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8-30 07:06:13作者:佚名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杜蘇敏
IPO申請狀態(tài)失效,Keep距離“線上健身第一股”又遠一步。
8月26日,國內最大在線健身平臺Keep因遞交招股書6個月內未通過聆訊,IPO申請狀態(tài)轉為“失效”,目前已無法正常查看或下載。對此,Keep官方尚未做出回應。
2021年初,“Keep即將赴美上市”的消息流傳。當時,公司回應稱,關于IPO計劃暫無時間表。今年2月25日,Keep向香港聯(lián)交所提交首次公開發(fā)行申請。若IPO成功,Keep將成為國內“線上健身第一股”。
Keep母公司為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2月,Keep App正式推出,這款因創(chuàng)始人失戀減肥而誕生的App,上線不到4個月,用戶數(shù)便超百萬,又在一年內先后獲得500萬美金A輪融資與1000萬美金B(yǎng)輪融資。
Keep已擁有3億用戶,融資總額已達6億美元,但危機也開始顯現(xiàn)。此前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三季度,Keep營收逐年增加,凈利潤卻連年虧損,盈利能力存疑。此外,雖然營銷投入不斷加大,但公司用戶增長速度卻明顯下降。
圖片來源:圖蟲網(wǎng)
增收不增利,三年虧近12億
不同于以往被視作健身運動平臺,如今Keep被定義為專注運動細分賽道的垂類電商平臺,商業(yè)模式是先通過內容引流,再借助銷售產品變現(xiàn),產品生產則通過外包完成。
從招股書看,Keep營收主要來自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自有品牌產品以及廣告和其他服務三個模塊。其中,自有品牌產品板塊貢獻最為突出,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收入占總營收的比重均接近60%。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公司營業(yè)收入從6.63億元增加至11.07億元,增幅高達66%;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xiàn)營收11.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3%。凈利潤方面,2019年、2020年、2021年前三季度凈虧損分別為7.35億元、22.44億元和24.58億元,合計虧損54.37億元。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3.66億元、1.06億元、6.96億元,合計虧損11.68億元。
對于連續(xù)三年虧損,有網(wǎng)友評論,“Keep想做的太多,能做好的太少。想賣課,想賣商品,想做社交,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p>
類似評價也曾出自Keep的前員工之口。2019年12月,Keep前員工發(fā)布的文章《Keep的困頓與終局》引爆網(wǎng)絡,該員工直言Keep在商業(yè)化方面“樣樣通樣樣松”。
文章稱,Keep變現(xiàn)主要圍繞運動場景、運動裝備等運動延伸產業(yè),比如線下運動場所、運動器械、運動裝備、健康飲食以及運動相關內容幾大類。但Keep的這些商業(yè)化探索均受限于時間、地域、成本以及庫存積壓等問題,沒有足夠的發(fā)展空間。而且每一項賽道Keep均面臨強大并且成熟的競爭對手,例如小米華為手環(huán)、Super Monkey、Nike運動服飾等。
今年3月,華泰證券研報指出:線上健身市場的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多家競爭力極強的巨頭。線上內容方面,健身課程內容在嗶哩嗶哩、抖音、微博等視頻平臺都有相似免費內容,而記步類基礎服務每一款智能手機都有類似預裝程序;消費電子方面,華米OV、蘋果等廠家在手表、手環(huán)廣泛布局;健身器材方面,Life Fitness、Technogym、Star Trac等國際專業(yè)品牌歷史已久,Peloton等新秀也持續(xù)投入進行競爭;服飾和健身設備方面,阿迪達斯、耐克、迪卡儂、Lululemon等占據(jù)了各層級市場;食品方面,拼多多、淘寶、以及一系列線下店都是能夠提供相似或替代產品的渠道。
華泰證券認為,在這樣一個行業(yè),如何將產品做出差異化是關鍵。顯然,差異化對于Keep依然任重道遠,內容同質、自有品牌產品缺少壁壘仍是Keep要解決的問題。
獲客成本473元,燒錢買流量能否持續(xù)
除了商業(yè)模式,Keep的營銷開支也受到詬病。2019年到2021年前三季度,Keep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2.95億元、3.02億元、8.18億元,占總營收比例分別為44.6%、27.3%和70.6%。
對此,Keep解釋稱,由于對長期盈利能力的信心加強,截至2021年9月30日,策略性地增加了在流量獲取和品牌推廣方面的支出,以進一步獲取、激活和挽留用戶。
大筆營銷投入,效果卻不甚理想。據(jù)Questmobile數(shù)據(jù),Keep的180天活躍用戶留存率不到10%。另據(jù)Keep招股書,公司付費用戶留存率49.3%,遠低于美國在線健身巨頭Peloton的92%。
互聯(lián)網(wǎng)紅利見底,燒錢買用戶的成本越來越高。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2020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Keep單個訂閱客戶獲客成本已從130.28元增至473.44元。這一成本超過京東、美團、拼多多,僅次于阿里巴巴。
此外,華泰證券研報指出,雖然Keep訂閱會員比例提升,但當前訂閱會員客單價遠無法覆蓋獲客支出。研報稱,2021年前三季度,Keep訂閱會員客單價為12.8元,與之相對,單個訂閱客戶獲客成本473.44元,以每年留存率49%計算,訂閱收入不能覆蓋獲客營銷支出。
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和2021年,Keep平均月訂閱會員增速分別為147.91%、71.79%,平均月付費會員增速分別為58.83%、24.98%,均出現(xiàn)明顯下滑。2021年,Keep平均月活躍用戶3436萬,同比增長15.55%,增速較上年的36.57%已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