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你瘋了嗎!我們怎么可能贏中國,我們可是西班牙??!”
2023-02-05
更新時間:2023-02-03 07:39:24作者:智慧百科
文/ 金錯刀頻道
資料圖
無論什么時候,奢侈品永遠不愁排隊。
最近,在成都IFS,香奈兒還要包袋限購,補貨頻率跟不上排隊速度。
資料圖
北京、上海的商場,LV老花各款包更是早被搶光。
資料圖
哪里都在消費復蘇,然而曾被內地人瘋狂追捧的購物勝地——尖沙咀崇光百貨,卻撐不下去了。
不久前,崇光母公司利福國際宣布分店停業(yè):崇光尖沙咀店即將租約期滿,營業(yè)至今年3月12日。
資料圖
產品搞清倉大甩賣,營收還連年下跌。
曾經,崇光尖沙咀百貨是香港的金字招牌,誕生了無數(shù)旅游攻略,養(yǎng)肥了無數(shù)代購,開在北京的分店更是被稱為“百貨業(yè)神話”。
然而誰也沒想到,眼下香港即將通關、疫情封控結束,崇光百貨不但沒恢復元氣,還肉眼可見的衰落。
崇光百貨真是被疫情拖垮的么?
這只是答案的一半。
能成為內地人到香港的旅游地標,崇光百貨過去還是有兩把刷子。
來到崇光百貨,你首先會知道的第一件事:為了搶貨,人們能“喪心病狂”到什么地步。
在崇光,還出現(xiàn)一個別的奢侈品商場從沒出現(xiàn)過的現(xiàn)象:
拿行李箱掃貨。
資料圖
2019年“感謝祭”第一天,商場還沒開門,外面排隊的人連人行道都快占滿,隊伍最少200米。
資料圖
有的店鋪,還會“貼心”給游客送超大行李箱,只為方便拖著購物。
有去過的人回憶被踩到鞋掉、被箱子壓到腳都是常事。這種場面,如果不說,還以為是趕春運!
資料圖
可以說,在崇光百貨風頭正盛的那幾年,哪里有崇光,哪里的奢侈品就不愁賣。
來內地,同樣神話繼續(xù)。當時國內還沒有什么像樣的奢侈品商場,人們即使有心買,卻沒地方可逛。
這讓初來內地的崇光百貨更加火爆,開在北京黃金地段宣武門,2001年就爆賣12億,一舉躍入北京百貨的前三。
資料圖
人們之所以能瘋狂搶貨的原因是:奢侈品,原來可以是白菜價。
背靠崇光大樹,店員們個個霸總上身,給的福利超級多,買滿1080港幣,就有7件套贈品,價值300多人民幣。
當時能免稅的只有香港澳門,再加上港幣和人民幣的匯率,如此一來,幾萬幾十萬的奢侈品,硬是整出了不要錢、不買就是虧的感覺。
資料圖
崇光在內地的預付卡、禮品卡等更是火到供不應求。商場外,幾乎走一步就能遇上一個黃牛。
在結賬臺,賬單直接堆成小山,有代購坦言,熱門套裝一小時就搶光,來一趟就能賺個2、3萬。
有人氣,商場也能變地標。
崇光百貨在銅鑼灣的分店,是當時無數(shù)內地游客最向往的黃金購物商場之一。
它和日本的三越百貨、西武百貨形成“三足鼎立”,銅鑼灣區(qū)還有“小日本”之稱,成了日本潮流聚集地。
去不了日本,就去這里。
資料圖
但到了疫情以后,一切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香港黃金地段的店鋪冷冷清清,崇光百貨顧客數(shù)量低得嚇人,有旺角的店員甚至表示,“天天拍蒼蠅”。
其實,早在疫情之前,內地的崇光百貨就已經撐不住了。
商場里,多家奢侈品大牌火速撤離,連電梯都停運。
資料圖
新館的一層更是淪為雜牌大賣場,導購比顧客多。
資料圖
大白天沒什么人的崇光商場,乍一看,更像是走進了什么鬼屋。
資料圖
曾經,打折是SOGO崇光百貨的殺手锏,尤其是一年兩次周年慶,堪稱香港購物盛事。
但如今,單純的折扣已經不足以喚起人們的消費欲了。
為了召喚人氣,SOGO崇光百貨把周年慶改成了“SOGO35周年賞”,活動優(yōu)惠延長了兩個月。
它還想出了一招:延長營業(yè)時間一個小時,甚至到晚上9點。
資料圖
但是,排隊的人還是稀稀拉拉,周年慶的參與人數(shù)連往年的零頭都不到。
崇光不是沒意識到真正的問題:人們不敢來實體店,那就做線上。
于是它跟風推出了百貨 Facebook專頁,有崇光超市、手袋服飾及鞋履,還把產品優(yōu)惠都放在了網上商店同步發(fā)售。
但是姍姍來遲的電商,還是沒能拯救銷量,很多人連聽都沒聽過。
資料圖
使盡渾身解數(shù)的SOGO崇光百貨,到底還是撐不住了!
2020年8月5日,SOGO崇光百貨母公司利福國際公布中期業(yè)績:收入大減55.2%至9.42億元,甚至還虧損了2.27億元。
資料圖
此后也是一直下跌,2021年就虧了13億,在今年1月尖沙咀分店更是宣布停業(yè)。
折騰了這么久,香港崇光百貨不得不承認,“目前面臨內地和本港消費雙重打擊?!?/p>
就連崇光百貨的母公司利福國際,也被逼到退市邊緣。
除了香港的崇光,北京這邊更是早就自顧不暇,幾年前被曝出要改做辦公樓,徹底退出百貨商圈,慘得一塌糊涂。
資料圖
無論是營收下跌,還是母公司退市,崇光百貨跌下神壇的一切根源,歸根結底就兩個字:
沒人。
很多人不知道,崇光百貨,其實骨子里流的是日本血。
創(chuàng)始人是日本人,總部設在日本大阪,在中國臺灣、香港、內地都有合資店。這其中,尤數(shù)香港的崇光百貨,生意最為火爆。
與其說崇光百貨成就香港,不如說是香港成就了崇光百貨。
資料圖
畢竟20年前,香港巨頭都活得很滋潤。
美妝巨頭卓悅風光時,被稱為內地人的必逛店鋪,美妝集合店遍布香港大街小巷。
資料圖
同是美妝巨頭的莎莎也是混得風生水起,巔峰時期不惜砸下每月上百萬港元租金,只為拿下香港黃金地段旺鋪。
這些香港巨頭的共同點是,都是吃到了信息差紅利,再加上人們當時對香港大都市的濾鏡,都大獲成功。
資料圖
但是,當代購風口過去、香港濾鏡消失,曾經的購物天堂,也一個個跌下神壇。
如今的卓悅連虧多年,商品打1折都賣不動,創(chuàng)始人更是被曝出破產清算。
資料圖
莎莎也早已身陷虧損窘境,近年來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退租關店。
香港的攬客招牌也不靈了。疫情爆發(fā)后不久,香港零售業(yè)銷貨量按年跌36.9%,創(chuàng)下最大單季跌幅紀錄。
資料圖
游客為什么不愛去香港血拼了?
表面上看,跟疫情確實有關系,隔離令發(fā)布后,去香港的內地游客驟降,消費主力少了一大半,再加上當?shù)匾咔楣芸兀愀廴硕己苌俪鰜砉浣帧?/p>
看不到盈利希望,不少店鋪都要清倉退租,有的甚至直接把鑰匙放門口,店里商品都不要了。
資料圖
大環(huán)境固然有影響,但歸根結底,崇光百貨沒落更深層的原因,還是自己埋下的。崇光百貨過去有的價格優(yōu)勢、產品優(yōu)勢,如今都在一步步喪失。
首先,崇光百貨主打奢侈品折扣,然而這些年內地的折扣力度不輸香港:海南免稅店、各大電商節(jié)的補貼,令它流失了大量目標用戶。
資料圖
光打價格牌,很難養(yǎng)成用戶的忠誠度,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抄走。
更不用說,一旦打起價格戰(zhàn),崇光百貨就發(fā)現(xiàn),自己看似穩(wěn)固的堡壘很容易就被擊破。
比如海南免稅店,同樣給出了無法拒絕的折扣。
有人在海南買到40多元一支的紀梵??诩t,還有游客一口氣買了4瓶香水,比專柜價格整整便宜了750多元。
資料圖
其次,電商崛起,崇光百貨最引以為傲的產品優(yōu)勢,也沒了。
過去,人們來崇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崇光的產品大而全,從傳統(tǒng)老牌到小眾輕奢,應有盡有。
資料圖
然而,越來越多的奢侈品自己開設官方旗艦店,各大航空公司下場搞直播帶貨,完全搶走了崇光百貨的風頭。
與此同時,崇光線下的產品優(yōu)勢也在流失。
去年退租潮下,哪怕是在香港最繁華的商業(yè)地段,哪怕是簽下10年租約的國際大牌,不惜違約說停業(yè)就停業(yè),進一步拖垮百貨巨頭。
資料圖
內地的崇光百貨,國際大牌早已紛紛逃離,剩下的都是低價位、沒名氣的牌子,有服裝品牌商店員回憶,已經很久沒上新款了。
更大的一個錯誤是,崇光百貨投入了大量資金和精力在商品折扣上,唯獨沒有認真搞用戶體驗。
商場吸引人的關鍵之一就是好的購物環(huán)境,然而走進北京的崇光百貨就能發(fā)現(xiàn),更像一個賣貨大集,而不像高檔商場。
資料圖
隔壁的崇文門新世界百貨、大悅城的服務、環(huán)境都在不斷調整,傳統(tǒng)百貨店的痕跡越來越少。
雖然崇光外表看起來還能勉強撐門面,但有業(yè)內人士一針見血,“整個商場的模式仍停留在十年前,沒有想去的強烈動機?!?/p>
資料圖
實際上,崇光百貨的沒落更應該歸咎于它的管理。比起競爭力喪失更關鍵的,是掌門人的不夠上心。
香港崇光百貨的老板劉鑾鴻,如今已經半隱退,曾喊話自己將把主要精力放在另一家上市公司“利福中國”,而利福中國旗下就是久光百貨。
久光百貨雖然由香港崇光百貨的出資,但本質上還是兩家店。
劉鑾鴻
老板的偏心,直接結果就是崇光百貨很難再回到往日的輝煌。
結語:
扎堆跑到香港代購熱的時代,早已成為歷史。
過去,香港商場的繁榮,沒少有代購黃牛的貢獻。
然而這些年,《電商法》嚴厲打擊,連LV集團老板都公開放話堅決打擊代購,更是打消了很多代購飛去香港的積極性。
資料圖
另一個變化是,如今,好多人開始往海南免稅店飛。
海南,正在復制香港過去的輝煌:
攻略遍地走、排隊幾小時、全家來掃貨。
資料圖
除了海南免稅店,海航、南航等航空公司的美妝直播同樣火熱。
資料圖
沒了價格優(yōu)勢,代購王牌也被打擊,香港百貨大佬們不如想想,自己還剩下什么牌可以打?
沒有永恒的金字招牌,只有不斷更新的消費體驗。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本篇作者 |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