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還是苦的?生菜生吃會有寄生蟲嗎
2022-12-04
更新時間:2022-03-15 18:18:39作者:佚名
冬瓜早熟栽培技術是一項源于實踐,經(jīng)改良后應用于實踐的實用技術。通過低架,種植密度(每畝500窩)大幅度提高,產(chǎn)量比匍匐冬瓜(平均畝產(chǎn)6000公斤以上)大幅度提高;既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腳手架材料和勞動力,降低生產(chǎn)成本,又可以充分利用其他苦菜的廢料,緩解竹子與苦菜之間的緊張關系;采用地膜覆蓋、支架等栽培措施,比地瓜提前10天左右上市,早期產(chǎn)量大幅度提高,經(jīng)濟效益顯著提高。
品種選擇
選用抗逆性強、品質(zhì)好、產(chǎn)量高、符合重慶消費習慣的綠皮或黑皮冬瓜,如廣東綠皮冬瓜、廣西玉林石瓜、青雜1號、青雜2號等。
培育壯苗
冬瓜生長期較長,果實期在炎熱的夏季。為了早熟、早上市,提高經(jīng)濟效益,一般在保護地春季育苗。苗床必須選擇干燥、背風、向陽、肥沃、疏松、易保溫的地塊。一般在3月上旬和中旬播種(最早在2月下旬可在電溫床上育苗)。播種前20天,應在苗床上施用足夠的腐熟有機肥。一般每畝施用3000公斤有機肥。苗床應翻平,地膜覆蓋,夜間用草籽覆蓋保暖,盡量提高床上溫度。播種前應進行選種、干燥、消毒和浸種。
浸種消毒
溫湯浸種:將種子放入50-55℃的溫水中,保持水溫10分鐘,然后連續(xù)攪拌,使水溫低于30℃。之后,將種子洗凈,用水浸泡18-24小時。
用熱水燙種子:將種子放入70-85℃ 熱水,快速攪拌,高溫1-2分鐘后,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燙傷種子),注入冷水使水溫降至30℃,再將種子浸泡18-24小時,取出促進發(fā)芽。
藥劑消毒:藥劑消毒分為粉劑拌種和液體浸種。用3‰80%炭疽復梅可濕性粉劑拌種,可與干籽或浸種混合,防治冬瓜炭疽病;用4‰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可防治冬瓜枯萎病。在藥液中浸種時,可先用水浸種5-6小時,再將種子浸泡在藥液中,按規(guī)定時間消毒,撈出后立即用水沖洗發(fā)芽播種。為防治冬瓜枯萎病、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枯萎病和霜霉病,可將冬瓜種子用3%漂白粉浸泡30~60分鐘,25%瑞都粉浸泡800次,浸泡2小時,或用0.1%~0.2%高錳酸鉀浸泡30分鐘。在對藥劑進行消毒時,一定要注意藥劑的浸泡時間和濃度,并對其進行清洗,防止藥害的發(fā)生。
加速發(fā)芽
浸種后,清洗數(shù)次,表皮稍干,不粘手時用紗布或麻袋布包好,放入發(fā)芽箱或其他保溫炕、煙道等處,溫度保持在30-35℃℃. 為使種子內(nèi)外層溫度一致,每天應翻一次,種子過干時應及時噴灑。在適宜的水、溫、氣條件下,多數(shù)種子胚根突破,種皮外露,4~5天即可播種。
播種
冬瓜應該放在營養(yǎng)碗里。早春要選擇“冷尾暖頭”的晴暖天氣播種,以提高地溫,促進苗木快速出苗。用紙或塑料管制成直徑10厘米、高10厘米的育苗缽,盛滿營養(yǎng)土,置于苗床內(nèi)。每碗播種2-3粒種子,然后覆蓋1厘米厚的“石粟”或細土。澆足底水,覆蓋地膜,保持水分,提高地溫。當幼苗出苗時,地膜就被除去了。播種后,苗床要密封,晚上要蓋好種子保暖。溫度應保持在30-35度℃ 4-5天。大部分苗木出土時,應采取適當通風措施,使苗床溫度降至25~30℃℃ 防止幼苗過度生長。
苗期溫度管理
從播種到子葉展開,床溫應保持在30~35℃白天不低于15℃ 在晚上;從子葉展開到移栽初期,苗床溫度應逐漸降低,25~30℃白天不少于13℃ 在晚上;播種前10-15天(二葉一心期),應控制苗床低溫,加強通風,抑制苗木過快生長。溫度應控制在26-28度℃ 白天和10-13℃ 在晚上;播種前6-10天(三葉一心期),應繼續(xù)降低苗床溫度,鍛煉苗木,增強苗木的抗逆性。22-26 ℃ 白天和10-15℃ 在晚上;播種前4-5天(四葉一心期),應將苗床保溫層全部拆除,并將苗木晝夜完全暴露在露地中,鍛煉和提高苗木適應露地氣候條件的能力。苗床的溫度調(diào)節(jié)主要通過掀開保溫蓋的蓋子來實現(xiàn)。白天封膜,減少通氣量,苗床溫度升高;晚上及時在苗床上覆蓋草木等保溫覆蓋物,也有利于提高苗床溫度。相反,苗床溫度下降。
苗期濕度與光照管理
冬瓜早春育苗時,苗床濕度宜干宜濕。如果土壤不太干,就不需要澆水。過量澆水不僅會降低地溫,影響根系發(fā)育,而且會誘發(fā)苗木陷坑和枯枝病的發(fā)生。如發(fā)現(xiàn)土壤干燥,早晨澆水,澆完后立即封好塑料膜,提高地溫,中、下午氣溫較高時通風排濕,嚴防夜間床內(nèi)濕度過大。要想培育壯苗,必須定期清洗塑料薄膜,提高透明度,改善光照條件。
苗期病害防治
除降低苗床濕度、提高溫度外,還可在畦面噴灑干草木灰作一定防治,或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800次防治。
合理密植
為了在晚春保暖御寒,我們可以在塑料薄膜上蓋上小拱棚。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種植,晴天下午進行,有充足的水分供生根。行距1.33m× 1米(單車)或2米× 66米(每箱雙排),每畝500窩,每窩2株。
現(xiàn)場管理
1、肥水管理
冬瓜生長期長,根系吸收能力強。在肥水管理中,應重施基肥,分期合理追肥。一般每畝基肥施2500-3000公斤的糞肥或堆肥和40公斤的復合肥或復合肥,然后與土壤充分混合。追肥的原則是前輕后重,前輕后厚。苗期以輕肥水為主,添加5kg尿素或10kg復合肥;在開花期,施用濃糞水和10~15kg復合肥;當?shù)谝粋€瓜重1公斤左右時,要大力施肥和澆水,每畝要加20公斤的復合肥。在結(jié)果期中期,可以停止追肥。
2、設備調(diào)整
合理的植物調(diào)整是高產(chǎn)的關鍵。坐前要摘下所有的旁藤,用主藤作瓜;當?shù)谝粋€甜瓜收獲時,可以使用主蔓或2-3個側(cè)蔓。
3、建立一個簡短的框架
立架的方法是在兩排之間搭一個高約70厘米的“人”形短架,把藤蔓拉到架上,使瓜剛好支撐住。為了促進不定根的生長,增加吸收面積,將基部無雌花的莖、藤按一定方向盤繞壓入土壤中。
4、保存鮮花和水果
為提高結(jié)實率,應采用人工授粉;2,4-D(100mg/kg)可在開花期保存花果;待瓜穩(wěn)定后,一定要拉到低架上提瓜。
病蟲害防治
冬瓜的主要病害是枯萎病和枯萎病。根據(jù)無害化生產(chǎn)的要求,采用綜合治理方法:輪換3年以上;篩選出廣東青皮等抗病性較強的品種;不部分施氮肥的配方施肥;合理進行化學防治。鐮刀菌枯萎病應采用克枯星和小君威進行根系灌溉;通過交替噴灑錳、鋅、硫酸等來選擇流行病。
主要害蟲為甜瓜、蚜蟲、紅蜘蛛等,應選用敵百蟲、氰戊菊酯、阿米勒、雞翅蟲科等殺蟲劑或殺螨劑進行防治。
及時收獲
6月中下旬可采收上市,比匍匐冬瓜早7-15天。單瓜平均重量在4kg左右時,必須及時采收,才能獲得較高的經(jīng)濟效益。早期產(chǎn)量可達4000公斤,約占總產(chǎn)量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