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9-08 07:07:41作者:佚名
撰文 / 程辰 陳一汛
編輯 / 孫春芳
廣汽埃安,想要沖刺科創(chuàng)板。
9月6日,廣汽埃安完成股份制改革,正式更名為“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這意味著,廣汽埃安已獲得發(fā)行上市主體資格,下一步,就是IPO。
而根據(jù)廣汽集團此前公布的時間表,廣汽埃安將在2023年沖刺科創(chuàng)板IPO。如若上市成功,廣汽埃安將有望成為科創(chuàng)板“新能源汽車第一股”。
不過,現(xiàn)實依然殘酷。過去兩年,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加速推進IPO,試圖拓寬融資渠道,但隨著科創(chuàng)板審核收緊、港股上市節(jié)奏放緩,這些待上岸者依舊徘徊在等候隊伍中。
而廣汽埃安,在推出AION S這款車型之后,又連續(xù)推出AION Y等多款車型,試圖打開更多細分市場,往高端化產品發(fā)展,然而,至今仍擺脫不了靠一兩款車型包打天下的局面。而在眾多新能源車企直面C端市場之時,廣汽埃安的車輛,有較大比重是針對B端的網(wǎng)約車的。
同時,廣汽埃安三年連續(xù)虧損,且虧損額不斷擴大。
如此情況下,廣汽埃安即使能夠沖上科創(chuàng)板,未來要走的路,依然很長。
為何是科創(chuàng)板?
9月6日,廣汽埃安在公司內部舉辦了一個低調的股改大會,隨后在公司公眾號上“默默地”官宣了這個消息。
《財經天下》周刊從內部人士了解到,此次股改大會除了廣汽集團和廣汽埃安的高管外,也邀請了廣州市國資委、廣東證監(jiān)局等主管部門,中金公司等中介結構也參會了。
此次會議的另一議程,是引入了數(shù)位戰(zhàn)略協(xié)同董事,其中包括投資人董事——南方電網(wǎng)電力科技股份公司董事、南網(wǎng)建鑫基金管理公司董事兼總經理付一丁。此外,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智能網(wǎng)聯(lián)汽車創(chuàng)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中南大學冶金與環(huán)境學院教授、鋰電池正極材料專家胡國榮,原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安永華明管理合伙人葛明也加入廣汽埃安,成為戰(zhàn)略協(xié)同董事。
廣汽埃安的股改,步伐很快。
2021年8月,廣汽集團宣布廣汽埃安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在隨后3個月內迅速完成相關資產重整,以實現(xiàn)對廣汽埃安的一系列打造。
《財經天下》周刊此前了解到,去年11月,廣汽集團將集團與新能源相關的資產剝離,融入廣汽埃安體系內,希望將廣汽埃安打造為“研產銷”一體化的獨立公司。
在研發(fā)層面,廣汽埃安承接下來自廣汽研究院的純電新能源領域研發(fā)人員;生產端,廣汽埃安則購買下廣汽乘用車在純電新能源領域的資產。
一年后的2022年8月,廣汽埃安再次按照此前規(guī)劃,啟動A輪融資。根據(jù)廣汽埃安增資擴股方案,A輪廣汽埃安將稀釋約15%的股份,引入不超過70家戰(zhàn)略投資者,單一投資人投資金額不低于1億元。
而A輪融資前,廣汽埃安估值約850億元,融資規(guī)模150億元。按此計算,A輪后廣汽埃安估值預計將達1000億元,成為現(xiàn)階段新能源車企IPO前最高估值。
如此身價,已經逼近母公司廣汽集團。截至9月7日收盤,廣汽集團總市值為1460.77億元。
事實上,推動廣汽埃安上市以拉動集團股價,也是廣汽集團的既定目標之一。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曾公開表示:“作為子公司的估值升高,母公司也會水漲船高。”
但在行業(yè)人士看來,將廣汽埃安拆分上司,對于拉動集團股價實則是雙刃劍?!皩⑿履茉锤拍顒冸x出去,廣汽集團的市場想象空間自然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p>
不過,這些“附帶影響”并不會影響廣汽埃安加速IPO的決心。根據(jù)廣汽埃安透露的時間表,具體A輪戰(zhàn)略投資者名單預計在今年10月公布,“爭取在2023年實現(xiàn)IPO”。
如今,廣汽埃安離上市又更近了一步。隨著股份制改革完成,廣汽埃安已獲得發(fā)行上市主體資格。此前,廣汽埃安方面曾表示,將在科創(chuàng)板尋求IPO。
新能源市場需要巨量資金支持,尋求IPO是一眾新能源汽車企業(yè)的迫切選擇。2022年以來,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yè)發(fā)起新一輪上市沖擊,但目的地卻多為港交所。
今年8月,零跑汽車通過港股上市聆訊。此前沖刺科創(chuàng)板失敗的威馬汽車,開始轉投港股,于今年6月向港交所正式遞交招股書。更早之前,吉利直接撤回科創(chuàng)板上市申請。
“科創(chuàng)板對于上市企業(yè)的第一個要求就是‘硬科技’,雖然對盈利不作明確要求,但排隊的企業(yè)中并不缺盈利表現(xiàn)好的企業(yè),自然也對公司的盈利表現(xiàn)有連帶考核?!比?lián)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告訴《財經天下》周刊,基于上述原因,此前沖擊科創(chuàng)板的新能源企業(yè),或是由于技術儲備不足,或是因為新能源銷量規(guī)模有限,被擋在上市大門之外。
但在曹鶴看來,廣汽埃安在這個時間點沖刺科創(chuàng)板,“正好是一個空檔期”。
“一方面,廣汽埃安近年來在動力電池、智能化上選擇自研路線,強化技術儲備,向’硬科技’這個維度靠攏。另一方面,多家新能源車企選擇去港股排隊,廣汽埃安即便在港股上市,市盈率可能也就是10倍-15倍左右。而選擇科創(chuàng)板,市盈率大概率能在40倍以上?!?/p>
急于上市為哪般?
廣汽埃安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完成混改,這在行業(yè)內都是較為罕見的。業(yè)內人士認為,之所以廣汽埃安要如此快速地推動混改過程,背后主要是為了加速后續(xù)上市的步伐。
廣汽埃安為何急于上市?
事實上,這從馮興亞此前公開的言論中便可見一斑,“廣汽埃安的分拆和混改是廣汽集團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支柱?!睋Q言之,未來廣汽埃安上市與否對廣汽集團以及其自身的發(fā)展至關重要。這或許可以解釋,廣汽埃安在分拆和混改速度上的高效。
一直以來,廣汽集團的銷量主力和營收擔當主要是旗下的合資公司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銷量為114.9萬輛,旗下合資板塊汽車銷量超過87萬輛,在集團總銷量中占比達到76.2%。而上半年自主品牌銷量僅有27.2萬輛。
廣汽集團發(fā)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營業(yè)總收入為486.89億元,同比增長約40.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7.51億元,同比增長32.6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約56.40億元,同比增長39.46%。
但廣汽集團的利潤主是來自對合資公司的投資收益。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廣汽集團投資收益約為84.9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約19.95億元,增幅30.68%。其中,對聯(lián)營企業(yè)和合營企業(yè)的投資收益84.17億元,去年同期為63.25億元。
這從側面證明了廣汽埃安和廣汽乘用車兩大自主品牌公司,或未實現(xiàn)盈利。
在去年廣州車展上,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談到資本是驅動新能源市場發(fā)生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資本有很大的影響力,當股票漲的時候,會讓上億的人知道有你這么一個品牌,單靠宣傳很難做到這一點。”所以推動廣汽埃安上市,于廣汽集團自身是百利而無一害。特斯拉和比亞迪的高市值已經向市場證明了資本的力量。
這讓廣汽集團羨慕不已。此前馮興亞就坦言,廣汽現(xiàn)在賣200多萬臺車,整個市場估值1000多億,不到2000億元。別人利潤不如廣汽,但估值就是更高?!拔艺J為一個廣汽埃安的估值相當于現(xiàn)在新勢力的估值,作為子公司的估值升高,母公司也會水漲船高?!?/p>
通過推動廣汽埃安上市,從而提升整個集團在資本市場的表現(xiàn),是廣汽埃安混改盡快上市的重要原因。但從廣汽埃安自身而言,廣汽集團想要重振旗下自主品牌,尤其是新能源業(yè)務,勢必需要更充沛的資金和人才技術支持。而仍未走出虧損期的廣汽埃安,顯然上市成為它明智的選擇。
根據(jù)廣汽埃安遞交的審計報告,2019-2021年營收分別為52.34億元、76.1億元、172.65億元。然而,營收逐年增長的同時,凈虧損也在擴大,三年虧損分別為6.21億元、6.88億元、13.89億元,總計虧損為26.98億元。
為了不給寧德時代打工,廣汽埃安選擇投資鋰礦、自建電池工廠的方式來解決電池成本過高的問題,同時,廣汽集團還在布局下游的充電系統(tǒng)。從短期來看,廣汽埃安其實是選擇了一種需要資金投入更大的方式。一方面,廣汽集團和廣汽埃安參與上下游產業(yè)鏈的生產,能有效將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不過,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集團的資金壓力。
因此,無論是之于集團還是廣汽埃安自身,廣汽埃安上市箭在弦上。
上市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但要做“科創(chuàng)板新能源第一股”,顯然并非易事。
廣汽埃安之前,包括吉利在內的多家車企都曾計劃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
2020年6月吉利提交了上市申請,3個月后順利通過上市委會議。彼時,市場都認為吉利將成為“科創(chuàng)板汽車第一股”。甚至在2021年初,吉利董事長李書福還在新年致辭中提到登錄科創(chuàng)板,但在6月,吉利突然宣布主動撤回科創(chuàng)板IPO申請。之后便再無吉利科創(chuàng)板上市的消息。
曾經的一梯隊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也意圖成為“科創(chuàng)板新能源第一股”。但在申請受理后僅2個月,媒體報道威馬科創(chuàng)板上市流程被暫緩,原因可能是科創(chuàng)板上市委員會對企業(yè)科技屬性審核要求的收緊有關。
實際上,最近兩年資本市場對新能源汽車股的熱度已經逐漸降溫,回歸理性。對此,有不少新勢力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受阻后,選擇赴港上市。不過,與威馬等車企不同,廣汽埃安背后有廣汽集團的支持,加上近年來在電池和智能駕駛上的布局。因此業(yè)內認為,廣汽埃安科創(chuàng)板上市應該大有機會,但順利登陸科創(chuàng)板,卻并不能保證廣汽埃安一定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站穩(wěn)腳跟。
此前,馮興亞稱,廣汽埃安混改的目標是向造車新勢力發(fā)起挑戰(zhàn),將蔚小理的格局改成埃小蔚。事實上,從今年上半年的銷量看,廣汽埃安確實把格局改成了埃小蔚,某種程度上,廣汽埃安已經成為了頭部新造車勢力。
但新造車比拼的不僅僅是銷量,更重要的是能否在產品所在的細分市場具有核心競爭優(yōu)勢。
1-8月,蔚來累積交付7.2萬輛,雖然不及廣汽埃安的15.2萬輛,但在30萬元以上的高端純電動市場,蔚來占40%左右的市場份額,而在40萬元以上高端純電市場,蔚來市占率超過60%。而蔚小理中被擠掉的理想,今年1-8月累積交付7.5萬輛,但旗下的理想ONE車型在中大型SUV銷量排行中一直位居前列,競爭優(yōu)勢明顯。
廣汽埃安銷量增長迅速,與其價格定位有關。目前廣汽埃安旗下車型包括AION S、AION Y、AIONS Plus、AION V和AION LX ,其中AION S,AIONY和AION S Plus價格均在20萬以內,AION V售價區(qū)間18.76-26.98萬,AION LX售價區(qū)間28.66-46.96萬。
雖然官方并未公布旗下各車型的銷量,但從之前的上險數(shù)看,支撐廣汽埃安銷量的主要是AION S和AION Y兩款車型,并且銷量并不完全來自C端市場。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廣汽埃安總銷量中43%來自B端銷售市場,其中銷量支柱AION S在B端貢獻銷量的比例達到了63.01%。
高度依賴B端市場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廣汽埃安品牌向上。對廣汽埃安而言,混改上市同時也是其走向高端化的一次嘗試。廣汽埃安副總經理席忠民表示,廣汽埃安之所以在此時提出要做高端化,是因為“我們做好了這個準備”。
但做高端品牌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其研發(fā)、生產、運營等環(huán)節(jié)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蔚小理三家上市后至今仍未盈利,僅在2021年,三家累計虧損金額就超過92億元。上市之后,等待廣汽埃安的仍是如何解決盈利問題。“如果廣汽埃安順利登陸科創(chuàng)板,它的募資金額起碼得一百多個億,大概率后年能實現(xiàn)盈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