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9-21 12:31:49作者:智慧百科
在之前的文章中,家長君曾說過現(xiàn)在的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送進名校可謂是煞費苦心,甚至不惜放棄自己的高薪職位,成為一位全職媽媽,本文的主人公就放棄了上海雙語學校的管理崗位,帶孩子去新加坡讀書,如今她后悔了嗎?
文 |Eva
From 谷雨星球
微信號:guyujihua2021
今年起,有一批難以忍受網(wǎng)課的家長將目光投向海外學校,其中,中西結(jié)合的新加坡、陪讀簽證易辦理(只發(fā)給女性)成為了不少不想放棄中文的家長首選。
■小紅書上關(guān)于新加坡國際學校的筆記已經(jīng)超過了2萬篇。
大量移民蜂擁而至,新加坡的房價在一個月內(nèi)漲了兩三千新幣,按照匯率換算,也就是一漲就漲了人民幣一兩萬。哪怕這樣也沒能阻擋全職陪讀媽媽們的熱情。
開學這一個月來,我也收到了不少奔赴新加坡讀書家長從一線發(fā)來的反饋,其中有正向的,也有不大滿意的。
新加坡學校到底「水不水」?陪讀到底「卷不卷」?
今天,我們請來了一位前往新加坡求學大軍里的專業(yè)人士——
曾在上海某知名雙語學校擔任管理崗的Eva,從老師和家長雙重身份,寫下了她對新加坡國際教育的觀察。
■根據(jù)Sleepseeker的研究,新加坡是目前世界上最疲勞的國家,排在第一位,比中國還要卷。
01、
從「內(nèi)卷」到「更卷」?
今年8月初,我告別了在上海一所雙語學校的管理工作,帶孩子來新加坡讀初中。娃入讀了新加坡的一所國際學校,我則開始了全新的異國陪讀生活。
▲我們娘倆的行李,就此遠赴異國
先來算下遠赴異國求學新加坡的花費。
目前來說,截止目前基本吃穿住行一年算下來,也花了百萬,消費絕對不比上海低。
我們之后還打算買輛車,但現(xiàn)在車牌非常貴,拍個車牌差不多是50萬左右,稅也漲到了18%,買車的成本比國內(nèi)貴三倍,加起來一輛不錯的車至少要支出一百萬。
不少同事和家長朋友戲稱我這個行為,是從一個比較卷的賽道“潤”到了另一個更卷的賽道。
畢竟放棄了一份全職工作,加上有關(guān)新加坡全民熱衷補習,小學早早分流的情況,被媒體報道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作為一個在上??噶耸畮啄辍胺磧?nèi)卷”大旗的體制外老師,我在小紅書發(fā)了一篇題為《我送孩子來新加坡,不是為了換一條賽道》的文章。
大意是我?guī)Ш⒆觼硇录悠?,是為了給自己和孩子拓寬體驗,而不是以考大學為終點,陷入另一個賽道。
▲我在8月8日寫的小紅書
沒想到,我收到了許多有意思的留言。
在國內(nèi)的家長紛紛表示:聽說新加坡很卷的,你這是去錯了地方。
已經(jīng)在新加坡陪讀的家長則埋怨我這樣的后來者:“新加坡本來不卷,這股歪風邪氣就是你們這些新移民帶起來的?!?/strong>
還有本地土生土長的家長告訴我:
在新加坡,卷不卷都是家庭自己可以選擇的,要雞娃有豐富的資源,要躺平也沒人來給你壓力。
而本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從小接受的唯物主義價值觀,我決定陪娃體驗以后再來判斷孰是孰非。
來新加坡之前,不少中介建議我們考政府學校,因為國際學校比較“水”,更何況我替孩子選擇的是一所“二類”國際學校。
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分為政府學校、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類似國內(nèi)的公立、民辦和國際學校,外國人都能讀。
政府學校最便宜,國際學校最貴。
新加坡學校雖然沒有固定的排名,但是也有大家認可中的梯隊,比如一梯隊的德威/UWC/新加坡美國學校/英華/東陵信托等。
02、
新加坡學?!八凰保?/strong>
身為教師,我深知教育體系里的復(fù)雜和個性化,我不太贊成將學校分為三六九等進行排名。
尤其是國際教育,其本身就是多元、有特色和有個性的,很難進行標準化的評估。
在上海,我替孩子選擇的也是小而美的體制外雙語,所以我們到新加坡以后,我們選擇的還是一個低調(diào)的國際學校。
▲學校的圖書館和操場
那么跟上海比,新加坡的二梯隊國際接學校到底「水不水」呢?
舉個例子,娃上了兩周學后,忽然被社會學這門課里第一次的作業(yè)難住了,老師要求孩子在學習了兩周的“變革”以后,設(shè)置自己的研究問題。
娃一臉懵向我求助,
然而,作為一個生在國旗下,長在陽光里的社會主義中年人,我對于“變革”這個詞的理解本身就比較片面,更不要說輔導(dǎo)中學生就這個話題來提一個高質(zhì)量的研究問題了。
這個時候,老師又進一步要求:這個問題——不能太具體,也不能太寬泛,不能局限于歷史,還要易于分析。
抓耳撓腮的孩子決定第二天去找老師求助:
娃:老師,我提不出問題。
師:“變革”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娃:就是成立新的國家。
師:那怎么解釋“工業(yè)革命”,“科技革命”?
娃:那“變革”就是從舊的變成新的?
師:除了我們課堂上學過的法國大革命,你還了解哪些世界上的變革嗎?
娃:我大概了解,中國在過去的一百多年時間,發(fā)生了很多變革。
師:很好,那就圍繞這個來提問吧,老師先給你推薦幾本書,去圖書館看了再寫問題。
經(jīng)過孩子的閱讀和思考,他先提出了三個問題總算入了老師的法眼,最終選了其中一個問題被允許開展下一步的研究。
在我看來,這樣的社科教學肯定不“水”。
因為孩子在課前就要做好大量預(yù)習準備,以便把有限的課堂時間留給師生和生生的思維碰撞。
課后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孩子需要及時請教老師,獲得個性化的輔導(dǎo)。
▲研究“變革”的部分課堂筆記
大部分國際化學校提倡的全人教育也好,培養(yǎng)軟實力也好,目標都指向都不僅僅是做題,而是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而這種習慣跟如何批判性地以全人視角看待社會議題息息相關(guān)。在某種意義上,這種能力目前只有在本土之外才能獲得。
不過,實話實說,有一門學科,在我看來比較“水”,這就是中文。
雖然很多新加坡留學中介都說,這里是雙語教育,有70%的華人,到處都能說中文,所以孩子來了以后中文學習肯定不成問題。
但是實際上,新加坡的華文教學,即使在政府學校,比中國的還是會簡單不少。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我隨便搜了一下O水準高級華文一個練習卷,從里面的改錯題和閱讀題,以此來洞察一下新加坡初中階段本地孩子的中文水平。
在這個改錯題的內(nèi)容,孩子憑在中國培養(yǎng)的語感是完全可以應(yīng)付的。
相對來說,如果孩子要念政府學校的,寫作的確需要練習,因為中學要寫議論文,積累素材,整理邏輯,自己的觀點,都需要訓練。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總結(jié)一下,我覺得中國的語文更注重文學素養(yǎng),新加坡的華文更注重應(yīng)用能力。
政府學校的華文尚且如此,那么國際學校的中文就更“拉跨”了,所以娃在體驗了一節(jié)最高級別的校內(nèi)中文課以后,毅然改學了法語。
還有家長們非常關(guān)注的數(shù)學對比,我是數(shù)學老師,之后會好好研究下再詳細寫一篇文章分析。
■了解新加坡雙語教育的發(fā)展,華文在新加坡走過一條非??部赖穆?。
03、
未來的升學規(guī)劃
從職業(yè)女性變成陪讀媽媽,最大的焦慮恐怕是“社交荒”。
畢竟以前在學校工作,天天要說兩萬句話,現(xiàn)在每天和兒子說的話不超過一千句。為了讓我那么多的廢話有出口,我加入了幾個陪讀媽媽群。
每次聚會,大家討論得最多的還是孩子。
大部分媽媽都背負著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的家庭重任,什么是更好的未來?最直接的答案就是——念一個好大學。
為了這個目標,不同的媽媽有不同的規(guī)劃:
路徑1:就讀補習班,一門心思備考本地名校,最終有希望升入新加坡國立大學或者南洋理工大學;
▲新加波南洋女中
路徑2:一邊在國際學校過渡,一邊準備政府學校的入學考試,這樣進可攻,退還可以守著國際學校的學位;
▲PSLE和AEIS考試是兩大“戰(zhàn)場”
路徑3:從所謂的“二類”國際學??既搿耙活悺眹H學校,以便沖擊歐美知名大學。
▲UWCSEA和德威被稱為一類國際學校,學費也比國內(nèi)便宜。
每次聚會,都是一次“卷媽”之約,成功“上岸”的人把焦慮傳遞給還在游泳的家庭,而那些上岸的人又有了新的焦慮——考IB、A Level還是AP更劃算?
教育怎么能用“劃算”來定義呢?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并沒有給孩子制定好K-12的整體教育規(guī)劃。
根據(jù)我十幾年積累的“大數(shù)據(jù)”來看,誠然這個世界上有“天?!毙『?,但是大部分的孩子可能還是一個有特點的普娃。
我不太贊成在孩子幼年時就給他設(shè)定好太詳細的規(guī)劃。
因為不上幾年的學,家長大概是不能確定孩子究竟是考試型選手,還是研究型選手;他究竟擅長什么,弱點又是什么。
■新加坡的一次考試
與其從小就把目標設(shè)定在英國G5美國TOP30,不如分階段給孩子設(shè)定小目標,既容易實現(xiàn),又可以隨機應(yīng)變。
具體來說就是英文學術(shù)水平,發(fā)展探究思維,培養(yǎng)一門興趣愛好,打好語言基礎(chǔ),養(yǎng)成思維習慣,未來無論哪個課程都可以銜接好。
我對初中比較執(zhí)著的一個點就是,要求學校有IGCSE考試,因為我認為,中學開始,分科教學和標準化的考試可以幫助孩子打牢學科基礎(chǔ)。
啥叫“理性”,就是不要抱著投機取巧的心態(tài)去選擇大學出口。前兩年加拿大好操作,于是有人盲目沖加;這兩年英國機會比較多,所以又有人棄AP考A level。
高中生是大孩子了,這應(yīng)該是他們自己分析利弊和拿主意,才有可能走得好。
從我六月份決定離職到現(xiàn)在,一直有朋友說我放棄上海雙語學校的管理工作,來到異國他鄉(xiāng)做全職陪讀媽媽,太可惜了。
對于從事了十幾年的國際化教育事業(yè),我離開時依依不舍。但在現(xiàn)在的大環(huán)境下,這何嘗不是停下來回顧自己的腳步,思考未來前進方向的時候。
希望我再歸來時,有成長,有收獲,有感悟,有行動。
本文授權(quán)轉(zhuǎn)載自谷雨星球(ID:guyujihua2021),關(guān)注我們,看「100個中產(chǎn)媽媽的故事」,用真實對抗焦慮,解決中產(chǎn)育兒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