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積分入學什么時候開始申請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08 16:07:32作者:未知
題圖|視覺中國
“運氣不錯,趕上這個購置稅(減半)政策”,剛付完車款的高義興奮地說,“我看中這臺大SUV挺久了,提車就準備帶著家人自駕去。這次里外里省了能有一萬多,對老百姓來說很實惠了?!?br/>
最近一個月,像高義這樣購車目的明確,意愿強烈,且持幣時間較長的成熟消費者,紛紛選擇大方地敞開錢袋子,早早鎖定優(yōu)惠,然后坐等喜提新車。
對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買車是人生中僅次于買房的第二宗大額消費行為,需要考量的因素多且雜,歸納起來講究一個“天時地利與人和”。
“天時”代表著要考慮國家政策對當時汽車消費的支持力度夠不夠大;“地利”意味著要判斷車企近期推出的車型在配置和技術(shù)上的誠意夠不夠多;“人和”則表示要權(quán)衡家庭整體用車需求與待購車型間的匹配度夠不夠高。
以這三個維度為出發(fā)點考量,你會發(fā)現(xiàn)今年或許是未來五年里買車的最佳歷史時機。
600億,大蛋糕
5月23日,政策公布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一周后,財政部、稅務總局發(fā)布通知,在2022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內(nèi)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購置稅。
600億的總額相當于中國2021年全年車輛購置稅總額的 17%,優(yōu)惠的蛋糕實在太誘人。但問題也接踵而至,這塊擺在眼前的大蛋糕該怎么吃,什么時候吃,用什么方法才能確保自己吃到最大一塊?
解決這些困擾的方法是“九字訣”:懂算法、抓主線、先下手。
首先,我們要搞懂車輛購置稅的計算方法。
根據(jù)2019年7月施行的最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應納稅額=計稅價格×稅率。實際操作時,有兩個變化:第一,按照發(fā)票上“價稅總計”金額計算的話:購置稅=價稅總計÷1.13×10%;按照發(fā)票上“不含稅價”金額計算的話:購置稅=不含稅價×10%。
舉個例子,當車主花20萬裸車價購買一臺新車時,應繳納的購置稅為:20萬÷1.13×10%=17699元,這對消費者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按照6月1日起執(zhí)行的購置稅減半政策,裸車價10萬、20萬、30萬的車,分別能省下大約:4400元、8850元和13200元,這對消費者來說是一筆可觀的節(jié)約。
其次,我們要抓住此次政策的主向脈絡。
對1.6升以下小排量乘用車,國家分別于2009年至2010年、2015年至2017年實行過兩輪減征購置稅,每輪先將稅率降至5%,待該類車型消費增長達到一定規(guī)模后,再將稅率提高至7.5%。
新政的變化體現(xiàn)在兩點:第一,裸車價不超過30萬;第二,排量在2.0升及以下。
“30萬”和“2.0升排量”的政策意圖其實很明顯,就是要擴大優(yōu)惠覆蓋面,讓首購、增購和換購的人應買盡買。我們的購車消費也應遵從這份清晰的國字號行動指南:買政策范圍內(nèi),排量最大,價格最貴的車,減免最多的購置稅。
最后,我們要牢記優(yōu)惠的最后時限。
根據(jù)政策,此次汽車購置稅減半的執(zhí)行時間段是從2022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滿打滿算7個月。與之前動輒兩三年的長周期相比,留給消費者的決策時間非常有限,加上疫情導致的汽車供應鏈緊張,致使新車產(chǎn)能不足,“先下手為強”對買車人來說是一條最中肯的建議,畢竟什么時候能再吃上下一塊對剛需用戶來說實打?qū)嵉氖″X蛋糕,誰也說不準。
減半不夠味,清零是標配
有“聰明人”會算一筆賬,明面上薅下的購置稅羊毛,好像又從其它出口,比如油費,悄悄溜走了。為了占購置稅的便宜,就去買臺車,似乎有點為了口醋,特意包頓餃子的既視感。
先別急著下結(jié)論,因為這次的優(yōu)惠不僅來源于政策本身,還來源于車企加碼。
大家都知道,車企造車、賣車的目的是盡可能地從你兜里多掏錢。如今卻反了過來,車企忙不停地把錢往你兜里揣回去,還要搭臺新車。
聽起來很奇詭魔幻對不對,這是正在發(fā)生的現(xiàn)實。
政策發(fā)布第二天,有近30家車企開啟“花式撒幣”。為了往買車的你兜里揣錢,各大知名車企的“卷”,那叫一個空前絕后。
這其中,要屬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上汽大眾“卷”得最厲害。
在國家政策基礎上,上汽大眾自掏腰包新途觀L、途觀X、新帕薩特、途岳 100%購置稅全免,減免全新途昂、新威然等車型75%購置稅。
我們以官方指導價21.78萬至28.38萬元的新途觀L為例,在上汽大眾購置稅“清零”優(yōu)惠下,消費者買入門車型可以少掏1.9萬元,買頂配車型可以少掏2.5萬元。
2.5萬元什么概念?
10元一升的95號汽油可以加2500升,20元一個的麥當勞巨無霸漢堡可以吃1250個,25萬一個的愛馬仕包可以少攢一個月。
你或許會想,上汽大眾這招“借0購置稅清庫存”玩得妙啊,一箭三雕:購置稅全免,賺一波良心車企好評;促進銷量,靠攏全年既定目標;松綁經(jīng)銷商,緩解壓庫,實現(xiàn)共贏。
這些猜想是不是誤解,我們用數(shù)據(jù)來說話。
首先,根據(jù)2021年上汽大眾公布的官方銷量,新途觀L、新帕薩特和途岳的年銷量都在10萬臺以上,是品牌的銷量基本盤。就算購置稅一毛錢不減,這三款車也不愁賣。
其次,新途觀家族、新帕薩特和途岳去年累計銷量是40萬臺,按照每臺車購置稅補貼1萬元粗略計算,上汽大眾單這三款車就要掏出40億元,還沒把其它車型75%購置稅減免囊括在內(nèi)。
從參與的車型和掏出的補貼規(guī)模來看,上汽大眾這次“動真格”了。
非買不可了?
把政策減征與車企加碼疊加,一臺車被“砍掉”的價格屬實不小。但相比二十,三十萬元的車價,幾萬元的優(yōu)惠好像瞬間又不那么“香”了。
這件事,得這么看:買車,本質(zhì)上是購入一張擁抱新生活方式的門票。選中某一臺車,是因為這臺車恰好匹配了需求場景,購置稅優(yōu)惠不過是降低了這張門票的購買難度。
對這個時代而言,疫情重塑了大部分人的出游場景,跟團游轉(zhuǎn)變?yōu)樽择{游,固定景點轉(zhuǎn)變?yōu)樽杂陕稜I,公共交通轉(zhuǎn)變?yōu)樗郊臆嚒?/p>
出門要帶上全家人,空間實用性要夠好,外形設計不能輸,動力優(yōu)秀還得省油,偶爾遇到非鋪裝路面,通過性還必須過關(guān)……綜合考量,一臺德系品牌的中型SUV無疑是適配度最高的車型。
2007年,第一代途觀在德國沃爾夫斯堡上市。2010年,上汽大眾第一代國產(chǎn)途觀亮相。憑借著德系招牌,大空間,強動力和高質(zhì)感,途觀迅速獲得中國消費者認可,2016年實現(xiàn)第一個百萬輛。
2017年,途觀換代,在價格不變的前提下,直接把軸距加長至2791毫米,升格為中型 SUV。2021年,新途觀家族上市,以豐富的家族陣容擴寬選擇面。今年1月,途觀累計交付量超過250萬臺,成為國內(nèi)首款解鎖該成就的合資SUV。
途觀車型能長期對中國消費者產(chǎn)生吸引力的背后,是一直在線的情商和智商。無論是以前的途觀,還是現(xiàn)在的途觀L,上汽大眾在十年里,始終基于“雙商”進行貼合時代語境的升華,在選車十項全能決賽里,牢牢握住賽點。
2022款的新途觀L,延續(xù)了這樣的戰(zhàn)法。
首先,同步引進采用新設計語言的海外市場外觀,如開眼角大燈、格柵與燈組一體式設計。增加天境藍新車色,與R-Line運動套件一同,貼合中國新一代消費者偏愛活力與運動的審美格調(diào)。
值得一提的是,新途觀L還搭載了 “IQ.Light 燈光科技”。這套智能燈光系統(tǒng)包括矩陣式 LED 大燈、前格柵燈帶、迎賓光影地毯、流光轉(zhuǎn)向 LED 尾燈和 30 色氛圍燈,用“玩燈”的手法讓整車的科技氛圍上了一個新臺階。
其次,維持“以大打小”的既有戰(zhàn)略,2791毫米的軸距超過日系對手100毫米以上,4735×1859×1677毫米的車身尺寸擴容了內(nèi)部空間。提供5座和7座布局,解決家庭用戶一車出行痛點。
在內(nèi)飾上,新途觀L升級12英寸懸浮式中控屏,搭載 MOS 3.1智慧車聯(lián)系統(tǒng),支持手機互聯(lián)(蘋果CarPlay和百度Carlife)、自然語音控制,高德導航、在線音樂、APP遠程控制等,與10.3英寸數(shù)字儀表互為呼應,搭建雙大屏智能座艙體系。頂配車型還有10揚聲器哈曼卡頓音響,增加座艙沉浸感。
這些前臉、大燈、格柵、大屏、材質(zhì)、縫線和音響上升級,是上汽大眾不斷根據(jù)本土需求針對性投放配置的“情商”,在駕駛輔助功能上的與時俱進,則是上汽大眾“智商”的表達。
這套名為“IQ. Drive智能駕駛輔助”的系統(tǒng),包括ACC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智能泊車輔助、盲區(qū)監(jiān)測等,具備L2+級駕駛輔助能力。
其中“Travel Assist 全旅程智能駕駛輔助”可以實現(xiàn)自動跟停,保持車道,支持彎道中修正行駛軌跡。重要的是,這套系統(tǒng)可以在0-160km/h速度區(qū)間內(nèi)一鍵運行,提升日常通勤和高速巡航的輕松感與安全度。
在年輕人主宰汽車消費市場的當下,如何快速靠近他們是每家公司的必修課。但這道命題沒有固定的破解思路,上汽大眾給出的做法是先深度洞察年輕用戶需求,再結(jié)合車型本身特質(zhì),有的放矢,落地變化。新途觀 L 就在這樣的思路下,從審美和科技雙線入手,為年輕優(yōu)質(zhì)用戶提供多元用車體驗。
從宏觀角度看,減征購置稅,鼓勵汽車消費,是國家需要穩(wěn)住經(jīng)濟基本盤時,最重要的手段?,F(xiàn)在的你響應號召購車,買下的不僅是一臺車,而是為中國汽車工業(yè)復蘇注入的一劑強心針,為提振中國經(jīng)濟信心投下的鄭重一票。
從微觀角度看,國補加企補,清零的購置稅放在眼前,剛需人群動心是情理之中的正常反應。
但在下定決心掏錢之前,我們可以先冷靜下來,拋開優(yōu)惠,花些心思確認這臺車的產(chǎn)品力是否切中了自己的需求,比如品牌夠不夠大,內(nèi)外飾設計是否符合審美,駕駛輔助等功能是否成熟;買了之后能對家庭的出行品質(zhì)提高多少,比如動力是否充沛,空間充不充裕等。
等決策因素確認完畢,錨定具體車型后,不妨主動為購車進程按下加速鍵。越快下單,放進自己口袋里的優(yōu)惠就越篤定,畢竟針對燃油車的購置稅補貼政策,錯過這個村,可能真就沒這個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