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還是苦的?生菜生吃會有寄生蟲嗎
2022-12-04
更新時間:2022-03-16 00:13:15作者:佚名
馬鈴薯是我國許多地區(qū)種植的作物。但由于各地馬鈴薯種植品種、種植方式和管理技術不同,產量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畝產2000斤,有的地方能達到6000斤。差別很大。馬鈴薯的產量決定其經(jīng)濟效益。那么怎樣才能種植馬鈴薯高產呢?讓我們了解一下。
馬鈴薯高產的關鍵
馬鈴薯種植要想獲得高產,最關鍵的時期是從馬鈴薯花枯萎到莖葉停止生長,這是決定馬鈴薯產量的關鍵。在這個時候,需要良好的管理來實現(xiàn)高產。
馬鈴薯中后期高產管理技術
1、肥水管理
塊莖膨大期最需要鉀肥。馬鈴薯生長中后期,對葉片黃化、脫肥明顯的地塊,每畝施硫酸鉀25-30公斤,并在馬鈴薯植株根部周圍土壤中均勻撒布,澆水一次。每15天一次,根據(jù)馬鈴薯的實際生長情況,整個生長周期可為1-3次。
為避免馬鈴薯上部過早衰老,建議在葉片上連續(xù)噴0.3%KH2PO4+尿素混合物2-3次,并均勻濕潤葉片前后兩側,使馬鈴薯植株鉀含量迅速增加,有利于馬鈴薯幼嫩快速膨大。
對于植株弱、葉片萎縮的地塊,可采用赤霉素、硝基苯甲酸鈉等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提高馬鈴薯物質合成速度,增加葉片和果實比例,加速地下塊莖膨大。
馬鈴薯塊莖膨大中后期,正是最大需水量時期,因此要合理澆水,注意沿壟灌溉,防止漫灌,盡量不淹壟,提高土壤滲透性,避免硬化,不利于塊莖膨大。為提高馬鈴薯的適銷性和貯藏時間,在雨量充沛的地區(qū)應注意排水,收獲前7天不應再澆水。
2、控制管理
馬鈴薯生長旺盛不利于地下塊莖的膨大,導致產量下降。對于長度過大的馬鈴薯地塊,每畝可噴2次5%烯效唑(400~500倍)配30~40kg水,每10天噴1次。建議盡量少用多效唑。多效唑的防治效果最好,但如果濃度控制不當,容易造成藥害,且在土壤中殘留期長,容易影響下一茬作物的生長。
一些專家說去掉馬鈴薯的花蕾可以提高產量。這在理論上是正確的。然而,對于規(guī)?;N植戶來說,采花的效益并不等于人工成本。而且,現(xiàn)在很多馬鈴薯品種很少開花,所以沒有必要采花增產,因為現(xiàn)實不允許。
疾病控制
(1) 晚疫病
馬鈴薯晚疫病主要影響葉、莖和塊莖。塊莖發(fā)病后,原發(fā)性褐色或紫褐色大皮損,稍凹,發(fā)病部位皮下馬鈴薯果肉也呈褐色,周圍緩慢膨脹或腐爛。常用的保護性藥物有銅制劑、代森錳鋅、普羅帕嗪等。治療劑有二甲嗎啉、甲霜靈、異惡草胺、氟吡嗪等,普羅帕酮等,每7天噴一次,根據(jù)小區(qū)發(fā)病情況2-3次。
(2) 害蟲
蠐螬和蟋蟀是馬鈴薯后期的主要地下害蟲,主要啃食地下塊莖,嚴重影響了馬鈴薯的銷路。建議40%辛硫磷或阿維菌素加水施用,每畝用量1kg左右,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蟲。
馬鈴薯種植要實現(xiàn)高產,中后期的管理不能馬虎。要抓好水肥、興控、防病。產量的關鍵是在中后期,所以要注意。
這些都是馬鈴薯中后期高產管理的需要。歡迎訪問青瓜網(wǎng)的其他農業(y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