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名:阿驲、阿驛、映日果、優(yōu)曇缽、蜜果、文仙果、奶漿果、品仙果、掙桃、樹地瓜

入藥部位:無花果的果實,秋季采收,采下后反復(fù)曬干。

性味歸經(jīng):味甘,性涼。歸肺、胃、大腸經(jīng)。

功效:清熱生津、健脾開胃、解毒消腫。主咽喉腫痛、燥咳聲嘶、乳汁稀少、腸熱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瀉痢疾、癰腫、癬疾。

《綱目》:"甘,平,無毒。"《隨息居飲食譜》:"甘,寒。"《滇南本草》:"敷一切無名腫毒,癰疽疥癩癬瘡,黃水瘡,魚口便毒,乳結(jié),痘瘡破爛;調(diào)芝麻油搽之。"《便民圖纂》:"治咽喉疾。"《醫(yī)林纂要》:"益肺,通乳。"《隨息居飲食譜》:"清熱,潤腸。"《云南中草藥》:"健胃止瀉,祛痰理氣。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腸炎,痢疾,咽喉痛,咳嗽痰多,胸悶。"
免責(zé)聲明:非中草藥專業(yè)網(wǎng)站,如有需要,請查閱權(quán)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