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對才行,教你幾招同房技巧,提高懷孕幾率?。▋H限成年人查閱)
2023-01-24
更新時間:2022-07-06 12:06:08作者:佚名
?大家好,我是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西紅柿媽媽!
前兩天,我出門買菜的時候遇見了隔壁鄰居王奶奶。幾天沒見,原本精神十足的她,看上去憔悴不堪。我忍不住關心地問王奶奶,是不是最近身體不舒服?
王奶奶皺著眉頭,一臉委屈地告訴了我事情始末。
原來王奶奶的孫子童童四歲多了,但是爸媽們?yōu)榱吮苊馔虼?,都給他穿著尿不濕入睡。
王奶奶著急呀!孩子對尿不濕有了依賴性,這么大也不知道自己起床上廁所,總不能一輩子都穿著尿不濕入睡吧?
于是,王奶奶決定親自上陣,用以前帶娃的“笨辦法”來幫助童童戒除尿不濕。王奶奶提前上好鬧鐘,每天晚上定時叫童童起床上廁所,但是童童中途被人打斷了美夢就鬧脾氣,明明幾分鐘上廁所的事情,要靠著王奶奶左哄右哄,每次花十幾分鐘才能完事。
王奶奶畢竟也是上了歲數的人,這樣半夜里一折騰,自己下半夜就失眠了,堅持了幾天,王奶奶自己也大呼吃不消。
最后,王奶奶望著我感慨:現在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太嬌氣了!這么大還尿床,讓人看笑話啊!
聽完王奶奶的經歷,我并沒有感到太吃驚,因為身邊很多爸媽為訓練孩子“夜間戒尿”,都用過類似的方法去進行“人為干預”,但結果并不理想,相反大人還跟著受累。
是因為現代的孩子太嬌氣嗎?不!是因為家長“太多事”,破壞了寶寶自然的排尿規(guī)律。
?半夜定點叫醒孩子上廁所,是真正弊大于利!
?會影響孩子膀胱發(fā)育
之所以嬰幼兒會尿床,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膀胱比較小,儲存尿液的空間以及能力不足,夜間尿床的情況就很常見。
待到3歲以上,孩子身體各器官發(fā)育趨于成熟,自控能力也開始提升,即便是孩子夜間有尿意,也不是“非解決不可”。如果家長“橫插一手”,每次都定點叫醒孩子去起床,孩子的膀胱永遠沒有充盈的時候,對膀胱發(fā)育并非好事,反而可能會引起膀胱萎縮等問題。
?會傳遞給孩子錯誤的信號
孩子并不是每天都需要夜間上廁所,而是根據當天飲水量等情況而定。若是家長每天不辭辛勞定點設置鬧鐘叫醒孩子,很容易傳遞給孩子一個錯誤的信號,形成“醒了就要上廁所”的身體條件反應。
?影響孩子高質量的睡眠
眾所周知,高質量的睡眠對成長中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上文提及的王奶奶那樣,原本熟睡的孩子被驚擾了美夢,醒來也會有較大的情緒,他們的睡眠規(guī)律被打亂,深睡時間減少,淺眠時間增加,睡眠質量必然大打折扣,對孩子身體發(fā)育造成影響。
并且,經常性半夜叫醒孩子,孩子也難以避免會承受心理壓力,把尿床當作一項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去對待,這些顯然都是有違自然規(guī)律的。
如何避免孩子夜間尿床?我認為順其自然,比多事叫醒孩子更好一些。
因為遵循孩子的自然需求,讓他循序漸進地養(yǎng)成生理規(guī)律,有了尿意孩子自己就會醒來解決,而不是每天靠大人督促上廁所。
當然,沒有孩子一出生就是“天才寶寶”,他們都有一個學習以及適應的過程。
正如美國兒科學會有一項關于兒童尿床的統(tǒng)計數據:1/5左右的孩子在5歲還會偶爾尿床,1/10的孩子持續(xù)到偶爾尿床的行為會持續(xù)到7歲以后,甚至還有1/20的孩子偶爾尿床的現象會持續(xù)到10歲。
只要排除孩子生理性疾病引起的尿床,偶發(fā)性因為情緒興奮、熟睡過頭等原因引起的尿床,都屬于正?,F象,不要去責備孩子。
?每個孩子在避免夜間尿床的適應過程中,家長要做好這兩點心理準備:
★身體條件達標是首要條件
不得不說,現在很多家長都屬于“內卷家長”,恨不得孩子身體發(fā)育的指標都能超越同齡孩子,就連“尿床”這事也相當較真。
作為一位二胎媽媽,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大家,避免孩子夜間尿床是急不來!孩子身體條件不滿足,膀胱儲存能力達不到,過早要求孩子夜間不尿床,等同于違反自然生理規(guī)律,坑娃不淺。
差不多在孩子3歲左右,膀胱具備一定的儲存能力后,再逐漸地開始嘗試比較好。
自主如廁的訓練過程,建議分白天和晚上不同時段進行。白天間隔一段時間用“提問”的方式,比如:“寶寶想上廁所嗎”等方式,提醒孩子自主上廁所。到了夜間,入睡前安排孩子上一次廁所,然后告訴孩子如果夜間想上廁所,可以叫醒爸爸媽媽陪你一起。
★包容孩子偶爾一次兩次的失誤
夜間自主如廁的訓練,很多時候眼看著就要全面大功告成了,但關鍵時刻孩子又會“失誤”。
面對孩子偶爾一次、兩次的尿床行為,家長一定要用包容代替責備,不要批評孩子太笨、太嬌氣等。
很多時候來自爸媽的批評,會讓孩子自尊心受挫,以至于他們對尿床的自然生理反應形成心理壓力,越緊張就越容易尿床。
當然,為了避免尿床后孩子受涼感冒、尿床后增加家長工作量等問題,我建議爸媽們可以準備一些輔助工具,比如:隔尿墊等。即便是孩子有失誤,那么也可以快速吸干水分,便于后續(xù)清理工作的開展。
尿床這件事上,爸媽們盡可能順其自然,尊重孩子的生理規(guī)律,相信他們的適應力,也要學會給予他們適應的時間。面對孩子偶爾的失誤,爸媽要做到理解共情,這樣才能從身心避免孩子受到傷害。
正所謂“育兒路上無小事”,在此與所有跟孩子“尿床”奮斗中的爸媽們共勉之!
?Slogan:學習不一定能讓家長百分百地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但不學習一定培養(yǎng)不出優(yōu)秀的孩子,愿每位父母都能成為學習型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