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還是苦的?生菜生吃會有寄生蟲嗎
2022-12-04
更新時間:2022-03-15 17:12:49作者:未知
根據農業(yè)農村部介紹,2022年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蟲害呈重發(fā)態(tài)勢,嚴重影響糧食安全。那么,農民朋友應該怎么辦?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用什么藥?如何防治?
一、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用什么藥?
1、小麥條銹病
病害介紹:小麥條銹病是一種低溫高濕性病害,當旬均溫上升至5℃時顯癥,在氣溫條件在9到10℃的時候,田間有露水或者有連陰雨的情況之下,病害擴展蔓延迅速,引起春季流行,成為該病主要為害時期。該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葉鞘、莖稈、穗部。
用藥防治:小麥條銹病最好要選用內吸性強的藥劑,既有預防作用又有治療作用的藥劑,主要選用主要選用三唑酮、戊唑醇、氟環(huán)唑、已唑醇、烯唑醇、丙環(huán)唑或吡唑嘧菌酯等進行葉面噴霧防治。
2、小麥赤霉病
病害介紹:小麥赤霉病是一種典型的氣候性病害,它流行不流行關鍵看4月份的小麥抽穗揚花期是否有降雨,如果在小麥的抽穗揚花期遇到3天以上的連陰雨天氣,氣溫15度以上,就會導致小麥赤霉病流行,
用藥防治:赤霉病要以預防為主,在小麥抽穗80%-90%的時候,若遇降雨或持續(xù)3天以上的陰天、結露、多霧天氣時,必須提前噴藥預防,防止病害流行。
3、小麥條銹病、赤霉病常用農藥種類
殺蟲劑:吡蟲啉、啶蟲脒、吡蚜酮、噻蟲嗪、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抗蚜威、阿維菌素、苦參堿等。其中,吡蟲啉和啶蟲脒不宜單一使用,要與低毒有機磷農藥合理混配噴施。
殺菌劑: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環(huán)唑、苯醚甲環(huán)唑、咪鮮胺、氟環(huán)唑、甲基硫菌靈、氰烯菌酯、蠟質芽孢桿菌、井岡霉素、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羥胺、丙唑?戊唑醇、丙硫·戊唑醇、氰烯·戊唑醇等。
二、小麥條銹病、赤霉病如何防治?
在小麥條銹病、赤霉病防治中,要加強農業(yè)防治,生態(tài)控制等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赤霉病防治藥劑選擇要根據當地抗藥性監(jiān)測情況,科學選用對路農藥。條銹病防治要強調“早發(fā)現、早防治”,防治器械要使用自走式寬幅施藥機械、機動彌霧機、熱霧機、電動噴霧器、無人機等先進施藥機械噴霧防治,盡可能選用小孔徑噴頭噴霧,添加相應的功能助劑,保證適宜的霧滴大小和藥液均勻展布性能,確保防治效果。
1、條銹病
西北、西南越夏區(qū)。加強返青期監(jiān)測調查,甘肅、青海、陜西、四川等地,實施“帶藥偵查”,發(fā)現病葉立即噴藥防治,嚴防病害擴散蔓延。同時加大條銹菌有性世代治理力度,通過“鏟、噴、封”措施,即鏟除麥田周邊50米內小檗、在小檗上銹菌孢子成熟擴散前噴施殺菌劑、對小麥秸稈進行封垛處理,阻斷條銹菌在小麥—小檗間轉主危害,防止病菌生理小種變異。
西南、漢水流域冬季繁殖區(qū)。冬季和早春全面落實“帶藥偵查、發(fā)現一點、控制一片”打點保面控制措施,壓低菌源基數,降低后期大面積流行風險。春季加強監(jiān)測,一旦田間出現發(fā)病中心,立即組織統(tǒng)防統(tǒng)治、群防群治,有效減輕當地危害損失,減少菌源向黃淮、江淮等小麥主產區(qū)傳播擴散。
黃淮海等病害春季流行區(qū)。從2月底、3月初開始,加強監(jiān)測調查和預報預警,一旦查見發(fā)病,立即組織全面普查,打點保面、嚴控發(fā)病中心;一旦出現流行勢頭,及時組織統(tǒng)防統(tǒng)治和應急防治,選用三唑酮、戊唑醇、氟環(huán)唑、丙環(huán)唑等藥劑噴霧,遏制病害大面積暴發(fā)流行,保障小麥生產安全。
2、赤霉病
長江流域、江淮、黃淮南部常發(fā)區(qū)。全面落實“見花打藥”藥劑預防措施,施藥后如遇連陰雨、長時間結露等適宜病害流行天氣,應在第一次用藥后5—7天進行第二次防治。在多菌靈產生抗性地區(qū),可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鮮胺、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羥胺等用量少、防效好的高效藥劑及其復配制劑防治,以提高預防控制效果,降低嘔吐毒素污染風險。
黃淮北部、華北等偶發(fā)區(qū)。加強監(jiān)測和水肥管理,密切關注抽穗揚花期天氣變化,一旦遇適宜病害發(fā)生氣候條件,應抓住關鍵時期,及時用藥預防。要采取輪換用藥等措施,延緩抗藥性產生。農藥劑型上盡可能選用耐雨水沖刷的超微粉、膠懸劑等。
以上就是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的防治方法,大家根據實際進行防治,特別是小麥進入抽穗揚花期,這正是防治小麥病害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小麥赤霉病的防治一定是防大于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