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還是苦的?生菜生吃會(huì)有寄生蟲(chóng)嗎
2022-12-04
更新時(shí)間:2022-06-18 22:32:54作者:未知
別名:葉下珠、葉下珍珠、葉后珠、十字珍珠草、夜合草、夜合珍珠。
性味:甘苦,涼。
歸經(jīng):入肝經(jīng)、肺經(jīng)。
入藥部位:為大戟科植物葉下珠的全草或帶根全草。
形態(tài)特征:干燥帶根全草,根莖外表淺棕色,有髓;主根不發(fā)達(dá),須根多數(shù),淺灰棕色。莖粗約2~3毫米,老莖基部灰褐色;莖枝有縱皺,灰棕色、灰褐色或棕紅色;質(zhì)脆易斷,斷面中空。分枝有縱皺及不甚明顯的膜翅狀脊線。葉片薄而小,灰綠色,皺縮,易脫落。花細(xì)小,腋生于葉背之下,多已于縮。有的帶有扁圓形亦褐色的果實(shí)。氣微香,葉味微苦。
內(nèi)服:煎湯,9~15g。
功效:平肝清熱,利水解毒。
主治:治腸炎,痢疾,傳染性肝炎,腎炎水腫,尿路感染,小兒疳積,火眼目翳,口瘡頭瘡,無(wú)名腫毒。
①治紅白痢疾:葉下珠鮮草30克至60克。水煎,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紅糖調(diào)服。(《福建中草藥》)
②治傳染性肝炎:鮮葉下珠一至二兩。水煎服,一日一劑,連服一周。(徐州《單方驗(yàn)方新醫(yī)療法選編》)
③治細(xì)菌性痢疾、膀胱炎:鮮葉下珠30克,金銀花葉20克,紅糖20克煎服?;蛉~下珠適量洗凈,加冷開(kāi)水適量,絞汁加紅糖,每日1劑,分2~3次服,連服3~5天。
④治傷暑發(fā)熱:葉下珠30克,水煎加蜜服。
⑤治目赤腫痛、夜盲、眼花眼朦:葉下珠30~60克,燉豬肝或鴨肝120克,飲湯食肝。
⑥治腎盂腎炎急性期或慢性急發(fā):鮮葉下珠4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車前草20克,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連服2~5天。
⑦治小兒疳積:鮮葉下珠根、鮮老鼠耳根各15克,燉服?;蛉~下珠煮豬肝或雞肝食。
⑧治小兒疳積引起的結(jié)膜炎、夜盲:葉下珠15克,豬肝50克,蒸熟飲湯食肝。
⑨治小兒疳積、久熱不退:鮮葉下珠40克,豬肝或瘦豬肉,加水蒸煮,飲湯食肝。
⑩治單純性消化不良:葉下珠15克,水煎服。
⑾治急性黃疸型肝炎:鮮葉下珠、六月雪、茵陳各30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⑿治竹葉青蛇咬傷:鮮葉下珠洗凈,絞汁,用米酒適量或米湯沖服,渣貼患處。
⒀治指頭蛇瘡、飛蛇卵:葉下珠捶雄黃末貼之。
⒁治小兒頭面暑癤:葉下珠捶汁,調(diào)雄黃末抹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