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的畝產量在500至900斤左右。如果采用優(yōu)良品種,進行科學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小麥的產量。
一:小麥畝產量多少斤
華北地區(qū)高產小麥的產量結構應該是,每畝穗數達到45萬~55萬,穗粒數達到28~32粒,千粒重約38~42g或者更高。
取三因素平均值計算:50萬穗/畝×30粒/穗×40克÷1000粒÷1000克/公斤=600(公斤),在這種情況下多按照700kg產量來配肥就足夠了,超過這個量就是肥料的浪費,如果這樣配肥產量還上不去,那么養(yǎng)分就不是限制因素,應該是氣候、水分、病蟲害等其他因素。
其實,只要從開始種小麥就注意全程管理,這個數據很容易達到,三因素要互相協調,產量才能高。歸納一下,目標產量就是當地自然條件下能達到的產量。它決定施肥量和產量結構因素。產量結構因素也叫產量構成因素,決定小麥一生各時期的調控重點。
小麥畝產量一般在500斤-900斤,當然好的品種和好的管理技術可以提高小麥的產量。
二:哪些小麥品種產量高
泛麥8號小麥種
泛麥8號屬半冬性中熟品種,全生育期228天,比對照豫麥49晚熟1天。
產量表現
2005-2006年度參加高肥冬水Ⅲ組區(qū)試,平均畝產474.5kg,比對照豫麥49增產0.57%,不顯著;2006-2007年度高肥冬水Ⅲ組區(qū)試,平均畝產521.7kg,比對照豫麥49增產5.8%,達顯著水平。2007-2008年度參加高肥冬水1組生試,平均畝產531.4kg,比對照豫麥49增產6.8%。
種植區(qū)域
河南(南部稻茬麥區(qū)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種植。
鄭麥379小麥種
鄭麥379是河南農業(yè)科學院小麥研究所用周13和D9054-6選育的小麥品種。由河南農業(yè)科學院小麥研究中心提出品種申請,3月24日經第三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定通過,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16013。
產量表現
2012~2013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南片冬水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476.9千克,比對照品種周麥18增產2.9%;2013~2014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585.7千克,比周麥18增產4.7%。2014~2015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6.2千克,比周麥18增產3.5%。
栽培技術
要點:適宜播種期10月上中旬,每畝適宜基本苗15萬~20萬。注意防治葉銹病、白粉病、紋枯病和赤霉病等病蟲害。
淮麥28小麥種
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對照新麥18晚熟1天,比對照周麥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葉色濃綠色,分蘗力較強,成穗率偏低。株高93厘米左右,株型緊湊,旗葉寬長、上沖,葉色深綠,植株有蠟質,株行間透光性好。
產量表現
2007-2008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南片冬水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576.3公斤,比對照新麥18增產6%;2008-2009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545.3公斤,比對照新麥18增產9.54%。2008-2009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5.6公斤,比對照新麥18增產7.3%。
栽培要點
適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畝適宜基本苗15萬-18萬苗。注意防治條銹病、葉銹病、紋枯病、蚜蟲等病蟲害。高水肥地注意控制播量,掌握好春季追肥澆水的時期,防止倒伏。
矮抗58小麥種
百農矮抗58是由河南科技學院小麥育種中心育成,2003年開始開發(fā)經營的劃時代小麥新品種。
特征特性
百農矮抗58莖稈堅韌,彈性好,強抗倒伏。2004年5月,在新鄉(xiāng)、漯河試驗,示范點雨后大風,其他品種均有倒伏發(fā)生,唯有百農矮抗58不倒;2005年5月底,在陜西涇陽刮起了八級大風,百農矮抗58仍然沒有倒伏,實收產量600kg/畝。說明百農矮抗58畝產600kg遇八級大風不倒。
適宜種植區(qū)域
該品種廣泛適應于河北、山東濟南以南,湖北襄陽(原襄樊),安徽懷遠以北的陜南、河南、安徽、江蘇、河北、山東、湖北等區(qū)域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