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6-05 17:01:17作者:未知
神舟十四號發(fā)射了,3名航天員陳冬、劉洋和蔡旭哲搭乘著神舟十四號飛船進入太空,幾個小時后將會與我國空間站進行交會對接,成為我國空間站第三批住客。
視頻截圖
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三號一樣,也會在我國空間站工作和生活6個月左右,預計今年年底將會和神舟十五號飛船在軌交接班,然后返回東風著陸場。
預祝他們成功,一切順利!
視頻截圖
目前在役的載人飛船中,神舟飛船和聯(lián)盟號飛船一樣,都是采取3艙設計,可搭載3名航天員,而美國SpaceX公司的龍飛船,卻采取了2艙設計,最多可搭載7人。
航天員
那么問題來了,究竟是技不如人還是另有原因,為何我國載人飛船只能乘坐3人,而美國載人飛船卻最多可搭載7人呢?
資料圖
其實咱們在設計神舟飛船之前,就研究過究竟是兩艙還是三艙,當時兩艙設計更為簡單,但缺點也很明顯,當時沒有空間站,航天員需要在太空內工作和生活,航天員需要在軌道艙內工作和生活。
而兩艙設計沒有軌道艙,需要將軌道艙內的儀器,物體等放在返回艙,而這對返回艙的要求更高,容積更大,更重,對返回技術要求較高。
三艙設計更為復雜,在當時也更為先進,當時我國航天雖然剛起步,但航天人認為,要做就要做最先進的,于是最終采納了三艙方案。
資料圖
神舟飛船是由返回艙,軌道艙,推進艙組成,其中返回艙是唯一一個返回地面的艙段,航天員乘坐在這里往返天地,因此飛船內的各種通訊設備,主要集中在返回艙內。
視頻截圖
推進艙主要負責飛船在軌飛行的主要姿態(tài)變化,飛船的推進系統(tǒng)、電源、熱控、測控等設備都在這里,為飛船提供能源、動力和通信保障。
神舟飛船的軌道艙,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任務,其中神舟五號的軌道艙具有“留軌再用”的能力,神舟五號的返回艙返回地球之后,軌道艙仍舊在軌道上工作了半年左右,在軌運行期間進行了多種科學實驗,最后才墜入大氣層。
此時的軌道艙不僅僅只是軌道艙,還是一顆“衛(wèi)星”,具有科研能力。
后來的軌道艙雖然不再留軌再用,但也有其他用處,比如:神舟七號有出艙任務,此時的軌道艙內一半被改造成了“氣閘艙”。
資料圖
這是因為太空中是真空環(huán)境,而艙內為了保證航天員生存,有一定的壓強,所以艙內外的壓強不同,如果不調整氣壓的話,根本無法打開艙門。
神舟八號開始,軌道艙又多了一個功能“交會對接”,其實從這也能看出,從神舟八號開始,我國就已經在為中國空間站做準備了。
現(xiàn)如今的軌道艙主要作用是交會對接,它配置了很多交會對接的敏感器,另外軌道艙還提供了航天員獨立飛行期間的在軌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
資料圖
既然在設計神舟飛船時,選擇了當時最先進的三艙設計,那為什么SpaceX龍飛船又選擇了兩艙設計呢?
這其實是因為,時代在變化,科技在發(fā)展,原先制約兩艙設計的因素現(xiàn)如今可以克服,使得兩艙設計變得更具有優(yōu)勢。
資料圖
首先是載人飛船已經不用再像過去那樣,需要航天員留在飛船內工作了,而是可以進入到國際空間站或者我國空間站工作,此時的載人飛船更像是一輛列車,只要能將航天員送往空間站就行。
其次是返回技術比較成熟,群傘設計能夠保證更重的軌道艙落地時的安全。
資料圖
更重要的是,三艙中的推進艙和軌道艙會墜入大氣層燒毀,只有返回艙能返回地面,造成了較大的浪費,而且三艙設計的返回艙較小,一些試驗裝備和重要的器材無法帶回地球重新利用。
兩艙設計可以把返回艙設計得足夠大,不僅可以攜帶更多的航天員,還可以人貨混裝,減少發(fā)射次數(shù)。所以龍飛船的兩艙設計優(yōu)勢比較突出。
資料圖
不過我們不用羨慕龍飛船,因為我國也在研發(fā)新一代載人飛船,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也可以一次性乘坐7名航天員,或者是3名航天員+500公斤貨物。
因為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返回艙足夠大,返回艙在返回地球時,還可以將空間站的貨物帶回到地球,雙向物流能力對于未來我國空間站開展實驗非常重要。
資料圖
不僅如此,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返回艙還可以重復利用,這樣可以減少制造費用,而且大大節(jié)約了制造周期。
據了解,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可重復使用10次,大大降低了載人航天的運營成本,節(jié)約的資金又可以用于其他航天技術的發(fā)展。
資料圖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還采用了群傘的返回方式,過去神舟飛船只有1具引導傘,1具減速傘和1具主傘。
資料圖
由于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返回艙更大,更重,主傘設計已經難以保障返回艙的安全降落,所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采取了群傘設計,有2具減速傘,3具主傘,能夠讓超高速飛行的返回艙,在短時間內降低到較低的速度,確保航天員在返回過程中的舒適度和安全性。
資料圖
現(xiàn)如今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相關實驗早已經開始,并且在多個實驗中獲得成功,或許不久之后就能夠正式執(zhí)行任務。
其實,無論是三艙飛船還是兩艙飛船,兩者都很先進,并沒有什么可比性。
三艙的飛船好比是小汽車,兩艙的飛船好比是大客車,兩者適用的范圍不同。而且,我國已經有新一代載人飛船,在飛船技術方面,我國并不遜色于美國。
無論是兩艙設計,還是三艙設計,本質上都是服務于太空探索,我國研發(fā)飛船并不是為了和美國對比,更不是為了爭霸,而是為了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