由強變弱的轉折點。2002年底開始流通以來,歐元一直處于穩(wěn)步升值通道,并于2008年7月15日達到歷史峰值。在2009年歐債危機爆發(fā)后差不多10年時間里,歐元從高點一路下滑。之后歐元表現(xiàn)總體穩(wěn)定,但去年6月份以來加速下跌,新冠肺炎疫情與烏克蘭危機嚴重沖擊歐元區(qū)經濟,致使希臘、意大利等國面臨新一輪債務危機。
歐洲的主權債券市場非常特別,債務是由成員國發(fā)行的,但貨幣是由超國家實體歐洲央行創(chuàng)造的。印鈔權是在金融系統(tǒng)中創(chuàng)建基準無風險資產的基礎。沒有歐洲央行的支持,歐元區(qū)就沒有這樣的資產。所以,歐洲央行事實上是最后的擔保人。
創(chuàng)紀錄通貨膨脹改變了游戲規(guī)則。這一次,震中是意大利,作為歐洲最大的主權債券市場,當前意大利債務與GDP的比率遠高于2010年水平,接近150%。其10年期債券的收益率從去年9月份的0.5%升到4%左右。如果不是歐洲央行召開緊急會議并向市場發(fā)出警告,其收益率可能突破5%甚至6%。歐洲央行目前持有價值約5萬億歐元的成員國政府債券?,F(xiàn)在收益率持續(xù)飆升,迫使歐洲央行從這些國家購買更多債券。歐洲央行因此陷入兩難困境,一方面要應付超高的通貨膨脹,另一方面又要小心翼翼地避免市場恐慌。
歐洲央行11年來的首次加息表明,對通脹失控的擔憂現(xiàn)在壓倒了對衰退的憂慮。加息幅度高于預期,給了市場信心。同時,為緩沖借貸成本上升的影響,歐洲央行宣布新的債券購買計劃,將通過反碎片化工具——傳導保護機制(TPI),幫助意大利等負債累累的國家緩解危機。歐洲央行刻意保持了一種平衡,既要在不損害經濟增長的前提下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脹,又要確保歐元區(qū)19個成員國中負債最重的國家不會因此陷入財務困境。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歐元面臨的危機在未來幾年內恐怕都難以消除。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翁東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