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8-04 00:06:35作者:未知
陳春花回應“學歷造假”質疑:所獲得博士學位未被認證
8月3日,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在其微信公號發(fā)布公開信,回應有關學歷爭議,她表示,其博士求學經歷是在國家“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和學歷學位認證相關規(guī)定出臺之前。
在2003年學歷學位認證相關規(guī)定出臺后,在涉及到可能影響組織對其的聘用評價時,如2010年被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聘為客座教授,2016年入職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都如實告知博士學位未被認證的情況,以及自己求學的過程。
全文如下:
2022年7月6日,華為發(fā)出公開聲明,引發(fā)討論、評價甚至熱搜。雖事發(fā)當日已做簡要回應,但后續(xù)輿論給我?guī)順O大困擾。親友師生均希望了解實情,北大希望我配合學校保持沉默至今。今天,我決定就近期熱點問題作出如下說明,并給出我的決定:
一、關于華為聲明事件中涉及到的網上不實視頻和文章的情況
2016年底和姚老師一起去拜訪任正非先生,一個上午的時間收獲甚多,回來后把所獲記錄下來,整理成《與任正非:圍爐日話》一文經在場華為友人確認后,于2017年1月17日“春暖花開”公號推送。但是我絕對沒有想到,這篇文章被扭曲、篡改。2021年發(fā)現一些盜版書商為銷售盜版我的系列管理書籍,在各大網絡平臺上發(fā)布大量虛假信息,為博眼球夸大編造事實,嚴重損害了相關企業(yè)的商譽和我的學術聲譽。2021年6月初與華為、新希望集團做了相應溝通之后,雖力量有限,我還是決定打假維權。在過去一年時間里,委托相關人員持續(xù)投訴,已經下架千余條不實信息。2021年6月下旬,經過各種線索的收集準備,我與出版社聯(lián)動,委托律師起訴相關平臺上運營的盜版書商,并按照律師的要求先不公布,2021年9月23號法院立案,目前案件還在推進中。
時至今日,我對這些由盜版機構引發(fā)的不實宣傳炒作,給華為帶來的困擾表示遺憾和歉意。就此事件而言,我們都是受害者。我一直在維權,雖力量有限但會一直堅持。盜版機構的目的可能是為銷售盜版圖書和盜版課程,或者是為了吸引流量,為達目的不在乎運用多么低俗和聳人聽聞的寫法,不會在意編造的內容是否傷害一個人的名譽和一家好企業(yè)。本以為拿起法律的武器,可以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并能夠讓我在開庭之時公布打假的結果,讓真相大白。但是沒有想到打假維權之路如此艱難,但是我依然會堅持下去。
二、有關博士學歷的說明
我從1992-1994年開始決定轉向企業(yè)管理研究與教學這條路,轉型之初就決定把研究“中國本土企業(yè)成長模式”作為核心脈絡。在我內心始終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堅信中國企業(yè)能夠成長為在全球市場具有影響力的企業(yè),因此,中國管理研究也一定能夠貢獻其獨特的價值。經過2年對文獻的學習與梳理,我們得出篩選中國優(yōu)秀企業(yè)的標準,并通過對1978-1992年間發(fā)展較好的中國企業(yè)公開資料收集,按照設定的標準篩選出5家企業(yè)進行長期跟蹤研究,這5家企業(yè)分別是:寶鋼、海爾、華為、聯(lián)想、TCL。然后以這5家企業(yè)為案例,以國外10家優(yōu)秀企業(yè)為對照,進行30年的持續(xù)跟蹤研究,每10年做一次總結,看看30年中,這5家企業(yè)成長模式及其特點,它們成長的規(guī)律應該具有理論研究的價值。第一個10年的成果《領先之道》于2004年中信出版社出版。
我畢業(yè)于華南工學院無線電技術專業(yè),隨后留校講授馬哲課程八年(期間于北師大進修學習哲學與倫理學)。之后決定就讀新加坡國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學習管理學專業(yè)知識并了解中西文化的不同。我認為還需要尋找到一個基于哲學或者價值觀視角研究企業(yè)成長問題的導師,通過文獻閱讀,我找到了蘇東水教授,他是復旦大學管理學首席教授,創(chuàng)立的“東方管理學”以及對泉州模式的研究和總結讓我深受啟發(fā)。我去拜訪蘇老師,向他請教我所做的30年研究計劃,他認同我的想法,推薦我就讀愛爾蘭歐洲大學DBA,并愿意成為我的論文導師。找到了我學術研究的引路人,讓我特別開心。這樣我就同時開啟了新國大課程的學習,以及跟隨蘇老師進行論文博士項目的學習和研究。
1999-2001年,兩年的學習過程很短暫,但是非常充實,課程論文研討與學習,都是復旦及上海高校的博導授課和主持,引領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在蘇老師的悉心指導下,選定了以中國本土企業(yè)文化分析作為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通過博士論文的研究過程,讓我進一步掌握了一些研究方法論,理解了東方管理學的核心理念,以及企業(yè)文化與企業(yè)績效之間的關系,經認真研究并完成了近十萬字的論文,通過了由7名博導、教授組成的答辯委員會考核,獲得博士學位。這個階段的學習為我的三十年研究計劃奠定了基礎。
2003年2月,「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出臺,執(zhí)行時間同年9月,隨后我才知道所獲得博士學位未被認證。這段求學經歷是在國家「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和學歷學位認證相關規(guī)定出臺之前。對于蘇東水老師讓我讀他的博士,至今我仍然感激,懷念蘇老師帶教學習的時光。
三、有關北大聘用過程的說明
2000年5月,我已在華南理工獲聘教授。在2003年學歷學位認證相關規(guī)定出臺后,在涉及到可能影響組織對我的聘用評價時,如2010年被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聘為客座教授,2016年入職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我都如實告知博士學位未被認證的情況,以及自己求學的過程。
2015年在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任聯(lián)席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時,北大國發(fā)院姚院長多次發(fā)出邀請,希望我卸任后加盟北大國發(fā)院,我最終接受邀請。2016年在聘任過程中,國發(fā)院嚴格遵照聘任程序,前后經歷了黨政聯(lián)席會討論、學術委員會投票、 陳春花講座、全體教師投票和全體正教授投票等過程。其中曾專門提出和討論過我的博士學位問題,經過認真討論,北大國發(fā)院更看重的是管理研究價值與實踐經歷,所以通過了對我的引進決定。在北大人事系統(tǒng)中,我的學位認證材料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碩士學位。
我十分熱愛和珍惜所從事的研究工作,也更加感念北大所堅持的不唯學位、不拘一格、兼容并包的識人用人理念。當然,我也非常理解事件本身在輿論發(fā)酵之下給相關方造成的困擾。期待此次所做說明能讓事實得到澄清,讓社會大眾對事情的原委有客觀公正的判斷,并盡快消除事件所造成的誤解和不良影響。
經過慎重考慮,我已做出決定。我將一如既往堅持自己的定位——對實踐敬仰、守理論自信。繼續(xù)面向中國企業(yè)管理的實際問題,總結中國企業(yè)成長模式及其規(guī)律,尤其是數字化時代的管理創(chuàng)新,并與中國企業(yè)一起成長。
最后,衷心希望中國企業(yè)能夠和國家一同崛起、強大,面向中國企業(yè)管理實踐的研究持續(xù)發(fā)展,并取得應有的價值。同時,在此也感謝一直以來關心和支持我的朋友們。
7月6日,華為發(fā)表聲明稱,近期網絡上有1萬多篇夸大、演繹陳春花教授對華為的解讀、評論,反復炒作,基本為不實信息,我們收到不少問詢,所以正式聲明:華為與陳春花教授無任何關系,華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華為。
當天,陳春花也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稱,近期網絡上萬篇上述相關文章并非本人所寫,“華為是本人的學術研究案例之一”。
進而人們開始聚焦她的學歷。
據天目新聞報道,受到質疑的是陳春花的教育背景之一的“愛爾蘭歐洲大學”工商管理博士,這所查詢不到的大學被認為是“野雞”大學。
對此,天目新聞記者聯(lián)系北京大學,該校宣傳部工作人員稱,目前學校已經關注到此事,但具體調查進展尚不清楚,不便透露。北大國發(fā)院值班人員稱,對于此事最好聯(lián)系本人,官方不便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