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野韭菜拼音:yě jiǔ cài 拉丁學名:別 稱:山韭、起陽草、寬葉韭、巖蔥 門:被子植物門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亞 目:科:百合科亞科:族:屬:
形態(tài)特征

葉基生,條形至寬條形,長30-40 厘米,寬1.5 -2.5 厘米,綠色,具明顯中脈,在葉背突起。
夏秋抽出花薹,圓柱狀或略呈三棱狀,高20-50 厘米,下部披葉鞘;總苞2裂,常早落;傘形花序頂生,近球形,
多數(shù)花密集;小花梗纖細,近等長,8-20毫米,基部無小苞片;花白色,花披針形至長三角狀條形,內(nèi)外輪等長,長4-7毫米,寬1-2毫米,先端漸尖或不等的淺裂。
生長習性

野韭菜多在山林、坡地生長。喜溫暖、潮濕和稍陰環(huán)境。
相關文化

《千金·食治》載“宜腎、主大小便數(shù),去煩熱”。《本草拾遺》載“生毛發(fā)?!?/font>
藥用價值

根:味甘,性溫。果殼:味辛,性溫。全草:味甘、微辛,性溫。毒性:為根、莖有毒。根:補氣益精。用于體質虛弱,陽痿,白帶,乳汁不足,小兒疳積;外用治疔瘡,五步蛇咬傷。
果殼:補虛助陽,止咳化痰。用于體質虛弱,痰喘咳嗽,百日咳,陽痿,遺精;外用治創(chuàng)傷出血(用種毛貼患處)。
全草:強壯,行氣活血,消腫解毒。用于腎虛遺精,乳汁不足;外用治瘡癤腫毒,蟲、蛇咬傷。
野韭菜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