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2-17 12:11:49作者:智慧百科
經濟觀察報 社論 這是一個需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的時刻。我們正在走出疫情也許是最后的沖擊,也正在積蓄能量為經濟的復蘇拼力一搏。12月15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說,對于明年中國經濟實現整體性好轉,我們極有信心??梢钥隙?,這種信心的表達還意味著充分的政策準備和“彈藥”。
這是一個需要共克時艱的時刻。一方面,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并未緩解;另一方面,疫情三年,特別是今年以來疫情散發(fā)頻發(fā),各地屢有局部封控、物流不暢和供應鏈阻滯的情況出現,原本就深受困擾的企業(yè)雪上加霜,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è)和個體經營戶。很多市場主體倒下就再也起不來了。
此時此刻,很多地方政府在以各種方式助推企業(yè)復工復產搶訂單,通過減稅緩稅和各種補貼等方式為企業(yè)紓困。對于仍在苦苦煎熬的企業(yè)來說,這是雪中送炭。所謂留得青山,贏得未來。留得青山就是保住市場主體,留住人心,守住信心。
還應該注意,不只是疫情會影響市場信心。疫情期間,它們常常以“層層加碼”和“一刀切”的面目出現,比如有些地方沒有幾個病例卻以防控為由通知大片商戶歇業(yè)。有些地方沒有疫情也搞靜默“演練”導致市場停擺。當城市摁下暫停鍵時,我們原本可以充分依賴市場的力量,保持物流暢通和城市正常運轉,但在有些場景中市場卻被縛住了手腳。物流說斷就斷,一些久經市場檢驗的企業(yè)一度無緣保供名單,魚龍混雜的無名之輩卻能堂而皇之進入正冊。即使在社區(qū),也有人可以隨意為企業(yè)劃定經營區(qū)域,雖然他根本沒有權力這樣做,企業(yè)卻無從抗辯。
類似的場景還有?;仡^來看,這些做法是不是傷害了那些正在咬牙堅持的市場主體,它們原本可以挺得更久一些。還有那些憋足了勁兒的市場主體——它們知道自己的能力,這些能力可以幫助城市保持正常流動,它們躍躍欲試。但是城市為什么不能從一開始就信任它們呢?是的,毫無保留地信任和支持它們。有所期待的不只是快遞小哥,還有公路上永不眠的大貨車和那些司機們,萬千企業(yè)和它們背后億萬為改善自己生活和命運而奮斗的普通人。
一些人會把疫情中出現的問題歸咎于私營企業(yè)或民營經濟。比如,因不良商人買到天價肉菜,他會說若是國企就不會有這樣的事兒。比如面對一些核酸檢測企業(yè)的違規(guī)違法行為,總有論者要求“國家隊上”。這或體現了人們對國企的信任。無論天價肉菜或核酸檢測問題,當事企業(yè)都難辭其咎,須依法依規(guī)追責。但一巴掌打到所有制上并不恰當,將矛頭指向私(民)營企業(yè)更不公平。
我們應該知道,在很多領域,民營企業(yè)其實擁有世界一流的科技,提供了世界一流的服務和產品。兩者之間強烈的反差告訴我們,要深究這些問題,恐怕還是得從制度設計上找問題——當市場不能決定資源配置,政府又不能正確地發(fā)揮作用,市場機制就會無法正常運轉,我們就會觀察到越來越多的逆向淘汰。
客觀地看,這些問題雖然發(fā)生于疫情期間,實際上多年來一直以各種面目存在,甚至不時掀起輿論紛爭。對此決策者早有立場鮮明的定論。不過它們能夠借疫情回潮,說明滋生它的土壤還在。一旦有合適的環(huán)境,它們還會乘隙而起。退一步說,即使疫情期間確有非常態(tài)下的不得已,也要警惕有人想把權宜之計當作理所應當,甚至勢所必然。
提振市場信心,應該對這些問題有所警省。由此,大力提振市場信心,還是要將改革進行到底,真正落實“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fā)揮政府作用”,把那些疫情的寄生物徹底清除干凈。某種意義上,它們是一種市場“病毒”。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