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還是苦的?生菜生吃會有寄生蟲嗎
2022-12-04
更新時間:2022-03-14 23:59:48作者:未知
成都商報社據《南寧日報》報道,9月1日起,南寧市實施豬肉價格暫時干預措施,在主要農貿市場設點限價限量銷售豬肉。南寧市在青秀區(qū)麻村農貿市場等市場設立定點豬肉攤位,以低于前10日市場均價10%以上的價格銷售,每位消費者每日限購1公斤。
這是為保障中秋國慶期間市場豬肉供應的暫時措施,也是政府之手干預市場的應急主意。
目前,全國生豬市場比較嚴重,“豬周期”又一次發(fā)威。來自農業(yè)農村部對全國4000個養(yǎng)豬村和1.3萬個規(guī)?;B(yǎng)豬場(戶)監(jiān)測,生豬存欄數和能繁母豬存欄數已持續(xù)7個月下降,7月份同比下降32.2%和31.9%,并降到近10年來的最低水平。
物以稀為貴。存欄不足,市場供應必然緊張。今年以來豬肉價格一路上揚,7月價格同比上漲27%。8月份第二周,500個農貿市場豬肉價格達到32.44元/公斤,同比上漲46.8%。
由于市場供應不足,有的地方甚至浮現了多年未有的居民買肉排隊的現象。
但客觀存在的豬周期的確不可違抗。惟獨因勢利導,進行科學調節(jié)。歷史的教訓值得記取。
從去年二季度開始,我國豬價持續(xù)浮現下跌行情。這打擊了養(yǎng)殖戶的市場信心,未能及時補欄。對企業(yè)來說,一方面要瀕臨價格下跌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要做好疫情的防控,也挫傷了市場踴躍性。
待到一些明智的養(yǎng)殖場(戶)緩過神來補欄時,市場已有了定論,本輪豬周期獲益者顯然是在低潮中堅守的市場執(zhí)著者。
作為一種經濟體制,市場經濟并不是十分盡美的,其調節(jié)經濟的自發(fā)性和滯后性就是它的不可治療的內傷。經濟學中的“蛛網理論”揭示了這一點。
蛛網理論指出,當某種產品在首席期中供小于求時,價格上升,第二期必然生產增添,價格下降;由于第二期價格下降,生產減少,又引起價格上升;再引起第三期生產增添,價格又下降。這樣周而重始,惡性循環(huán)。把各個時期的價格與產量波動畫出一張圖,這個圖就類如于一張縱橫交織的蜘蛛網。1934年英國人卡爾多將其命名為“蛛網理論”。
以大蒜為代表的農產品正是被蛛網理論“套牢”,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價格暴跌暴漲的悲喜劇。以蘇北地區(qū)的“青龍牌”大蒜為例,上個世紀90年代初曾有過5分錢一斤蒜薹的慘劇,蒜薹賣出去還不夠拔蒜薹的工錢,一位蒜農拖著滿載蒜薹的平板車在大街上哭泣。還是這位蒜農第二年種的5畝大蒜卻出乎意料之外地賣了好價錢,可第三年又栽了跟頭,蒜薹拔出來無人收購,只好倒到路邊溝里。
這正是中了蛛網理論的魔咒。由于市場供求嚴重失衡,價格上漲時,一窩蜂地擴種,來年因為產量太多價格又暴跌,而第三年又因為種植面積銳減而價格暴漲。
有人把“蒜你狠”現象歸罪于投機者炒作,固然的確有這方面的因素,但根本緣故還是蛛網理論在制約,是市場供求失衡所致。
我們看到,剛踏進9月的首席天,一路狂飚的豬價在部分地區(qū)已開始浮現下跌信號,或是因為幾個月前生豬供贈或有所增添,尤其是北方地區(qū)補欄形勢較好,預計將在九十月份上市。商務部將適時投放存儲豬肉以維護市場穩(wěn)定。豬肉進口將持續(xù)增添,上半年進口豬肉已創(chuàng)歷史新高,預計下半年豬肉進口力度將潞傍增添。
這就意味著政府適當干預,可矯正市場的缺陷。但市場最至Ⅵ心性的力量是資源配置,像豬肉限購之類的政策僅為權宜之計,要想長期保證市場正常供應尚須調節(jié)豬周期,也就是及早補欄、適當補欄,從源頭上遏制豬周期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