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22 11:26:55作者:未知
中國有句俗語:“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貌似古人是不輕易改姓的,但事實并非如此,追溯中國的姓氏史,??砂l(fā)現(xiàn)一些改姓的情況。大致說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有意回避。在古代,觸犯尊長的名諱是絕對不允許的。當某個姓與帝王、長輩、名人的姓重合時,就必須換掉。如東漢明帝叫劉莊,為避圣諱,姓莊的就改為姓嚴(嚴、莊同義)。還有的人為躲避仇家追殺而改姓。如明代燕王朱棣在靖難之役中處死黃子澄,黃氏子孫只好改姓田,用以避難。
化繁為簡。這較多地發(fā)生在少數(shù)民族進入中原后,為了和漢族更好地融合,改原姓為漢姓。如北魏遷都洛陽,拓跋氏改姓元,唐代大作家元德秀、元稹等都是拓跋氏的后代。還有一些姓氏在讀音不變的前提下,改為更簡便的字。如鄠姓改為云姓。
賜姓。帝王為獎勵其臣子,有時賜另一個尊貴的姓(通常為皇姓)給手下。如漢高祖因項伯鴻門宴有救命之功,因賜姓劉。反之,如果某人犯了罪,帝王會迫使其姓一個兇姓或帶侮辱性質(zhì)的姓。如劉誕因反抗朝廷被宋武帝所殺,劉誕及其家族“貶姓留”。
因事、因封地改姓。古人會因事改姓。漢武帝時有位丞相叫田千秋,因勞苦功高,年事已邁,漢武帝特別恩準他乘車出入宮禁,人稱“車丞相”。田千秋為感謝皇恩,干脆就改姓車了。也有因封地而改姓的。如戰(zhàn)國時期的公孫鞅,曾因功被封于商,號商君,故又稱商鞅。他的后代就以封地商為姓氏。
因遷徙而區(qū)別他姓改姓。如漢代山東諸縣“葛”姓遷到沂水,為了和當?shù)馗鹦諈^(qū)分開,稱為“諸葛”。
求富貴吉利,生養(yǎng)等。如南北朝時有祭姓人,認為祭姓不吉利,而訾字有資財之意,表示富有和充裕,便改為訾姓。
古代統(tǒng)治階級把姓氏作為尊卑屈辱的象征和獎懲的手段,認為姓氏的好壞關系到家族的興盛,地位的升貶,后世子孫的發(fā)展等,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xiàn)上面的改姓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