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9-04 14:14:43作者:未知
作者:鳳來儀
作為一個財經作者,去各級官網看各種數據,是日常樂趣。比如民政部每個月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據,值得看的東西就非常多。
1
結婚登記人口下降非???/p>
而在一季度民政部的眾多統(tǒng)計數據中,結婚和離婚相關的最近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季度,中國登記結婚的數據是210萬對,離婚數據是51萬對。
單看這個數據大家應該沒有什么感覺,讓我們倒回三年前,看看2019年同期數據,對比之下才有意義。
2019年一季度,中國結婚登記的數據是284萬對,而離婚數據是104萬對。
三年時間,結婚人數下降了26%,而離婚人數則下降了50%。結婚的少了,連離婚的都少了。
如果把數據拉到10年前的2012年,再看看同期數據,那就更加明顯了。
2012年一季度,結婚登記人數347萬對,而離婚登記人數53萬對。
離婚的數據變化不大,但結婚人數在10年間下降了40%。這個數據,就有點驚人了,因為按照這個下降率,到10年后可能結婚人數單季度就只有126萬對了。
或許看年數據會更直觀一點,由于今年還沒過完,民政部數據只更新到一季度,因此觀察2021年四季度累計數據和2011年四季度累計數據,用相隔10年的兩個年度數據來對比的話:
2021年度:
2011年度:
結婚登記人數確實在這10年下降了39%,與季度數據基本吻合。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現在的結婚人數是越來越少了。
考慮到現在結婚登記越來越容易,即使老少邊窮地區(qū)做個結婚登記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也很低廉,事實結婚而沒有領證的人數是越來越少的,因此那種情況占比在總體中可以忽略不計。
這固然有適婚人口減少的原因,但結婚意愿降低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2
結婚意愿下降的原因
如果我們對婚姻的歷史有所了解,就知道這是人類從原始公社時代向私有制時代轉變的典型產物,然后到了近現代,一夫一妻制度成為人類共識。
既然是私有制產物,那么在離婚時大家討論的問題要遠比結婚時更加真實。
結婚時候可能會談很多東西,但離婚的時候大家聊的恐怕就剩下兩個問題,一是財產怎么分割,二是子女跟誰。如果沒有子女,離婚就相對容易很多。
也就是說,婚姻制度是一項徹頭徹尾的經濟制度,既然是經濟制度,他就必然服從經濟規(guī)律的安排。
從離婚談論的兩個話題,我們也能看到婚姻制度的兩大意義:一是給自己留下一個基因上沒有疑問的后代,這對于男性至為重要;二是婚姻制度可以節(jié)約成本,因為兩個人互相扶持下的生活,要比一個人成本低很多。
但當這兩條都被挑戰(zhàn)的時候,婚姻必然走向衰落,結婚人口自然也就越來越少了。
先看第一個意義,留下一個基因上確鑿無疑的后代。
遠古時代原始公社,個人沒有財產可繼承,也就談不上婚姻制度,大家胡天胡地,生出的孩子屬于全體公社。
到了有私產可繼承的時候,出于人類自私自我的本性,需要一個血緣上確鑿無疑的繼承人,這才有了婚姻制度,以及對忠貞的肯定,特別是婦女的忠貞。
那么現在生養(yǎng)的意愿還強嗎?答案是很低很低,問過不少年輕人有沒有生孩子的想法,他們都說并沒有。
這當然有計劃生育的原因,也有經濟發(fā)展之后,生育成本指數級上升的因素。
中國的家長們,幾乎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情結,當家家只生一個孩子后,很容易將所有資源往一個孩子身上堆積,這就造成了生育成本的無限提升。
曾經多生孩子只是一雙筷子的事,現在多一個孩子意味著什么,我相信養(yǎng)育著孩子的讀者,自己都有數。
養(yǎng)育,上學,雞娃這些讓大人頭疼不已的事,未成家的年輕人沒吃過豬肉,也該見過豬跑。
而且這一代婚齡青年,本身就是獨生子女一代,他們小時候被寵愛,長大了依然是個孩子,自己都是個孩子,有幾個有勇氣去養(yǎng)育一個孩子?那可不是養(yǎng)寵物,生出來就要負無限責任的。
教育內卷完還沒結束,工作也內卷到死。這兩年連996、007的抱怨都少見了,因為即使想996,、007,你先要有個東家對你有這個要求才行。
生育欲望降低后,結婚兩大意義中,就砍掉了一個,只剩另外一個:降低生活成本。
兩個人一起生活,肯定比單身一個人的成本低很多。
今年我不幸被封在魔都的時候,一個人就不知道每天怎么做飯。
做多了吃不下,一個人的飯菜又不知道怎么做。其他諸如水電氣房貸等,兩個人負擔肯定比一個人輕松很多。
然而這個理由也在被打碎中,因為兩個人負擔生活成本的前提是,他們的生活費用和收入相對平衡。如果相差過大,就相當于一個人去補貼另外一個人。
這不是個感性問題,而是一個數學概率的問題。
曾經有個深圳女孩征婚,發(fā)出了她自認為并不高的條件。跟她一樣是985大學的,年齡在28-35歲之間,年收入60萬以上,身高180公分...
有人幫她算了下,符合她條件的未婚男生,在幾千萬人口的大都市,還不到300人。
請問她哪來的運氣能碰到這300人,且對方還看得上她?
同樣的,兩個人生活在一起,互相不想被對方拉低生活水平,這本身就是一個數學概率的問題。
現代社會既然給每個人提供了基本相同的生存機會,那么結婚在經濟上就不是唯一的選擇。
兩個最重大的結婚理由不復存在之后,剩下的就只有兩情相悅,或者純粹是傳統(tǒng)的慣性了。
在這種情況下,結婚人口越來越少就是一個不難解釋,但很難解決的問題了。
縱觀人類歷史,還從來沒有一種政策能夠扭轉結婚率下降,出生率下降的問題,只有等到婚姻的兩大原因重新抬頭的時候,結婚率和出生率才回上升。
但那是社會經歷重大變動之后的事了。是不是能看得到,誰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