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還是苦的?生菜生吃會有寄生蟲嗎
2022-12-04
更新時間:2022-03-15 23:30:54作者:未知
茶園低產后,必須搞好茶園管理,使茶園改造后長期保持穩(wěn)產高產。尤其是第一年的管理是成功轉型的失敗。重點是間伐修剪、合理采摘、病蟲害防治、中耕施肥。具體方法,下面一起來了解。
間伐和修剪
整修后,茶樹的枝干不像苗木那樣整齊,枝樁上會有許多又細又粗的嫩枝,這會使茶棚封閉,容易發(fā)生病蟲害。為了生存,成簇的小枝相互競爭,影響骨干的生長和形成。因此,有必要同時修剪新的枝條。修剪時,應保持強枝和弱枝,保持高枝和低枝,保持20-30根新枝,并將低層生長的細枝和弱枝全部剪掉,使其通風、透明、營養(yǎng)集中。
春茶過后,茶樹應該再修剪一次。當年深秋,可以通過打頂采摘。第二年春茶后,應在離地50厘米-60厘米的地方修剪。在那之后,他們應該一年一年地修剪。經(jīng)過三年的栽培,茶樹可以形成三層有效分枝。第二年初春在離地30厘米左右修剪,第三年初春在離地50厘米-60厘米修剪。整形和修剪的時間可根據(jù)新梢的生長情況而定。
合理采摘
改造后的前兩年采茶與幼齡茶樹相同,強調“先栽培,后采摘”,打頂輕采摘,少采摘,多保留。人工整形采摘面的關鍵階段是修剪繁茂的茶樹長出健壯的枝條和旺盛的芽葉。特別要注意采摘與保留的標準,實行摘頂與分段修剪相結合,控制冠面高度,使林冠水平發(fā)展。
當年新芽秋季可翻一次,次年春茶留2-3片,春茶后再略切。以后要特別注意茶棚邊枝的培育。一般應留2-3片葉子,以利于雨篷表面的膨脹,達到造型。第三年,逐步轉變以采摘為主的手工采摘方式。
病蟲害防治
老茶園普遍存在病蟲害。因此,改造后要及時控制。樹冠轉化后,插條易感染病原菌,一般可采用常規(guī)藥物控制,應盡快噴灑石硫混合物。新梢出芽后,由于芽葉旺盛、嫩嫩,病蟲害有足夠的食物和寄生場所,常引起茶蚜、蛾、綠葉蟬等害蟲的蔓延。為保證新梢的正常生長,應注意害蟲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時噴施。
栽培施肥
雜草叢生也是茶園老化低產的特點之一。茶園改造后,林冠覆蓋小,土壤裸露多,潛在的雜草種子、殘留的草根和莖,得到更充分的陽光和土壤條件,就會發(fā)芽、繁殖和蔓延。尤其是茶樹根部附近的多年生雜草更容易滋生。
因此,改造后的茶園要像年輕的茶園一樣精心管理。犁地除草是必要的。春夏兩季分別進行淺耕,樹冠內深耕3cm-5cm,行間深耕7cm-10cm。深秋應進行一次深耕,樹冠內深耕10厘米左右,行間深耕25厘米左右。
茶樹植株再生后,需要大量的營養(yǎng)補充,更多的有機肥和磷肥作為基肥,還要適量追施氮肥。改造后,在深秋和根系旺盛生長季節(jié)前,基肥與深耕結合施用一次,春夏追肥與淺耕結合施用一次?;室杂袡C肥為主。茶園要發(fā)展綠肥,秸稈還田,多施肥料。
同時,要注意有機肥與無機肥的結合,改變重氮、少磷、少鉀和微量元素的傳統(tǒng),合理增磷、增鉀,實現(xiàn)平衡施肥。茶樹專用復合肥可廣泛應用。保證茶樹有充足、全面的營養(yǎng)供給,促進茶樹的復壯。
以上是低產茶園改造的管理要點,為有效保證茶園的高產優(yōu)質,應注意這些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