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還是苦的?生菜生吃會有寄生蟲嗎
2022-12-04
更新時間:2022-04-18 15:33:21作者:未知
蕨麻是薔薇科委陵菜屬的植物。多年生草本。蕨麻亦稱人參果。含有維生素及鎂、鋅、鉀、鈣元素。具有較高的醫(yī)療和營養(yǎng)價值,它有著健胃補脾、生津止渴、益氣補血的功能,故藏醫(yī)稱其為卓老沙僧,常以其入藥。六七月間開花時的全草,還可用來收斂止血,止咳利痰,亦作滋補。
蕨麻是薔薇科委陵菜屬的植物。多年生草本。蕨麻亦稱人參果。含有維生素及鎂、鋅、鉀、鈣元素。具有較高的醫(yī)療和營養(yǎng)價值,它有著健胃補脾、生津止渴、益氣補血的功能,故藏醫(yī)稱其為卓老沙僧,常以其入藥。六七月間開花時的全草,還可用來收斂止血,止咳利痰,亦作滋補。蕨麻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無機鹽和維生素,故長食之,確有人參延年益壽的功效,因此被人們美譽為“人參果" 。
形態(tài)特征
蕨麻多年生草本,根向下延長,在甘肅、青海、西藏,根下部膨大成紡錘形或橢圓形塊根。莖匍匐,在節(jié)處生根,常著地長出新植株,外被伏生或半開展疏柔毛或脫落近無毛?;~為間斷羽狀復(fù)葉。開花時明顯叢生,小葉6-11對,對生或互生,莖生葉很少或退化;葉柄被伏生或半開展疏柔毛,有時脫落近無毛;小葉無柄或頂生小葉有短柄,最上面一對小葉基部下延與葉軸匯合,基部小葉漸小呈附片狀;基生葉托葉膜質(zhì),褐色,和葉柄連成鞘狀,外被疏柔毛或脫落近無毛。莖生葉托葉革質(zhì),淡綠色,多深裂;小葉片通常橢圓形,長l-2.5cm,寬0.5-1cm,先端圓鈍,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邊緣有多數(shù)尖銳鋸齒或呈裂片狀,上面綠色,被疏柔毛或脫落近無毛,下面密被銀白色絹毛。單花腋生;花梗被疏柔毛;花直徑1.5-2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副萼片5,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全緣或有2-4齒,與萼片近等長或稍短;花瓣5,倒卵形,先端圓形,比萼片長1倍,黃色;花枝側(cè)生。瘦果卵形,具洼點,背部有糟?;ㄆ?-7月。
多年生草本。植物整個植株呈粗網(wǎng)狀平鋪在地面上。它春季發(fā)芽,夏季長出眾多紫紅色的須莖,匍匐地面,伸向四方,節(jié)外生根,猶如蛛網(wǎng)。其葉正面深綠,背后如羽毛,密生白細綿毛,宛若鵝絨,故學(xué)名又叫鵝絨委陵菜。根纖細,中部或末端膨大呈紡錘型或球形。春、秋季采挖塊根。莖長匍匐,節(jié)上生不定根,并形成新植株。羽狀復(fù)葉,背面密被灰白色毛?;▎紊S色,瘦果?;ü?-9月。
產(chǎn)地生境
生于海拔1700-4300米的草甸、河漫灘附近。在濕潤寒冷地區(qū)生活為極強,常形成大面積群落。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國際分布在大洋洲新西蘭、南美智利、塔斯馬尼亞島、歐亞美三洲北半球溫帶以及中國大陸的河南西部(豫西)、云南、甘肅、西藏、遼寧、四川、山西、吉林、青海、黑龍江、寧夏、新疆、內(nèi)蒙古、陜西、河北等地。
國內(nèi)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四川、云南、西藏等地。生于海拔500-4100m的河岸、路邊、山坡草地及草甸。
性狀鑒別
根紡錘形、圓球形、圓柱形或不規(guī)則形,微彎曲,長0.5-3.5cm,直徑2-7mm;表面棕褐色,有縱皺紋。質(zhì)堅硬而脆,斷面平坦,類白色,有黃白相間的同心環(huán)紋,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3-5列細胞,棕黃色,栓內(nèi)層明顯,為2-3列類長方形細胞。皮層寬廣,占橫切面的絕大部分,有環(huán)狀裂隙,有的細胞含草酸鈣簇晶。韌皮部狹窄,細胞多角形,排列緊密;韌皮射線明顯。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次生構(gòu)遷不發(fā)達,初生構(gòu)造發(fā)達,呈星角排列的導(dǎo)管群壓縮在形成層內(nèi)的兩個角隅處,導(dǎo)管多角形;木薄壁細胞含黃棕色物。髓小,細胞多角形,排列疏松。本品薄壁細胞含淀粉粒。粉末為灰白色。有以下特征:
1、淀粉粒眾多,多為單粒,卵圓形或圓球形,層紋不明顯,臍點裂縫狀、點狀或叉狀,直徑10-25μm;復(fù)粒少,由2-10分粒組成。
2、網(wǎng)紋、環(huán)紋和螺紋導(dǎo)管直徑20-40μm。
3、草酸鈣簇晶稀少,直徑10-30μm。此外,有木栓細胞、薄壁細胞及少數(shù)韌型纖維。
藥用價值
含收縮及松弛平滑肌的兩種成分,但作用很弱。松弛或解痙的成分為甙類或含NH4+的鹽類。增強平滑肌蠕動或提高張力(大鼠子宮及豚鼠小腸)之成分則為膽堿。有人報告在臨床上對月經(jīng)不調(diào)有良好功效,但對子宮無解痙作用。浸劑注入豚鼠頸靜脈,可引起心收縮期停止,與洋地黃有協(xié)同作用,故可能有強心成分。
1、藥源相關(guān)
【來源】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鵝絨委陵菜,以塊根入藥。夏季采挖,洗凈曬干。
【性味歸經(jīng)】甘,平;
【功能主治】補氣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濕。用于病后貧血,營養(yǎng)不良,脾虛腹瀉,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食用方法】
①可將本品與百合、蓮子、枸杞、銀耳、紅棗、葡萄干、大米加水煮30分鐘左右,加入少許白糖,即可做成清香爽口的八寶粥,冷卻后味道更佳。
②將本品配小黃米、紅棗、紅糖加水,微火至粥爛,人體更易吸收。
③將本品加當歸、母雞、枸杞放入湯盆微火煮至雞肉熟透,即可做成芳香四溢的佳肴。
【考證】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國家標準】GB/T 28667-2012 蕨麻
【性味】:甘;苦;寒。
【歸經(jīng)】:脾;胃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西藏常用中草藥》。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蕨麻的塊根。
【采收和儲藏】:6-9月采挖,除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
2、保健功效
蕨麻,又稱菜蓮花、人參果、鵝絨委陵菜、鴨子巴掌菜等,其幼嫩苗和塊根可供蘸食。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各地,各生長在河灘沙地、潮濕草地、田邊或路旁。
蕨麻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胡蘿卜素、維生素B2、維生素C,以及淀粉、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鈣、磷、鐵、脂質(zhì)、膽堿、甜菜素等。
蕨麻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收斂止血、益氣補血等功效,適用于腹瀉、脾虛、病后貧血、痔瘡出血、營養(yǎng)不良、脾腎陽虛等病癥。
春夏季采蕨麻嫩苗或幼嫩莖、葉,洗凈用沸水焯一下,再用冷水浸泡去澀味,可炒食。每年秋季或早春挖其塊根,煮粥,味道香甜可口,營養(yǎng)豐富。根部可作藥用,因富含淀粉,又可釀酒。