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9-28 12:20:26作者:智慧百科
大象新聞記者 牛嬌娜/編譯
大象新聞記者據(jù)南華早報報道,在歐洲地震學家報告“北溪”天然氣管道周圍發(fā)生爆炸后,當?shù)貢r間9月27日,歐洲多位領導人表示,“北溪”管道泄漏事件很可能是“蓄意破壞”。
歐盟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警告稱,任何蓄意破壞歐洲能源基礎設施的行為將受到“最強烈的回應”。
丹麥軍方拍攝的照片顯示,海面上出現(xiàn)大量氣泡,這些氣泡來自瑞典和丹麥波蘭北部經(jīng)濟區(qū)的三個水下泄漏點,氣泡區(qū)域直徑從200米到1000米不等。
資料圖
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里克森稱泄漏事件是“蓄意行為”,并補充說:“我們并不認為這是一次事故”。
波蘭總理馬泰烏什·莫拉維茨基也表示,管道泄漏是遭到了破壞,“可能標志著烏克蘭局勢的進一步升級”。
盡管瑞典外交部長安·林德稱不會“對動機或?qū)嵤┱哌M行推測”,即將卸任的瑞典總理瑪格達萊娜·安德森仍表示,“確實發(fā)生了爆炸”。
丹麥政府稱,雖然水下管道此前已停止運行,但仍充滿天然氣,預計泄漏將持續(xù)“至少一周”,直到天然氣從水下管道全部逸出。
瑞典政府表示,鑒于事件發(fā)生在其領海以外的專屬經(jīng)濟區(qū),因此并不認為這是針對瑞典的襲擊行為。
資料圖
烏普薩拉大學地震學家彼得施密特稱,瑞典國家地震網(wǎng)絡在丹麥博恩霍爾姆島海岸附近發(fā)生天然氣泄漏前不久記錄了兩次“大規(guī)模能量釋放”。他補充說:“由于能量釋放如此之大,除了發(fā)生爆炸以外別無其他可能?!?/p>
俄羅斯表示“北溪”項目的緊急狀態(tài)事關整個歐洲大陸的能源安全,俄方對此極為關切。當被記者問及這是否可能是破壞行為時,克里姆林宮發(fā)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目前“不排除任何可能”。
(圖片來源:丹麥海事局)
然而,烏克蘭直接將矛頭指向俄羅斯,稱這“只不過是俄羅斯策劃的恐怖襲擊和對歐盟的侵略行為”。
一位美國白宮官員表示,美國不會對泄漏原因進行推測,但會全力支持歐洲方面展開調(diào)查。
近幾個月來,“北溪-1”和“北溪- 2” 天然氣管道一直處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中心。丹麥能源署確認,在“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氣管道中共檢測到3處泄漏?!氨毕?1”的一處泄漏在丹麥經(jīng)濟區(qū),一處在瑞典經(jīng)濟區(qū),“北溪- 2”泄漏發(fā)生在丹麥經(jīng)濟區(qū)。
“北溪”管道運營商(Nord Stream AG)的一位發(fā)言人表示,他們目前無法評估損壞情況,但認為3條支線同時出現(xiàn)問題“并不常見”。
“北溪-1”和“北溪-2”是兩條平行的天然氣管道,全長1000多公里,從俄羅斯經(jīng)過芬蘭、瑞典、丹麥的領海到達德國,原本可使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德國的能力增加一倍,但德國在俄烏沖突爆發(fā)前幾天封鎖了新建成的“北溪-2”。
德國一直高度依賴從俄羅斯進口化石燃料來滿足能源需求,隨著俄方減供,德國面臨著巨大壓力。俄羅斯于8月底完全關閉該管道,稱管道發(fā)生“技術故障”,并指責西方制裁推遲了對管道的必要維修。
德國方面不接受俄方給出的“技術故障”解釋,指責莫斯科在俄烏沖突的緊張局勢中將能源作為武器。
編譯自南華早報,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
延伸閱讀:
牛彈琴:北溪天然氣管道突發(fā)劇烈爆炸 誰干的?
對歐洲來說,最可怕的事情還是發(fā)生了。
現(xiàn)在歐洲最缺的是什么?
不是糧食,也不是石油,而是天然氣。沒有天然氣,很多工廠沒法開工,很多人冬天都會被凍死。所以,大家看到,國際油價現(xiàn)在跌下來了,但歐洲的氣價,卻仍是之前的很多倍。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遭頂頭風。在俄羅斯斷氣的當下,丹麥軍方突然發(fā)現(xiàn),埋在深海里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氣管道,突然發(fā)生了劇烈爆炸。
資料圖
圖片和視頻顯示,海面上形成大量氣泡,仿佛是一個大洞,看得實在有些瘆人。
這是前所未有的事件。
對歐洲來說,更是一個噩夢。用彭博社的話說,這是迄今為止最明確的信號,歐洲要在沒有俄羅斯大量天然氣輸送的情況下,挺過這個冬天了。
毫無疑問,這將是歐洲最寒冷的一個冬天。
綜合各路媒體的信息。
資料圖
1,爆炸發(fā)生在26日,據(jù)瑞典科學家披露的數(shù)據(jù),其中一次爆炸的震級,達到了里氏2.3級,瑞典南部的30個地震測量站都有記錄。
2,“北溪-1”和“北溪-2”兩條管道,發(fā)生了三次嚴重的天然氣泄漏,其中,兩次發(fā)生在“北溪-1”,一次發(fā)生在“北溪-2”。按照丹麥政府的評估,泄漏至少還會持續(xù)一周。
3,兩條不同的管道,同一天發(fā)生嚴重爆炸泄漏。再缺乏想象力的人都清楚,這不大可能是技術原因。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很明確,她認為這是一次蓄意破壞行為。
4,爆炸地點也很有講究,遠離俄羅斯,在靠近丹麥和瑞典的公海海域,距丹麥博恩霍爾姆島不遠。
5,按照網(wǎng)絡上的分析,這樣的連環(huán)爆炸事件,一般人很難做到,不排除軍方甚至特種部隊所為。
歐盟立刻作出了反應。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27日表示,她已經(jīng)和丹麥首相進行了交談,最重要的調(diào)查這起事件,但故意破壞歐洲能源基礎設施的行為是不可接受的,“都將導致可能的最強烈反應”。
事情基本斷定:這是故意破壞。
誰干的?
不用多想,肯定是羅生門。俄羅斯的第一反應是:事故性質(zhì)還不清楚,俄對此事感到擔憂。美國的最初說法是:美國不會猜測原因,但這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CNN援引一歐洲安全人士的話說,這是蓄意破壞,但現(xiàn)在下結(jié)論還為時過早,“你必須問:誰會獲利?”
誰會獲利呢?
我們就做一下排除法吧。
第一,德國?
基本可以排除,因為這兩條天然氣管道破壞,德國是最大輸家。
原先俄羅斯斷氣,德國人多少還存著念想,吵完了最終還會恢復通氣。現(xiàn)在,管道爆炸了,何時修復不知道,這個冬天基本沒戲了。
類似的,丹麥也不大可能。盡管爆炸地點,就發(fā)生了丹麥附近。
資料圖
第二,波蘭?
在西方社交媒體上,很多人分析,波蘭的嫌疑不容排除。
爆炸地點,離波蘭不太遠。而波蘭是東歐最反俄、也是支持烏克蘭最賣力的國家。反正,俄烏沖突后不久,俄羅斯就斷供了波蘭的天然氣。
既然俄天然氣也輪不到我,那索性,大家都別用了。
當然這只是推測?;蛟S這也只是巧合,就這幾天,波蘭將舉行挪威天然氣輸往波蘭的啟動儀式。
第三,美國?
反正,“北溪”管道爆炸發(fā)生后,一段拜登的記者會問答刷屏了。
拜登:如果俄羅斯發(fā)動入侵,那就不會有“北溪-2”,我們將終止它。
記者:但是,這個項目在德國控制之下,你怎么能做到這一點呢?
拜登沉思了一下:我向你保證,我們將能夠做到這一點……
我查了一下,這段視頻是今年2月,在俄烏沖突前幾天。
為什么會突然刷屏?
原因,你懂的。
更有意思的,波蘭前外交部長西科爾斯基發(fā)推,就一張海面爆炸圖,上面配了一句話:謝謝你,美國(Thank you, USA)。
夠有內(nèi)涵吧。
他可能覺得還不過癮,后來又發(fā)推說:這是一件小事,但波蘭人卻充滿了歡樂。
資料圖
第四,俄羅斯?
反正,按照烏克蘭官員的說法,這就是俄羅斯干的,是“恐怖主義”行徑。
邏輯是,俄羅斯這樣干,就可以不供應歐洲天然氣,向歐洲極限施壓??次鞣缴缃幻襟w,還真別說,相信這種說法的人大有其在。
不能排除任何一種可能性。但這里面的邏輯悖論是,俄羅斯為什么一定要這樣做?要斷氣,俄羅斯關閉閘口就行了啊。
反正是羅生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別問我是誰干的?
我也不知道。我只是知道,現(xiàn)在,波蘭人很快樂,德國人很緊張,俄羅斯人很憤怒,美國人則在觀望。
最后,就感慨兩點吧。
資料圖
第一點,幾年前,是何等其樂融融。
剛才查資料的時候,看到當年的一張照片,應該是2011年“北溪-1”啟動儀式上,默克爾和梅德韋杰夫笑得像朵花一樣,在眾多官員簇擁下,將雙手搭在管道的控制輪盤上。
仔細辨認了一下,現(xiàn)場官員中,還有當時的荷蘭首相馬克、法國總理菲永、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等。
11年后,一切都變了。默克爾下臺了,梅德韋杰夫有了新身份,“北溪”管道斷氣了,現(xiàn)在又發(fā)生了爆炸。原來帶來希望的互利共贏,最終成了激烈斗爭的籌碼。
笑容徹底沒有了。仿佛是一場噩夢,一切都回不去了。
資料圖
第二,做絕了,什么可怕的事情都會發(fā)生。
我們的日子還要繼續(xù)。秋天已經(jīng)來臨,冬天肯定不遠了。
但毫無疑問,這將是歐洲人最冷的一個冬天。為了御寒取暖,歐洲的樹木肯定倒了大霉,中國的電熱毯估計還得加班加點生產(chǎn)。
無情的戰(zhàn)火,還在烏克蘭大地繼續(xù)燃燒。在波羅的海,大規(guī)模的天然氣泄漏,肯定也是一場環(huán)境災難。看西方社交媒體,有人直接P出了一張哥斯拉的照片,真是人在作孽啊。
做絕了,真的什么可怕的事情都會發(fā)生?!氨毕惫艿狼八从械谋?,肯定還不是最糟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