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06 20:16:48作者:佚名
春申君即黃歇(?一前238),楚國貴族,有門客三千并樂善好施, 與孟嘗君、信陵君、平原君一起,被稱為“戰(zhàn)國四公子”。他在楚頃襄 王時任司徒,考烈王即位后任為令尹,封給淮北地十二縣,并封為春申君。后來改封于吳,即現在的江蘇蘇州。
上海簡稱“申”,黃浦江又稱申江、黃浦、歇浦、黃歇浦。人們發(fā)現,這些名稱中或有“申”,或有“黃”,或有“歇”,都與春申君黃歇有聯(lián)系。傳統(tǒng)的解釋是:春申君曾受封于申江(黃浦江)一帶,并且曾經疏鑿申江,因此,上海和黃浦江就與春申君黃歇有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事實果真是這樣嗎?學者們并不同意。龔家政指出,在《史記• 春申君列傳》中清楚地記載著:“(楚)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十二縣。后十五歲,黃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邊齊,其事急,請以為郡便。’并因獻淮北十二縣,請封于江東,考烈王許之,春申君因城故吳墟以自為都邑。”由此可見,“春申君”是黃歇受封淮北十二縣時的封號,后來他改封江東,封號仍然沿襲,他的受封與申江并沒有關系。
再從地理沿革來看
自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6世紀的一千四百年間,長江南岸的海岸線一直是自江陰以下,沿嘉定的黃渡、青浦的盤龍鎮(zhèn)、吳漱江的漕涇一線至杭州灣,現在的上海市區(qū)、浦東新區(qū)、奉賢和嘉定的大部、青浦的東部都是唐代以后由長江的泥沙淤積而成的。也就是說,在唐代以前,不存在“申”這個地方,也不存在“申江” 這條江。那么,生活在公元前3世紀的春申君又怎么可能在申江受封,怎么可能去疏浚申江?
黃浦的名稱不見于漢唐時期的任何文獻,最早的記載大概要數刻于南宋淳祐十年(1250)的《積善教寺記》碑文:“西林(指今浦東三 林塘的西林)去邑不十里,東越黃浦,其南抵周浦,皆不及半舍。寺之在周浦者曰‘永定’,在黃浦者曰‘寧國’而西林居其中,蓋所謂江浦之聚也。”《讀史方輿紀要》上也有了“黃浦在縣東,大海喉吭也” 的記載。但此中的“黃浦”還不等同于今日的黃浦江。今天的黃浦江實際上是明代永樂年間大興水利后正式形成的。
古代的太湖是由三條主要的大河承擔其泄洪和蓄水的任務的,它們是:今瀏河的前身婁江、 今為蘇州河的吳漱江,以及今黃浦江的前身東江。東江從秀州塘發(fā)源,由東南流至海鹽注入東海,曾幾次改道。南宋以后,原水域最寬廣的吳漱江逐漸派塞,每當雨季來臨,太湖洪水來不及排放,而到了旱季又由于蓄水量不足形成干旱。
于是,永樂年間,就有了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治水工程。這項水利工程使東江最后一次改道,形成了現在黃浦江的流向。這段歷史告訴我們,“黃浦”這一名稱的出現,與黃歇是沒有關系的,而黃浦江的形成和疏浚,更與黃歇沒有關系。因此,無論黃浦江叫不叫申江、黃浦、歇浦、黃歇浦,都與楚國貴族春申君黃歇風馬牛不相及。
那么,為什么人們會一再將“申”或“申江”與春申君聯(lián)系在一起呢?有一說可作研究線索: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記載,江蘇江陰西面三十里,有申港,也叫申浦,其水東入無錫,西入武進,又北流入大江。《寰宇記》也說,江陰有申浦,春申君所開置。“申港” 和“申江”僅一字之差,在吳語中又諧音,或許就是由此原因,人們才會把上海的申江附會成由春申君得名的吧!
中國古代帝王未解之謎
中國古代權臣未解之謎
中國古代嬪妃未解之謎
中國古代美女未解之謎
中國古代戰(zhàn)爭未解之謎
中國古代宮廷未解之謎
古代王侯將相未解之謎
古代文人名人未解之謎
民俗風情信仰未解之謎
中國古代作品未解之謎
歷史名勝的未解之謎
古代科學的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