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3-01-13 21:32:40作者:智慧百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龐華瑋 廣州報道
歲末年初,不少基金公司給出了2023年的投資策略——這對一家基金公司的全年投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站在新一年的起點,展望2023年,市場會怎么走,哪些板塊更有機會?
馬后炮來看,2022年初基金公司A股投資策略集體做出了許多錯誤預測。
站在新一年起點,一切歸零,重新出發(f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了14家基金公司2023年A股投資策略,整理各家的主要觀點,找到了他們2023年投資策略中的共性和差異。
總體來看,基金公司對2023年A股大勢判斷和全年投資策略的相似度很高。
站在當下,基金公司是否能準確地預測2023年A股大勢,預定的投資策略是否可行?
2023年,一切拭目以待。
2023年投資策略相似度高
2023年,基金公司對A股市場的看法高度相似。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14家基金公司2023年權益投資策略,發(fā)現它們有以下共同點:
一、普遍對A股偏樂觀,大多數基金公司認為,2023年已站在新的一輪行情的起點之上,預期2023年的市場整體向上。
14家基金公司對2023年A股行情都比較樂觀,認為會好于2022年。
比如,大成基金認為,“不論是估值周期還是盈利周期,2023年都有望迎來上行趨勢。從A股股權風險溢價或是股息率的角度,當前都極具性價比。”
華夏基金表示,當前市場處于底部區(qū)域,基于景氣復蘇期的判斷,其對明年的大勢展望較為樂觀。政策有望繼續(xù)給力,進一步加大相關產業(yè)的支持力度。
二、2023年投資權益優(yōu)于債券,這是基金公司的普遍共識。
大成基金建議,2023年大類資產配置是:股>商>債。
博時基金在配置上建議“中高配權益,中低配固收”。
同樣的,金鷹基金預期2023年的權益投資或將好于債券投資;廣發(fā)基金也認為,在資產配置的大方向上從“股弱債強”轉向“股強債弱”。
三、看好港股,這是連續(xù)第三年基金公司集體看好港股,前兩年都以港股表現不佳收場。背后的邏輯是港股低估值,中國經濟向上。一些基金公司甚至認為,2023年港股表現將好于A股。
前海開源基金認為,國內外流動性和中國經濟都利好港股,港股在2023年有戴維斯雙擊的可能。
華夏基金預計,2023年港股收益率大概率好于A股。
景順長城基金也認為,2023年港股市場有望迎來盈利與估值雙重修復的機遇,看好港股市場投資機會。從行業(yè)的角度,消費、服務業(yè)和地產產業(yè)鏈受益于疫情后復蘇,消費互聯網、餐飲旅游博彩、醫(yī)療服務、運動服飾、白酒家電、房地產建材等行業(yè)機會已經展開。
四、大多數基金公司重點關注主線包括:高端制造、自主可控、數字經濟、國家安全、低碳經濟(包括風電、儲能、新能源相關領域)、消費(包括醫(yī)藥、大眾消費)以及地產產業(yè)鏈。
至于基金公司對2023年A股投資策略上不同之處主要是對市場結構行情不同階段的判斷。
比如,大成基金認為,先有β,后有α,大盤藍籌“先搭臺”,小盤成長“后唱戲”。上半年大盤藍籌相對占優(yōu),下半年,小盤成長或更具性價比。
這點上,博時基金有類似看法,其建議一季度均衡配置,節(jié)奏上先價值后成長。短期關注穩(wěn)增長預期下價值投資機會。
而華夏基金也認為,未來半年總體呈現以反轉投資為主的特征,并逐漸向景氣投資過渡。即先反轉后景氣,先價值后成長。
海富通基金預計,市場將有整體性機會。整體風格上或是“價值搭臺,成長唱戲”,看好成長風格的后市表現。
綜上,基金公司大多認為,2023年投資機會先到來的是價值、大盤藍籌,然后再過渡到小盤成長股、景氣行業(yè)。
不過,永贏基金的看法有些不同,其認為2023年上半場可考慮關注儲能、風電等新能源、計算機軟件、疫苗、醫(yī)療設備等板塊。下半場,可適當加大對于食品飲料、商貿零售和輕工制造、地產鏈、銀行等板塊的關注。
總體來看,基金公司2023年投資策略在大勢判斷和投資方向上基本相似,分歧不大。
14家基金公司2023投資策略
具體來看,各家基金公司2023年看好大方向大致相似,總體來看盡管措詞不盡相同,分類不一致,但是基本上是同樣的幾大方向:
一是穩(wěn)增長,如地產相關行業(yè);二是擴內需,如大消費;三是大安全,如新能源、半導體、軍工、信創(chuàng)等。
比如,廣發(fā)基金2023年的配置策略主要關注三個方向,一是以消費和地產為代表的政策優(yōu)化受益者,二是以新能源為代表的高端制造,三是以安全為主題的自主可控。具體來看,以風光儲為代表的新能源>軍工>半導體>信創(chuàng)。
博時基金2023年配置是“安全可控+景氣成長+復蘇預期”三大主線。
其表示,2023年,一是關注景氣相對優(yōu)勢的變化。比如景氣反轉(建筑材料、非銀金融、電子和交通運輸等行業(yè)),景氣改善(計算機、商貿零售、傳媒行業(yè));二是更加重視政策的指引,重點關注新老能源、軍工、半導體、信創(chuàng)、醫(yī)藥、種業(yè)等領域;三是均衡配置“安全可控+景氣成長+復蘇預期”三大主線。
大成基金看好的方向有三個,一是穩(wěn)增長:地產鏈,包括地產鏈條消費品(建材、家居、家電等)、地產鏈條周期品(純堿、玻璃、有色、化工等);二是擴內需:大消費,包括新能源車、平臺經濟、食品飲料、醫(yī)藥/醫(yī)美;三是大安全:自主可控數字經濟,包括軍工、電子(半導體)、計算機(信創(chuàng))。
國泰基金短期看好的行業(yè)包括消費者服務、地產后周期、房地產??傮w來看,板塊上,關注在疫情波動中具備確定性、符合政策穩(wěn)增長的方向,一是受益于地產政策優(yōu)化的,包括金融、地產和地產后周期消費。二是疫后修復且符合國家擴內需戰(zhàn)略的,具體關注醫(yī)療、基建和收入改善彈性較大的大眾線下消費,比如醫(yī)美、醫(yī)療服務、休閑食品等。
建信基金權益投資部執(zhí)行總經理陶燦建議投資者關注三大方向。首先,關注半導體、軍工、計算機、高端制造、信創(chuàng)為代表的成長板塊。其次,關注消費板塊的修復行情,包括醫(yī)藥領域和食品飲料。最后,關注金融地產板塊。
創(chuàng)金合信基金2023年配置思路是自主可控主線+疫后重啟+國企重塑。以自主可控為主線,同時重點關注疫后重啟與國企重塑的主題配置機會。其中,自主可控主線主要包括信創(chuàng)、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芯片、工業(yè)軟件、醫(yī)療器械、航空發(fā)動機等硬科技領域;疫后重啟主要包括醫(yī)藥、餐飲、食品飲料、酒店、旅游出行等;國企重塑主要集中在運營商、基建、鋼鐵、煤炭、銀行等行業(yè)中。
海富通基金建議關注三條主線:一、“穩(wěn)增長”定調下與經濟修復預期相關度高的品種(房地產、消費建材、家居、家電、銀行等);二、政策導向明確的“科技制造”(信創(chuàng)、軍工、半導體,以及儲能、海風、汽車零部件等);三、疫情防控新階段下的“復蘇交易”(食品飲料、交通運輸、社會服務等)。
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認為,從投資線索看,景氣和安全是全年的脈絡,困境反轉的行業(yè)也存在階段性的機會。景氣脈絡下,關注軍工、風光儲行業(yè);安全脈絡下,關注軍工、高端裝備、計算機行業(yè);困境反轉脈絡下,關注保險、消費、地產產業(yè)鏈。
方正富邦基金的崔建波認為,2023年權益市場投資機會將好于去年,行業(yè)配置上重點關注三個方向。一是聚焦內需拉動,疫后復蘇的泛消費和出行板塊;二是行業(yè)景氣度較高的儲能,光伏,半導體等;三是行業(yè)自身邊際變化較大的醫(yī)藥和軟件國產化板塊。
前海開源基金一季度看好科技、房地產、制造業(yè)、消費、周期、金融整體給予超配評級,其他板塊給予標配評級。
另外,還有部分基金公司從短中長期對2023年的投資策略進行細致了分段投資指導。
如華夏基金認為,2023年行業(yè)遵循政策及復蘇主線,先反轉后景氣,先價值后成長。
其把2023年的行業(yè)配置應當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一:預期階段。建議配置行業(yè)為:地產及地產鏈、金融;
階段二:過渡階段。建議配置行業(yè)為:消費、醫(yī)藥、TMT;
階段三:景氣投資階段。建議配置行業(yè)為:新能源車、軍工、汽車產業(yè)鏈。
景順長城基金表示,政策轉向的受益板塊是中短期阻力最小的方向,包括地產鏈、港股互聯網、部分消費品。中長期值得持續(xù)關注的方向包括軍工、信創(chuàng)、醫(yī)藥、以半導體為代表的高端制造。
永贏基金認為,A股2023年全年有望震蕩向上。上半場可考慮關注儲能、風電等新能源、計算機軟件、疫苗、醫(yī)療設備等板塊。下半場,可適當加大對于食品飲料、商貿零售和輕工制造、地產鏈、銀行等板塊的關注。
金鷹基金對2023年的權益投資建議是,中短期兼顧成長和消費,以均衡的策略應對多重變化,同時需兼顧持股性價比;短期1月將重點關注本輪疫后科技制造業(yè)復工復產的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