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還是苦的?生菜生吃會(huì)有寄生蟲(chóng)嗎
2022-12-04
更新時(shí)間:2022-06-18 23:02:55作者:佚名
別名:赤豆、紅小豆、亦豆。
性味:味甘、酸,性平。
歸經(jīng):歸心、小腸經(jīng)。
入藥部位:為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 umbeuata Ohwi et Ohashi或赤豆Vigna angutaris Ohwi et Ohashi的干燥成熟種子。
用法:9~30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炮制:秋季果實(shí)成熟而未開(kāi)裂時(shí)拔取全株,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zhì),再曬干。
功效:利水消腫,解毒排膿。
主治:用于水腫脹滿(mǎn),腹痛。
陰虛津傷者慎服。
1、與豬苓、澤瀉、茯苓皮等同用,用于水腫脹滿(mǎn)、腳氣浮腫等癥。
2、與麻黃、連翹、桑白皮等同用,用于濕熱黃疸輕癥。
3、與赤芍、連翹等同用,用于瘡瘍腫毒之癥。
1、《別錄》:療寒熱熱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下腹脹滿(mǎn),吐逆卒。
2、《本草綱目》:消熱毒,散惡血,除煩滿(mǎn),通氣,健脾胃,令人美食。搗末同雞子白,涂一切熱毒癰腫。煮汁,洗小兒黃爛瘡,不過(guò)三度(權(quán))。縮氣行風(fēng),堅(jiān)筋骨,抽肌肉。久食瘦人(士良)。散氣,去關(guān)節(jié)煩熱,令人心孔開(kāi)。暴痢后,氣滿(mǎn)不能食者,煮食一頓即辟瘟疫,治產(chǎn)難,下胞衣,通乳汁。和鯉魚(yú)、蠡魚(yú)、鯽魚(yú)、黃雌雞煮食,并能利水消腫。[1]
3、《本經(jīng)》:下水腫,排癰腫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