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9-19 10:07:27作者:智慧百科
現(xiàn)在流行一句話:雞娃不如雞自己。一方面,優(yōu)秀的父母,他們的孩子能獲得更多物質(zhì)資源;另一方面,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天花板。父母的“文化資源”可以影響孩子的思維方式、認知方式,而這是一個人往社會階層頂層時的通行證。
作者:誕姐;本文來源:公眾號“誕視”(ID:danjiededanshi)。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我曾提過一本書,叫做《出身:不平等的選拔與精英的自我復制》,里面講到了美國社會分層的幾個原因,比如經(jīng)濟優(yōu)勢、社會關系、文化資源、教育等等。
不是薦書哈,我個人覺得這本書寫的一般,很多問題沒有寫透徹,但文章里有這么一段話我是非常認可的:
文化資源也即我們用來闖蕩社會的各種知識框架,觀念框架,行為框架,這類資源不可見,但它的確是社會分層的重要原因,尤其在一個人通往社會階層頂層時發(fā)揮巨大作用。
怎么樣,這段話是不是似曾相識?
因為我和大家聊過很多次了,這就是我一直強調(diào)的思維方式,認知方式。我一直說,很多時候把一個人往社會頂層推的,不是金錢,而是思維方式;而很多時候被拖后腿的,也不是別的,同樣是思維方式。
我有時候經(jīng)常想,大家都說窮人的孩子難翻身,真正的難究竟在哪里?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思維方式起了極大的作用。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老師沒告訴大家的是,司馬光的父親叫做司馬池,是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天章閣是皇室藏書機構(gòu),待制是皇帝的文學侍從官,官至四品。
而司馬光在父親的影響下,從小就具備了更大的格局和見識。普通小孩是不敢砸缸的,因為他們的思考維度里只有砸壞了缸要被大人打,要賠錢;但司馬光敢做這個決策,是因為他的思考維度里又加進來了人的生命和物件之間的對比。
同樣一個問題,大家的思維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再比如一個很常見的事情:是省錢,花時間;還是省時間,花錢?
也是思維方式的不同。
我婆婆說她年輕的時候做生意,就舍不得花錢找人,什么事情都自己干,每天花很多時間精力去做那些本來就能招人做到的事情,后來做生意做了一段時間,終于悟了,招人看似花了錢,但實際的收益更高。
再比如一個很常見的事情:是單打獨斗強,還是協(xié)作共贏強?
很多人習慣什么事兒都攥在自己手里,事事都要和別人競爭PK,那也有不少人就是把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分包出去,大家長板合作。
其實思維方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這個人從小的生活環(huán)境。
成長于優(yōu)渥家庭的孩子(不只是金錢優(yōu)渥,愛的優(yōu)渥也是一樣),更愿意信任別人,更愿意合作共贏;
成長于匱乏家庭的孩子(同樣,不只是金錢匱乏,愛的匱乏也是一樣),更習慣于算計和比較,習慣于把一切都牢牢握在自己手里,生怕給別人分一些就損傷到自己的利益。
關鍵是思維方式這件事情,是很多人自己并未覺察到的,而且處于同圈層的時候,思維方式并不會顯得突兀,但當圈層開始破壁的時候,思維方式就很突兀了。
我給大家說幾個真事,大家感受下:
一件事兒是,有一個朋友組了一個家宴局,被邀請到的一個朋友帶著另外一個朋友A過來了,A來了坐在餐桌上開始炫耀自己的人脈,說自己和這個名流是好哥們,跟那個官二代關系特別鐵,大家很尷尬,但也沒有人指出什么。過了一會,他嘴里說是鐵哥們的那個官二代來了,我們都很熟的打招呼,結(jié)果這個愛炫耀的A就很尷尬了,因為官二代并不認識他,可能是A曾經(jīng)混飯局的時候,和這個官二代混過一個局,但當官二代親臨這個場合的時候,就露餡了,再后來,這個A就再也沒有出現(xiàn)在這群朋友中。
像A就是在破圈層的時候,原來愛炫耀愛吹牛愛給自己臉上貼金的思維方式影響了他的進一步向上社交。
再說個真事:
我遇到過一個合作方,一開始不涉及到利益的時候也沒覺得什么,后來遇到幾次利益分配的時候,她的小家子氣就來了,雖然自己帶不來任何資源,反而希望所有人的資源都傾注在她的身上。但講實話,一起合作的人都不是傻子,讓個一次兩次沒問題,次次都想別人讓著她,就挺搞笑的。
后來她就是因為算計幾萬的利益,而喪失了潛在的上百萬的利益,大家也都不愿意跟她合作了,這個其實也是在破圈層的時候,思維方式暴露了她的問題。如果這個人一直做的是幾萬的小生意,那錙銖必較的思維方式也沒什么,但當她不小心能進入一個更大生意的圈層,過去算計的心態(tài)就會讓她自己出局。
這就是文章最前面說的:“我們用來闖蕩社會的各種知識框架,觀念框架,行為框架,是社會分層的重要原因,尤其在一個人通往社會階層頂層時發(fā)揮巨大作用?!?/strong>
這些年我也接觸過不少從中產(chǎn)階層一步步走到更高階層的人,我在和他們接觸的時候,也會思考,是什么造就了他們的突圍?
雖然大家的經(jīng)歷各不相同,學歷也并不相同,但我覺得有一個共性就是:能夠時刻的糾偏自己,能夠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能夠根據(jù)外界的反饋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模式。
有一說一,文化資源這種東西,如果不是出生在擁有文化資源的家庭,沒法從父母那里耳濡目染,那這東西,沒法速成,只能一次次的在社會中毒打而領悟。
從這個角度,在這個時代,雞自己比雞娃的投入產(chǎn)出比更高,因為雞自己,能讓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短板,看到局限自己發(fā)展的認知,如果你調(diào)整過來了,就能把這種“文化資源”以及文化資源帶來的其他資源,傳遞給孩子;而一味的雞娃,卻不提高自己,大概率你在社會上碰到的壁,還得讓孩子將來進社會了再碰一回。
本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 誕視(ID:danjiededanshi)做更有品味的父母。誕姐:教育媒體公眾號“帝呱呱星球”創(chuàng)始人,著名投資人,曾為知名律師事務所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