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還是苦的?生菜生吃會有寄生蟲嗎
2022-12-04
更新時間:2022-06-19 14:30:59作者:未知
蟾蜍,也叫蛤蟆。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nèi)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刺、癩疙寶。在我國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從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則是我國緊缺的藥材。
目錄1.生活習(xí)性
2.形態(tài)特征
3.分布范圍
4.養(yǎng)殖技術(shù)
5.經(jīng)濟價值
喜隱蔽于泥穴、潮濕石下、草叢內(nèi)、水溝邊。皮膚易失水分,故白天多潛伏隱蔽,夜晚及黃昏出來活動。成年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內(nèi)或陸地潮濕土壤下越冬。停止進食,以體內(nèi)貯布在肝糖來維持最低的新陳代謝,到翌年氣溫回升到10~20℃時,才結(jié)束冬眠。夜間捕食、活動,以甲蟲,蛾類,蝸牛,蠅蛆等為食。人工飼養(yǎng)繁殖比其他蛙類容易。
雄性蟾蜍接生員身上,背著許多剛剛產(chǎn)出的蟾蜍卵。它的責(zé)任就是保護這些蟾蜍卵不被其他捕食者吃掉。
蟾蜍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從春末至秋末,白天多潛伏在草叢和農(nóng)作物間,或在住宅四周及旱地的石塊下、土洞中,黃昏時常在路旁、草地上爬行覓食。多行動緩慢笨拙,不善游泳,多數(shù)時間作匍匐爬行,但在有危險的時候也會小步短距離小跳(也有例外,如蟾蜍類中的雨蛙科、樹蛙科、叢蛙科比蛙類善跳而且靈活,滑趾蟾蜍類則可以像蛙類一樣跳躍)。
蟾蜍是無尾目、蟾蜍科動物的總稱。最常見的蟾蜍是大蟾蜍,俗稱癩蛤蟆。皮膚粗糙,背面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疙瘩,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對是位于頭側(cè)鼓膜上方的耳后腺。這些腺體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作蟾酥的原料。蟾蜍一般是指蟾蜍科的300多種蟾蜍,它們分屬26個屬。主要分布在除了馬達加斯加、波利尼西亞和兩極以外的世界各地區(qū)。(澳大利亞原來無蟾蜍,后來從其他地區(qū)引進了蟾蜍,但繁殖太快,并且有毒,因此成為了澳大利亞目前最為嚴(yán)重的問題之一)
白天,大蟾蜍多隱蔽在陰暗的地方,如石下、土洞內(nèi)或草叢中。傍晚,在池塘、溝沿、河岸、田邊、菜園、路邊或房屋周圍等處活動,尤其雨后常集中于干燥地方捕食各種害蟲。大蟾蜍冬季多潛伏在水底淤泥里或爛草里,也有在陸上泥土里越冬的。
環(huán)境特點 1.生活在泥土中或棲居在石下或草間,夜出覓食。 2.棲息于潮濕草叢,夜間或雨后常見。捕食多種有害昆蟲和其他小動物。 資源分布 1.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及陜西、甘肅、青海、四川、貴州等地。 2.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蟾蜍種源可從野外捕獲,也可以撈取卵塊或蜊蚪進行飼養(yǎng)。每年春末夏初,5~8月份為蟾蜍的產(chǎn)卵季節(jié)。在氣溫升至6~8℃時,蟾蜍即開始雌雄抱對,人工養(yǎng)殖時雌雄比例比3:1為宜,受精率可達90%以上。溫度在16℃時便可產(chǎn)卵。每次產(chǎn)卵量大約在5000枚左右。一般呈雙行排列在管狀膠質(zhì)帶內(nèi),卵帶可長達幾米,纏繞在水生植物上。人工孵化時水溫應(yīng)控制在10~30℃之間,以℃為宜。并隨時注意調(diào)節(jié)水溫??嘤龊骰虮┯晏鞖猓捎盟芰媳∧じ采w。經(jīng)過3~4天即可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常成群向一個方向游動。
蟾蜍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經(jīng)濟動物。其全身是寶!蟾酥、干蟾皮、蟾衣、蟾頭、蟾舌、蟾肝、蟾膽等均為藥材。 蟾蜍的耳后腺、皮膚腺分泌的白色漿液的干燥品叫蟾酥,是珍貴的中藥材,內(nèi)含多種生物成分,有解毒、消腫、止痛、強心利尿、抗癌、麻醉、抗輻射等功效,可治療心力衰歇、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腫痛、皮膚癌等。德國已將蟾酥制劑用于臨床治療冠心病,日本以蟾酥為原料生產(chǎn)救生丹。中國著名的梅花點舌丹、一粒牙痛丸、心寶、華蟾素注射液等50余種中成藥中都有蟾酥成分。蟾酥有利有弊,毒性很強,不能直接服用,需要提煉加工! 入藥加工 1.蟾酥為蟾蜍耳后腺所分泌的漿液。4~8月捕捉,捕后洗凈,刮漿。刮漿時,大拇指放在蟾蜍頸部,余指握住蟾體,再用銅鑷子夾其耳后腺,不要過分用力,一、二次即可將白漿汁夾出,用40目篩過篩,除去雜質(zhì),將篩濾過的漿攤在玻璃板上,厚度以3~4毫米為宜,或?qū)⒑Y濾過的漿汁曬至七成干后,再揉細(xì)膩做成薄餅,置于陽光下曬干或烘干。溫度在40~60℃為宜。 因各地加工方法不同,藥材形狀亦異。一般分片蟾酥、團蟾酥兩種。 片贍酥呈不規(guī)則片狀,大小不一,厚約2~3毫米,上面粗糙,下面平坦。黃褐色或淡棕色,質(zhì)脆易折斷。遇水即泛出白色乳狀液。 團蟾酥一般多為扁圓形團塊或餅狀。直徑約7~8厘米,厚約1厘米。呈棕紫色或紫黑色,表面平坦光滑,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膠質(zhì)樣而光亮。 2.干蟾的生藥性狀,體形較中華大蟾蜍為小,腹部無黑斑。 3.蟾蜍膽為蟾蜍的膽囊,春至秋捕蟾蜍,剖腹取膽囊,鮮用。 應(yīng)用 1.蟾酥有解毒、消腫、止痛、強心之功。主治疔瘡發(fā)背、無名腫毒、咽喉腫痛、齲齒痛、小兒疳疾、心力衰竭等。用量0.01~0.03克,外用適量。 2.干蟾有解毒散腫之功。主治癰腫瘡毒、小兒疳積等。也有用于治療胃癌的。用量0.12~0.18克。 3.蟾蜍膽有鎮(zhèn)咳、祛痰、平喘、消炎之功。用治氣管炎。用量1~3只。 蟾蜍除去內(nèi)臟的干燥尸體為干蟾皮,性寒、味苦,可用于治療小兒疳積、慢性氣管炎、咽喉腫痛、癰腫療毒等癥。來用于多種癌腫或配合化療、放療治癌,不僅能提高療效,還能減輕副作用,改善血象。 蟾衣是蟾蜍自然脫下的角質(zhì)衣膜,對慢性肝病、多種癌癥、慢性氣管炎、腹水、療毒瘡癰等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蟾蜍的頭、舌、肝、膽均可入藥;同時蟾蜍的肉質(zhì)細(xì)嫩,味道鮮美,還是營養(yǎng)豐富的保健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