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行情交易界面如何看指標?
2023-02-13
更新時間:2023-02-09 10:33:04作者:智慧百科
2018年,在Model 3邁過量產門檻后,依靠在技術和產品側的顛覆式創(chuàng)新,特斯拉將百公里加速時間5.6秒的超跑式推背感,普及到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刷新了用戶對駕乘體驗的認知,隨后迎來銷量和股價的爆發(fā)式增長,在2020年一舉超越豐田成全球第一市值的車企。
特斯拉憑借過硬的技術實力,打破了傳統汽車行業(yè)的舊秩序,率先做到了超跑體驗的大眾化。如今,類似的故事,正在智能手機行業(yè)上演——2月7日,一加正式發(fā)布了一加 Ace 2,這款聲稱要“讓旗艦體驗全面普及”的產品,能否顛覆手機行業(yè)的潛規(guī)則,一時成為了業(yè)內焦點。
預算2-4K買什么手機合適?在網上,類似求助帖并不鮮見。但提問者往往很難得到滿意答案,因為回答者們雖然能詳細介紹該價位下不同品牌、不同型號手機的賣點和優(yōu)勢,卻很難解決一個基本問題——大部分產品都是強在某個點,很難有綜合實力都能打的手機。
這并不符合實際需求。
現實中,喜歡拍照、錄視頻的用戶,也可以是重度游戲玩家;重視性能、流暢度的用戶,未必就會忽略手機顏值。用戶的需求雖然會有側重,但并不局限在單一維度,而市面上卻難有類似產品。
本以為揣著預算去消費應該是“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全都要”的硬氣場面,現實卻是“想全都要?得加錢”的尷尬。
預算2-4K只能買到平庸手機,似乎已經成為通行市場的潛規(guī)則。在這個制霸市場的潛規(guī)則下,用戶也似乎別無選擇。
對于手機品牌而言,繼續(xù)遵守行業(yè)潛規(guī)則,生產平庸的2-4K產品不會出錯,是更為現實的路徑。但好在,行業(yè)里總有人在堅持難而正確的事。
與同價位其他產品“長板很亮眼”但“短板更扎心”的表現相比,一加 Ace 2可以說是一個六邊形戰(zhàn)士。
一加中國區(qū)總裁李杰在發(fā)布會上表示,Ace 2的理念是 “不要把這個世界讓給平庸的產品”。從一加 Ace 2的配置、體驗等各方面表現來看,這不是一句空話。
首先看芯片。作為手機的大腦,芯片性能的高低是決定手機表現的根本。
自高通去年推出全新驍龍8+芯片以來,其便成為了新機主流用芯。定位為性能手機新標桿的一加Ace系列,沒有為了成本做性能上的妥協,搭載了滿血版驍龍8+旗艦芯片,為新機體驗提供最強保障。
在內存上,一加 Ace 2全面取消了8GB,用最好的DDR5X內存,從12GB起步,至高支持16GB超大內存。存儲方面則推出了512GB旗艦存儲。
滿血版驍龍8+旗艦芯片、16GB LPDDR5X超大內存、512GB旗艦存儲,直接頂到2-4K價位段手機配置的盡頭,達到了旗艦級手機的硬件水平。
當然,一加 Ace 2不是只會堆硬件,軟件技術也同樣達到了旗艦級別。在提供16GB LPDDR5X超大內存的基礎上,一加 Ace 2用上了與一加11同款的 “內存基因重組技術”,讓重負載場景卡頓次數減少 50%。
軟硬強強聯合的做法也體現在了游戲場景。一加 Ace 2應用了超幀超畫引擎、游戲云計算專網、HyperBoost 2.0游戲穩(wěn)幀引擎三大自研技術,為玩家?guī)沓跻酝牧鲿秤螒蝮w驗。
更難能可貴的是,作為性能手機,一加 Ace 2在影像表現上也體現了旗艦機的水準,不但搭載了一加11同款索尼IMX890大底主攝和自研RAW域無損計算,還與一加11使用了同一影像調教團隊。
綜合以上硬件和軟件表現,一加 Ace 2在方方面面都拉升到了旗艦級別的體驗,重新定義了國產2-4K價位段智能手機的標準,可以說一加 Ace 2是一加打破2-4K平庸產品潛規(guī)則的宣言。
在軟硬結合打造出了全面極致體驗的基礎上,一加 Ace 2還徹底取消了8GB,直接12+256GB起步,售價僅2799元,最高配置的16+512GB版本也僅3499元,如此激進的定價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讓普通用戶享受到旗艦手機的體驗。
可以說,這是一加為市場投下的又一顆重磅核彈。一加李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一加 Ace 2在同價位無對手,甚至可能倒逼友商降價。
破局者入場,曾經統治市場的潛規(guī)則,被撕開一道大口。
平庸曾是2-4K手機的關鍵詞。
實際上,2-4K價位段是國產手機品牌相當重要的市場,肩負著品牌沖擊銷量、守住份額的重任。該價位段用戶群體數量龐大,他們的需求也不應被漠視和敷衍對待。
但為什么在一加 Ace 2之前,“長板很亮眼”但“短板更扎心”的狀況還長期存在?這種局面主要是由以下兩個方面的因素導致的。
從商業(yè)利益的角度出發(fā),2-4K價位段手機本身價格不算高,留給品牌的利潤空間不算大。若想讓體驗更好,硬件成本就會提升,利潤空間自然會被擠壓。
因此,對大部分手機品牌而言,綜合考量成本投入、利潤率等現實因素,很難為2-4K價位段投入類似高端產品線的資源,而是普遍選擇下沉個別旗艦元器件,再搭配其他平庸配置來節(jié)省成本的產品策略,以保證低定價下的利潤率。從用戶體驗角度出發(fā),這是十分偷懶的行為。
劉作虎曾介紹,市場上經常有8GB+128GB版本、定價3999元的手機產品,但對于用戶來說,這個配置帶來的體驗是很糟糕的?!叭绻窒肟ㄟ@個價位段,又想有毛利,就只能搞8GB+128GB,其實就是為了湊數、標一個價格而已?!?/p>
如果說對商業(yè)利益的考量是主觀選擇,那么2-4K價位手機打造更好體驗的更難的點,實則在于客觀層面的技術挑戰(zhàn)。
發(fā)展至今,硬件不再是制約產品體驗的瓶頸,只要不考慮成本,用最好的硬件似乎就可以組裝出一部足夠好的手機,但問題并不似表面這么簡單。在硬件高度發(fā)展的同時,安卓系統的開放性和局限性也顯露得更加徹底。想打造極致流暢的產品,單靠簡單堆砌或堆疊硬件,已經沒辦法解決現在的問題。
以應用的啟動速度、切換速度為例,在高負載場景下,要保障手機流暢不卡頓,且使用了長時間后仍能保持流暢體驗,不是玩命懟硬件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深入系統最底層應用,對內存的編譯、執(zhí)行邏輯進行更改。與堆砌硬件相比,這是難度指數更高的事情。
一加 Ace 2之所以能打破“潛規(guī)則”,正在于其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
在去年12月的9周年慶典上,李杰放出重磅信息:為了做好產品,一加將不惜成本,未來三年,一加硬件綜合凈利潤率可以為0。這個表態(tài)看上去很像沖動的“自殺式襲擊”,但了解一加做出這個決策的邏輯之后就會理解,這其實是品牌基于對市場現狀的深刻認知,做出的極度理性的選擇。
可以看出,李杰有關“硬件綜合凈利潤率可以為0”的表態(tài),不是要打價格戰(zhàn),而是要松綁團隊的緊張感,將一切工作的重心,放在產品和體驗層面。正是這樣的理念,使得一加 Ace 2的面世成為可能。
而對底層技術的長期投入,則為一加 Ace 2做到“讓旗艦體驗全面普及”提供了技術層面的現實支撐。
在一加9周年慶上,李杰曾表態(tài),OPPO護航計劃中的100億投入絕大部分都會用在底層技術上。在1月發(fā)布的一加11上便首發(fā)了多項創(chuàng)新技術——內存基因重組,仿生震感馬達,游戲云計算專網和超幀超畫引擎,展現了一加強大的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實力。此次一加 Ace 2,“靈犀觸控技術”、SuperVooc S 電源管理芯片、相變石墨烯技術等等技術也是全球首發(fā)。
對底層技術的投入,著眼長期的技術布局,其中任一條件缺乏,都是難以實現這些成果的。
在極致性能和質感設計的品牌路線下,一加堅持大力投入基礎研究,不做簡單堆料和價格戰(zhàn),而是構建真正的技術護城河,打造真正的競爭壁壘。一加11的表現已經證明了這一思路的可行性——一加11開售僅51分鐘,就打破了京東&天貓雙平臺所有8Gen2機型首銷全天銷量及銷售額記錄。延續(xù)了同樣理念的一加 Ace 2,將為一加構筑起另一道鋒線。
2023年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注定不平凡。
IDC于1月29日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86億臺,同比下降13.2%,創(chuàng)有史以來最大降幅。時隔10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再次回落到3億以下市場大盤。
市場容量一路下跌,競爭必會加劇。同時,在沖擊高端尚未取得明顯收效的前提下,手機品牌們對于確定性更高的中高端市場,將產生更為激烈的爭搶。種種因素匯聚,2023年的市場只會更殘酷。
殘酷之下,機遇也在暗中滋長。
盡管市場整體換機周期拉長、出貨量下降,但時至今日,智能手機已是生活剛需,因而市場對智能手機的需求始終存在。從更細維度看,2-5K的中高端市場里,每年出貨量穩(wěn)定在1億部左右,而線上容量則穩(wěn)定在9000部左右,這幾個維度基本能夠勾勒出中高端機的市場容量,市場還是足夠大的。
市場容量夠大,用戶以更合理預算獲得旗艦級產品體驗的需求卻并未得到很好的滿足,這留出了足夠的機會空間。
看到機遇的一加,擁有自己的野心。
在9周年慶典上,李杰曾透露,一加的長期目標是要做線上2K+中高端市場的第一。伴隨一加 Ace 2正式發(fā)布,定價4K+的數字系列與定價2-4K的Ace系列構成的一加前線陣地,已經完整呈現。
在OPPO和一加雙品牌戰(zhàn)略確立后,一加還將獲得來自OPPO的渠道、服務、資金等諸多方面的支持,具備足夠彈藥,擁有足夠空間。
現在,一加的競爭路徑已經十分清晰——在產品策略上,延續(xù)自創(chuàng)立以來“勇”于在產品性能和質感上大力投入的風格;在市場策略上,又顯露極為兇“猛”的一面,以0利潤的決心,不斷顛覆市場舊有的潛規(guī)則??梢灶A測,一加的打法,必將引發(fā)行業(yè)的連鎖反應。
2023年,如此“勇猛”的一加,或將成為中國手機行業(yè)舊格局的顛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