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你瘋了嗎!我們怎么可能贏中國,我們可是西班牙啊!”
2023-02-05
更新時間:2023-02-03 14:40:48作者:智慧百科
來源:軍武速遞官方
▲槍支
中國為什么要用美制口徑?
以前網(wǎng)上總有段子說美軍不能用我們的子彈,而我們能用美軍的,因為中國的5.8毫米比美國的5.56毫米大上一圈,美軍子彈能塞進中國槍里,而中國子彈塞不進美國槍里。
▲網(wǎng)友評論
并由此衍生出了一個新謠言:解放軍可以繳獲美軍子彈使用,而美軍繳獲了我們的則不行。
但這個謠言簡直是謠的離譜的那種,槍械口徑不僅大了小了都不能用,而且即便看似相同口徑的子彈也有不同種類,比如俄羅斯的7.62×54R突緣彈是根本不可能和美制7.62×51NATO通用的。
▲左一:7.62×54R、左二:7.62 NATO
不過這雖然是個謠言,但是如今我們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那就是解放軍的最新的20式槍族,采用了不少美制口徑的槍械,比如中口徑通機和7.62mm高精狙,采用的都是7.62×51NATO彈藥,而非更早進入中國的俄制7.62×54R口徑。
▲新通機的口徑是7.62×51mm NATO
為什么解放軍要開始使用美制彈藥?
我軍在建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以蘇系武器為主,有買的有送的、有授權仿制的,也有繳獲后自己逆向工程的,彈藥口徑也是照搬蘇系,想借此打下武器制式化的基礎。
比如我軍早期的53式步騎槍(仿莫辛納甘)、53式輕機槍(仿DPM),都是蘇聯(lián)的7.62×54R口徑,我軍命名為53式步槍彈。而后我們仿制了一系列蘇系武器推出56式槍族,發(fā)射7.62×39mm彈,我軍命名為56式步槍彈。
▲DPM輕機槍,53式的仿制原型
即便后來嘗試自主研制過一些槍械,比如67式通用機槍,但采用的仍然是蘇聯(lián)的7.62×54R口徑。比起更換一款輕武器而言,更換一支軍隊的彈藥口徑其實更難,更別提設計一種全新口徑了。
▲槍彈數(shù)據(jù)
直到上世紀中后期,小口徑彈興起,美蘇都研制了自己的小口徑槍彈,我國當時也已經具備了自主研制的能力,因此也抓住了這個新的起跑線,開發(fā)出了自己的5.8mm小口徑槍彈。
但在中口徑以及大口徑槍彈上,我軍一直沿用俄制口徑,比如目前我軍使用的12.7mm槍械,無一例外都是俄制12.7×108mm口徑,即便是20式槍族中最新的QJZ171山地重機槍也是如此。
▲QJZ171山地重機槍仍是俄制口徑
不過現(xiàn)在我們也看到了,在中口徑全威力彈上,我軍已經由以前的7.62×54R的俄制口徑,改為了7.62×51 NATO的美制口徑,應用在QBU203狙擊步槍以及QJY201通用機槍上了。
▲QBU203狙擊步槍
放棄7.62×54R主要就是因為這種口徑槍彈實在是太落后了,這種“老爺彈”
早在1891年就開始服役了,歷經沙皇、蘇聯(lián)、俄羅斯三朝,至今已經132歲高齡了,是目前世界上仍在服役的最古老的彈種之一。
▲7.62×54R系列彈藥,底部為突緣
最主要的,7.62×54R還是突緣彈,這對供彈機構、自動機的設計都會添不少麻煩,要想讓突緣彈平順供彈都得多花點功夫,放到彈匣里都會在彈間留下空隙甚至會相互勾連導致供彈故障。
▲SVD的彈匣
不過,7.62×54R也沒差到完全沒法用,不然俄軍也不會讓其服役至今,而按照我軍一向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只要這彈沒太大毛病至少也得給庫存用用掉再換,但事實上我軍在換口徑前也好久沒用過7.62×54R,或者說就沒怎么用中口徑全威力彈了。
在步槍小口徑化之后,中口徑全威力彈的用武之地主要就在于狙擊步槍和中口徑通用機槍,比如俄軍的SVD和PKM通用機槍,而偏偏這兩種武器,我軍也全給小口徑化了。
▲俄軍PKM通用機槍
原本7.62×54R還可以作為79/85狙的狙擊彈,或是67式通機、80式通機的機槍彈,但后來推出的88狙、88通機都采用5.8mm的小口徑槍彈,一時之間中口徑全威力彈就無處可去了。
▲槍支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7.62×54R也就是53式步機彈只有85狙還在使用,狙擊步槍的用彈量又不大,所以我軍對這種口徑槍彈的儲備量肯定也不大。
相反,美制口徑的7.62×51NATO其實我國軍工使用的不少,因為在國際上有很大的出口市場,就連85狙我們也有改為7.62×51NATO的出口版本,還有仿制FN MAG機槍的CQ通機也是7.62×51NATO口徑。
▲中國出口的7.62NATO版本的NDM86狙擊步槍
所以,7.62×51NATO口徑對于中國軍工而言并不是一種全新的東西,實際上已經接觸過很久了,也已經研制過相應口徑的武器,建立了一定規(guī)模的生產線。
7.62×51NATO彈在我軍首次應用還是在“26萬”高精狙上,當時研制“26萬”是為了填補國內沒有高精度狙擊步槍的漏洞,同時又肩負出國參賽的任務,又以外貿定型,加之7.62×51NATO性能比7.62×54R要更好些,改用美制口徑有百利而無一害。
▲視頻截圖
而到如今,20式槍族中7.62mm中口徑通用機槍回歸,7.62×51NATO性能又好、也有相關的研制生產經驗、未來還能出口創(chuàng)匯,自然就成了最佳選擇。
▲國產CS/DFL3型7.62毫米高精度狙擊步槍彈(7.62NATO)
而從之前建設工業(yè)的外貿出口宣傳頁上也可以發(fā)現(xiàn),20式槍族中的美制口徑輕武器都已經開始出口,不僅包括7.62×51NATO的CS/LR4(QBU203)以及QJY201通用機槍,還有QBU202的8.6mm口徑其實就是.338 Lapua Magnum口徑。
▲QBU202口徑實際就是.338 Lapua Magnum
.338 Lapua Magnum口徑開發(fā)于1980年代,是專為狙擊步槍研制的遠射程彈藥,因為在伊拉克戰(zhàn)爭以及阿富汗戰(zhàn)爭中經過多年的實戰(zhàn)檢驗,而我軍現(xiàn)在也是直接采用。
彈藥口徑的研發(fā)難度向來不比設計一款輕武器簡單,一顆好彈有時候比一支好槍還要重要,所以在我們擁有自己特色以及優(yōu)勢的5.8mm小口徑步槍彈的基礎上,挑選一些國外成熟且出色的彈藥口徑,直接“拿來主義”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遠距離擊殺記錄中不是.50就是.338 LM,足可見這種彈藥口徑的優(yōu)異
至于在戰(zhàn)時是否會被敵人繳獲這個問題,大可不必多慮,退一萬步來講,如果因為彈藥口徑一樣導致敵人能繳獲咱們的彈藥使用,那同樣的咱們也能繳獲他們的彈藥,到最后說白了還是誰打得贏誰占優(yōu)。
我國目前的輕武器彈藥口徑算是比較有特色的,融合了中美俄三家,小口徑用中國自己研制的5.8mm,中口徑用美制的7.62NATO,大口徑仍然使用俄制12.7×108mm口徑。
▲要真說繳獲的話,中國打誰都能繳獲點彈藥用用
但從外貿情況來看,我國對美制大口徑也就是.50BMG的應用程度也不低,基本上出口的12.7mm武器都是12.7NATO,所以我們也是有改用12.7NATO口徑的能力的。
不過,12.7×108mm的口徑我國已經使用了長達幾十年,相關的技術儲備較為完善,發(fā)展出了動能彈、穿甲燃燒彈、鎢芯脫殼穿甲彈、狙擊彈、多功能彈多個彈種,性能比之12.7NATO并不差,而且還有大批的庫存,所以暫時沒有更換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