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雞是一種價值很高的動物,它不但有觀賞價值,同時也是一種肉質(zhì)鮮美,有很高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的動物,竹雞的養(yǎng)殖要重視日常的管理,那么,竹雞吃什么?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竹雞飼料。
一、竹雞吃什么
竹雞不是十分畏人,如果不受到侵擾,可在與人體相隔3~5米的可視距離內(nèi)覓食或打斗。竹雞常在山地、灌叢、草叢、竹林等地方結(jié)群活動,3~5只或10多只不等,時常排成單行隊形行進。夏季多在山腰和山頂活動,冬季移至山腳、溪邊和叢林中覓食。晚上一個個在橫樹枝上排成一串互相緊靠取暖,如果某只竹雞因病或其它原因跌落,其它竹雞將會擠過來填補它的空余位置。竹雞以雜草種子、蔬菜葉、嫩芽、顆粒型果實以及較小的昆蟲為食。人工飼養(yǎng)多食玉米、小麥、稗子等,也吃面包蟲一類的昆蟲。
二、竹雞飼料
1、玉米粉42%、小麥粉30%、豆粕17%、魚粉5%、石粉4%、微量元素1.5%、石鹽0.2%。添加劑0.3%.另外,每100公斤飼料,加多種維生素20克,飼喂量每天30-35克,每目投料3次;
2、玉米粉61.25%、豆粕18.59%、小麥粉10.46%、 蛋氨酸0.23%、石粉7.38%、食鹽0.5%、磷酸鈣1.09%、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預(yù)混劑0.5%。
三、竹雞怎樣分公母
一法看外形
一般來說,小公雞個兒大,頭也大,眼圓,眼球較突出,腳干粗,嘴長而尖呈鉤狀,有精神,握到手中有“骨氣”.小母雞則頭較小,體較輕,眼橢圓形,嘴短而圓、細小平直,頸短腿矮腳干細。若小雞的冠開始萌發(fā),則冠厚且較大者,多是公雞;冠薄較小的,可能是母雞。
二法翻羽毛
依據(jù)羽毛特別是翅羽、尾羽的生長快慢來判斷公母。因為小雞換生新羽毛,一般母雞要比公雞早。比如,在小雞孵出后的第4天,如果其胸部和肩尖處有新毛的,是母雞;第7天才見其胸部和肩尖處有新毛的,則是公雞。小雞長到15天時,母雞翅羽和尾羽長得快,而公雞在此時翅羽很短,尾羽則完全沒有。
三法憑觸覺
待小雞絨毛干后,握在手中以小指輕壓其腹部,如感覺滯實、缺乏彈性的多為母雛;感覺柔軟而且有彈性的多是公雛。這是由于公雛代謝機能比較旺盛,對腹內(nèi)卵黃的吸收比母雛要快。此外,公雛握到手中,掙扎有力,有股“撐勁”,而母雛則反之。
四法比骨骼
一般在小雞孵出10天后進行比較。凡是體較長、較重,腿較高,腳脛粗長,第二趾與第四趾的長短不一者,可斷定為公雞;反之,體圓較輕,腿較矮,腳脛細短,而第二趾與第四趾的長短一樣者,可定為母雞。同時,恥骨(即小雞屁股處)之間距離狹小的多為雄性,寬大的多是母性。母性盆骨大,將來好下蛋。
五法觀動作
一般雄性動物比雌性動物活潑好動,活動能力強,公雞還悍勇善斗,雌性則比較溫順懦弱。據(jù)此,動作銳敏、舉步大、鳴聲粗濁、抓土?xí)r腳爪橫抓的多為公雛;行動遲緩、步調(diào)小、發(fā)聲細悅、腳爪直抓的則多為母雛。
通過以上關(guān)于竹雞飼料的介紹,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竹雞吃什么,竹雞以雜草種子、蔬菜葉、嫩芽、顆粒型果實以及較小的昆蟲為食,人工飼養(yǎng)多食玉米、小麥、稗子等,也吃面包蟲一類的昆蟲,我們要根據(jù)其食性來進行合理的喂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